熱血小說網 > 霸王! > 第二十三章再喜得一員騎兵良將
  府庫的事情匯報完之后,呂范就去為孫策喚鮮于烈了。

  不過這位幽州豪杰還未至,一名身穿皂服的小吏倒是先來到了帥帳前。

  孫策一眼就看見了這個小心翼翼,想上前又不太敢,徘徊在軍營前的男子,畢竟他的皂服跟士卒絳紅色征袍差距著實不小。

  孫策對其問道:“你是何人,為何逡巡于此?”

  皂服男子身體一顫,連忙上前,拱手一拜到底,聲音訥訥的說道:“小人是將軍麾下工曹掾蔣元。”

  孫策恍然,難怪看他有些面熟。只是他這底氣不足的模樣是為哪般?

  “我記得你了,你不在營中雕刻馬鞍,到這里做什么?”

  蔣元立即小聲回道:“主要是銅環不足了,我想讓鐵官幫忙融鐵鑄造幾副。”

  孫策不解的說道:“你是工曹掾,指使鐵官去做即可,在這里徘徊什么。”

  蔣元有些尷尬,說道:“軍中都說只聞有功曹掾、比曹掾,從未聞什么工曹掾。要不是我賒欠了一匹布,縫了這身皂服,就連雕刻馬鞍的木材都要不出來。”

  孫策不禁大笑:“難怪你底氣不足的模樣,倒也是之前從未有過工曹掾這個官職。傳令下去,從此營中軍械皆由你掌管,為大軍提供鎧甲、器械。需要多少人手,去找劉由司馬調撥。”

  “正好你來了,我聽聞軍中司馬從城內征調了不少匠人?”

  蔣元驚喜的點頭,連忙詳細的匯稟道:“在后營來了不少匠人,有人在熔鐵鍛造,有人在縫制甲胄,亦有人在打磨箭矢,規模約得有兩百之數。”

  “熔鐵鍛造?”孫策問道:“軍中有礦石?”

  “那倒沒有。是鐵官們搬來了熔爐,然后熔鑄破損的軍械殘刃,鑄為甲片。”

  原來如此,孫策點了點頭。大漢一年的鑄鐵量還是非常有限的,可能也就一兩萬噸,如今亂世,百業俱廢,這個數字可能十不存一,僅是鐵礦石就不太好找,更不太方便跨縣運輸。

  這個時代的特點就是如此,冶煉發達的地方,一般都靠近礦山,或者水網密集。但大軍即將進攻的丹陽郡完美符合以上兩個要求。

  孫策說道:“鐵官先熔鑄殘刃,過幾天把一些多余的劍戟也給熔煉了,用以維持鍛煉鐵官隊伍。明年過了丹陽,鐵礦石多起來之后,再統一軍中器械。”

  蔣元立即點頭,說道:“我聽鐵官們說,如今這種效率下,每天鍛造甲片足以制玄甲一副。”

  每天一副,一年也才三百余副……亂世這個生產力真的是降低到了一個可憐的境地。

  “讓鐵官們全力以赴吧,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你的馬鞍情況如何了?”

  談到自己,蔣元氣勢又弱了下去,小心翼翼的說道:“我自己一個人雕刻,還要管理器械,速度著實是快不起來。”

  孫策算了一下時間,說道:“不著急。趕在我渡江之前,能雕刻出玄甲騎兵的馬鞍即可,總共也就十幾套。”

  純手工活,沒什么難度,只要蔣元不偷懶,足以滿足玄甲騎兵的需求。

  “不過你說的也是,一個人做的確慢了些,很難跟上日漸擴大的騎兵規模。你可以在軍中收一男孩為徒,私授其技藝。一定要考核其人品,若是其叛逃,我連你一起株連!”

  蔣元連忙應是,見孫策一趟得了這么多好處,他現在是絕不愿惡了與孫策關系。

  蔣元離開之后,孫策率領親衛又巡視了一番營地。不得不說,如今孫策麾下人才濟濟,各司馬、將校都才干斐然,把軍隊中的諸多雜物安排的井井有條。

  整頓行伍,補設旗幟,檢校弓弦,保養甲胄,洗刷戰馬,搬運谷糧,分發草藥,趕制戎帳等等各個方面都有條不紊的在推進。

  甚至孫策還看到了有將士在織蒲為席。

  中原最具傳奇色彩的女中豪杰之一,梁紅玉在跟隨韓世忠鎮守一片凋敝的楚州時,亦曾織蒲為屋,與士卒同甘共苦,最終使楚州恢復生機。

  這相似的一幕,使孫策頗有種歷史發生在眼前的恍惚之感。他無比確信,按照這種形勢發展下去,只要自己不遭受巨大的軍事慘敗,江東必然會爆發出勃勃生機。

  種田種出個朗朗乾坤,已然有了種子。

  直到日暮時分,孫策方返回帥帳。剛進帳內,就見到了在此等候的幽州豪杰鮮于烈。

  作為幽州豪杰,他身高也超過了七尺七寸,嶄新的朱紅色戎裝外披覆著一套精良玄甲。

  人靠衣裝,馬靠鞍。他這套打扮下,更顯銳氣勃發。

  見到孫策,鮮于烈立即行禮,拜道:“烈拜見將軍。”

  孫策笑著擺了擺手,看向這位剽悍將領,他就不像徐琨那般年輕了,已經三十多歲,正值武將最壯之齡,面容剛毅,燕頷虬須,相貌十分威武。

  尤其燕頷虬須這點,非常符合常人對燕趙豪杰的印象。

  據說張飛便是這種形象,也不知道這位身高近八尺的燕趙豪杰能有張飛幾分本事。

  所以孫策打算先考校考校他。

  雙方見禮之后,孫策開門見山的說道:“我打算讓你在玄甲騎兵中傳授突騎經驗。幽州突騎都歸為游騎,歸程咨統轄。”

  程咨也是一名擅長馬上作戰江門子弟,在進入歷陽之前,他一直是軍中最擅長雙帶兩鞬,左右馳射的年輕將領。

  更重要的是,他作為程普嫡長子,常年跟隨程普學習兵法,了解行軍扎寨,是個非常不錯的統軍人才。

  只是把幽州突騎交給程咨,鮮于烈還是有些抵觸的。那可都是他的鄉黨,是他建功立業的根本。

  見鮮于烈沉吟不語,孫策說道:“你在袁術麾下,見過呂布嗎?”

  鮮于烈不明白怎么忽然跳到了呂布身上,但還是回答道:“稟將軍,我曾經見過呂布一面,當時他馬前掛董卓首級,攜數百騎出武關,到關東投奔袁將軍。”

  孫策問道:“對其印象如何?”

  鮮于烈想了想,說道:“驍勇絕倫,且有駿馬,當時人皆贊之曰,人中有呂布,馬中有赤兔。”

  孫策笑了笑,說道:“的確,呂布有赤兔馬。他輾轉河北時,曾經騎此馬與袁紹擊張燕于常山。當時張燕精兵萬余,騎數千匹,稱雄于黑山。呂布常御赤兔,與其健將成廉、魏越等十數騎馳突燕陣,一日或至三四,皆斬首而出。連戰十余日,遂破燕軍。”

  說到這里,鮮于烈已經眼神一亮,有些明白了。

  孫策笑著說道:“我軍中玄甲鐵騎亦只有十余人,難道你不希望史書上記一筆,策與其驍將楊驍、鮮于烈等十余騎突入萬眾之中,左右披靡,每戰輒殺傷百余人乃出,如此者六七,遂破敵軍?”

  鮮于烈當即便感覺胸中仿佛有意氣激蕩,若誠能如此,則必將留名于青史千古!

  而更令其振奮的是,這一切居然看起來觸手可及。只要跟隨在將軍身后,奮命一搏,就能伸手觸及到這曾經高在天邊的一切。

  而且跟隨在主將身邊護衛,前途也是要遠超在別部司馬營中做一名隊率。

  他立即拱手,說道:“烈愿為將軍效勞,必竭盡全力,傳授所有突騎戰技。”

  孫策滿意的點了點頭,然后開始考校他的才能。

  考校將領,當然不僅是考校馬上武藝,更重要的是了解一下他對騎兵作戰理念的理解。

  不得不說,這個鮮于烈不愧是久經沙場的騎將,他總結道:“關于騎兵作戰,我以為,大率步宜整,而騎宜分。凡遇敵陣,則三三五五,斷不簇聚,為敵所包。”

  “而突騎作戰,更是不能拘泥常態,或聚或散,或出或沒,來如天墜,去如雷逝。”

  聞言孫策充滿了驚喜,甚至是喜出望外!

  “來如天墜,去如雷逝!”這個總結著實是讓孫策都有種眼前豁然一亮的感覺。

  這才是冷兵器戰場上,剽悍善戰,機動驍捷,決定戰事勝負的王牌兵種啊!

  孫策繼續跟他探討道:“騎兵沖擊步兵大陣向來是慎之又慎之事。薊侯在界橋之戰,便是直接策馬蹈之,鐵騎直擊步兵方陣,方才折戟沙場。依你經驗,什么時候可以沖擊?什么時候應該避戰?”

  鮮于烈想了許久,方才緩緩說道:“我曾征戰中原南北近十年,戰過河北大戟士這種重裝方陣,亦曾戰過草莽流寇那般烏合之眾。依我之見,遇敵陣,最忌不經試探,便鐵騎豕突。我所言或許對薊侯有所不敬,但我等皆認為界橋之戰,咎由薊侯一人!”

  “在平原作戰,薊侯未勘敵情,剛遇敵陣,便出一萬鐵騎,沖擊敵軍堂堂之陣,如此輕狂,焉能不敗。”

  孫策認可的點了點頭,界橋之戰,的確是公孫瓚太過大意了,哪有數萬步兵還沒交戰,就先出動一萬輕騎兵率先沖擊的。那不是一頭撞在銅墻鐵壁上?

  “那你以為當如何?”

  鮮于烈說道:“突騎破敵,應首先登高眺遠,先審地勢,然后察敵情偽。”

  對于地勢,鮮于烈亦頗有一番見解。

  “即便平原之地,亦非一片平整,必有坑洼、丘陵,只須高數丈,便足以將地理形勢了然于胸,此乃徒卒遠不能及之專長。”

  在分析完地勢之后,他才從容敘述突騎作戰之法。

  “而突騎陷陣,必專務乘亂。故交鋒開始,則以騎隊輕突敵陣,一沖即動,則不論眾寡,長驅直入。敵雖十萬,亦不能支。”

  孫策意氣大振,大笑著撫掌,說道:“善!甚善!突騎作戰,專務乘亂。輕突敵陣,一沖即動,則全軍奮擊,長驅直入,敵雖十萬,亦土崩瓦解,全軍崩潰。此言深得我心!”

  這就是孫策理想中的騎兵戰法啊。

  騎兵作戰不應該像步兵一樣追求殺傷,他應該只秉持一個作戰理念,即趁敵之亂,打亂敵軍隊形。一旦敵軍出現了混亂,鐵騎突入,哪怕十萬大軍勢必土崩瓦解。

  若敵軍面對試探的騎兵陣形嚴整,絲毫不亂。那主力絕不能冒然突擊。

  孫策問道:“若突騎沖擊不動敵陣應當如何破解?”

  鮮于烈說道:“不動則前隊橫過,次隊再沖。再不能入,則后隊如之。”

  這是騎兵最常見的威嚇之法,并不罕見。鮮于烈繼續作出解釋。

  “如此是為了遷延時機,為布兵左右前后。兵既四合,則一聲號響,四方八面響應齊力,一時俱撞。”

  “不過此為下計,上計則是下馬步射。一步中鏑,則兩旁必潰,潰則必亂,從亂疾入。”

  聞言,孫策看鮮于烈的眼光已經充滿了賞識,自己今日竟然再喜得一名騎兵良將!

  他絕對是一員對騎兵作戰有著極其深刻見解的豪杰。更難能可貴的是,他戎馬多年,極富戰場經驗,對大規模作戰時敵軍的戰時應對也有著極深的了解。

  最頂級的騎兵,永遠是上馬尋機,下馬步射!

  上馬尋機,鮮于烈已經講的非常形象清晰了,就是攻敵可趁之機,然后引起敵軍的大規模潰亂。

  而他能說出下馬步射這一策略,徹底證明了他久經沙場的戎馬一生。

  的確,騎射這個事情是非常玄學的,騎射手跟步軍方陣的弓弩手對射,那更是在自尋死路。

  但騎兵最大的優勢就在于,他可以上馬尋找機會,完全不跟步兵方陣的弓弩手對射!

  當兩支規模龐大的軍隊展開,敵軍弓弩手根本無法應對來去如風的騎兵。

  當今天下諸侯,大部分都是相同貨色,大抵跟孫策同一水準,號稱擁眾萬余,實際上軍中弓箭只有寥寥數百人。

  這數百人部署在左翼就無法應對中軍跟右翼。部署在中軍就無法兼顧側翼。

  所以騎兵如果發現沖擊不動敵方這一側的方陣,或者這一側敵軍有密集的弓箭,只要機動到另一個方向即可。

  面對另一個方向那些手里只有一桿長矛的敵軍,騎兵大可以下馬從容傾瀉箭矢。制造敵軍混亂,然后快速突入。打崩敵軍相對薄弱的側翼。

  騎兵之所以對步兵總是有戰斗優勢,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他們可以選擇敵軍相對薄弱的那個側翼作戰。

  沒有哪支軍隊的戰斗力是完全平均的,就連孫策麾下這寥寥兩千多人,戰斗力也是有著非常顯著的階梯型差距。

  部署成中軍、左翼、右翼后,會立即形成鮮明的重兵精銳集團和相對薄弱的某一個側翼軍團。

  如果敵軍騎兵久經沙場,稍加試探就能找到陣形的薄弱之處,然后全力奮擊,擊潰這一側翼,從而形成席卷之勢。

  即便對手是當世最頂級的諸侯,三軍戰力也是有差距的。可能他們弓箭會多一些,騎兵下馬步射的機會沒那么多。

  但面對這種強軍,騎兵也不是孤軍奮戰的!可以引導大軍猛攻敵方的薄弱之處,步騎結合,擊潰對手。

  孫策跟鮮于烈聊完,自身也感覺受益頗多。

  果然三人行,必有我師。

  由這種出身邊地的騎兵良將訓練玄甲騎兵,孫策樂觀的相信,自己麾下玄甲鐵騎戰力將冠絕天下,甚至遠勝西涼鐵騎和幽州突騎。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