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血小說網 > 崇禎大明:從煤山開始 > 第182章 烈火烹油
  與此同時,在徐州行在。

  文官武將和勤王士子們已經很識趣的散去,他們就算要匯報工作也得等明天,因為今天太子殿下和太子妃肯定有許事務要向圣上稟報。

  而事實上,朱慈烺和康曦也確實有重要事務稟報。

  “說說吧。”崇禎愜意的把腿伸直了,問道,“皇家銀號的生意好嗎?”

  “回父皇,皇家銀號的生意何止是好,簡直是好得讓人害怕。”朱慈烺說著臉上就流露出來一絲苦澀,“讓人心底發慌。”

  “沒出息。”崇禎沒好氣道,“生意好還慌啥?”

  康曦說道:“銀號的生意雖然好,但是不賺錢,反而往外賠錢。”

  崇禎說道:“你是說存銀子的多,借銀子的少,匯兌又不賺錢,所賺取的利潤不足以覆蓋支出,是嗎?”

  “是這樣。”康曦道,“兒媳已經將存銀子的利息降到最低,可是來皇家銀號存銀子的人還是越來越多,攔都攔不住。”

  “還有這種事?”崇禎有些意外。

  康曦道:“主要是市易所的債券交易現在越來越火爆了,而要想在市易所進行交易,就必須在皇家銀號開設戶頭并存入銀子,這就導致前來皇家銀號存入銀子的人數越來越多,昨天兒媳去徐州分號巡查時,徐州分號就剛剛接到總號的通告,截止元宵節,總號連同三個分號的總戶頭數已經超過了十萬!”

  “什么,這就超過了十萬?”崇禎更加意外。

  在他的印象中,另一個時空晉商票號發展得好像挺費勁。

  可在這個時空,大明皇家銀號的業務卻簡直是光速發展。

  皇家銀號真正開展業務是在去年的八月上旬,到現在滿打滿算也就五個月,半年時間都不到,把業務拓展到了杭州、蘇州以及徐州不說,儲戶也超過了十萬人,對了,不知道總儲蓄額已經達到多少?

  當下崇禎問道:“總號加分號的存銀有多少了?”

  還是康曦回答:“已經超過兩億五千萬兩足色銀,而且總額還在繼續瘋漲,下個月就很有可能超過三億兩!”

  “啊這?!”崇禎這下就不再是意外,而是吃驚。

  皇家銀號的存銀居然已經超過兩億五千萬兩了嗎?

  雖說這只是存銀,本質上仍舊屬于存入銀子的儲戶所有。

  但既便是按照最高標準的六成準備金,也意味著崇禎可以調動至少一億兩足色銀,這在一年前簡直就是不可想象的。

  就在一年之前,崇禎連20萬兩餉銀都湊不齊啊。

  不過仔細一分析,崇禎就明白到底是怎么回事了?

  皇家銀號的存儲業務之所以如此火爆,并不是大明皇家銀號真有如此大的吸引力,而完全是因為市易所將債券交易與皇家銀號做了強行捆綁。

  如果沒有捆綁債券交易,恐怕也就康百萬的關系戶會偶爾來照顧皇家銀號的生意,其他的縉紳商賈寧可把銀子藏在地窖里積灰也不會拿來存入皇家銀號。

  其中原因也很簡單,中國人歷來就講究財不露白,尤其不能讓皇帝家知道,拿自己家的萬貫家財存入皇家銀號,是盼望著被皇帝抄家滅門么?

  但是市易所的強行捆綁,卻改變了這一行為邏輯,先是鹽商、徽商、浙商、閩商以及粵商為了喝到債券交易的頭湯,紛紛在皇家銀號存入大額的足色銀。

  然后這些巨商的舉動又產生了示范效應,誘導豪門勛貴跟進。

  像魏國公徐家、保國公朱家、誠意伯孔家這些豪門勛貴原本還是有些顧慮,可是看到那些個巨商大賈動輒往皇家銀號存入上百萬兩,他們便也坐不住了,因為債券交易的好處瞎子都看得出,便宜不能讓商賈占盡!

  于是,這些豪門勛貴也紛紛跟進。

  巨商大賈和豪門勛貴的踴躍參與,

  又對身家幾萬兩的中等縉紳和商賈產生示范效應。

  等到中等縉紳商賈紛紛跟進,又讓身家在幾千兩的普通縉紳商賈產生從眾心理,這些縉紳商賈心里就會想,連這些身家上百萬兩的巨商大賈、身家幾十萬兩的豪門勛貴以及身家幾萬兩的縉紳都不怕,我們怕什么?

  就不信皇帝敢把大伙的銀子都黑了!

  更何況,當今圣上也不像是不講信譽的人。

  要不然,他也不會把從揚州、南京追回的總額超過一千萬的稅銀返還給大家伙,所以說真沒什么好擔心的。

  ……

  崇禎很快就把邏輯梳理清楚。

  會有這么多的縉紳商賈跟進,肯定還是因為債券。

  金融投機歷來就被世人追捧,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郁金香、龐氏騙局……還有小日子的房地產熱潮,簡直不勝枚舉。

  但既便有這些慘痛教訓在前,世人對于金融投機仍舊是趨之若鶩,沒別的原因,實在是金融投機的造富能力太讓人上頭。

  清楚知道金融投機危害的尚且還要飛蛾撲火,

  又何況是大明朝的這些第一次接觸金融投機的縉紳商賈?扛不住。

  當下崇禎又問康曦:“市易所的債券交易是不是很火爆?債券價格漲了多少倍?”

  “回父皇,債券交易確實很火爆,簡直瘋了。”康曦道,“剛開啟交易的那一陣,連著十一天觸線封板,后來價格雖然有回落,但是很快又漲回去,而且總體都是上漲趨勢,昨天剛得到的消息是,首期的一年期、三年期及五年期債券都漲了五倍,十年期債券因為有徐州的官田托底,更是漲了足足十倍!第二期債券也普遍漲了三倍以上。”

  崇禎在心里粗略的算了下,首期債券兩千萬,普漲五到十倍,現在總市值差不多就是一億兩千五百萬,二期債四千萬,普漲三倍多也就是一億兩千多萬,兩者加起來差不多正好就是皇家銀號的存銀總額。

  因為崇禎沒有推出金融銜生品,也就不存在虛擬經濟。

  所以債券的總市值是多少,也就意味著會有多少銀子。

  債券總市值如果想要繼續膨脹,就得有更多的銀子進來填坑。

  一旦沒有更多的銀子進來填坑,也就意味著整個金融市場的流動性已經枯竭,那么這個擊鼓傳花的游戲也就玩不下去,然后整個債券市場就會突然崩盤。

  當然,債券市場突然崩盤,并不意味著市場的銀子也會消失。

  之前被吸引進入債券市場的兩億五千萬銀子并不會憑空消失,而只是從縉紳甲的戶頭轉到了商賈乙的戶頭,這是實物債市跟虛擬經濟的本質區別,虛擬經濟里邊的“資產”真的會憑空消失,但是實物交易市場不會。

  崇禎不覺有些好笑,之有他還想著通過炒作建奴南下的利空,打擊債市信心,人為誘導債券危機,進而導致債券價格暴跌,并趁機回購高利息的一期債。

  可是現在看來,根本不用炒作建奴南下的利空,整個債券市場就要提前崩掉,因為流動性快耗盡,沒有新韭菜進來接盤了。

  因為根據估算,沉淀在江南的民間存銀頂多也就三億兩不到。

  這三億兩存銀,至少有一億兩是不可能流入債券交易市場的,其中一部分要用于海貿等正常商業貿易活動,一部分要用于實業經營,一部分要用于流通,還有相當一部分會被吝嗇又膽小的土財主永遠埋藏在地底下。

  所以之前崇禎估計的總市值也就兩個億。

  現在有兩億五千萬,估計是因為有福建、江西乃至兩廣的銀子流入了市易所,但這部分銀子數量肯定也是有限,五千萬兩就到頂了。

  這也就是說,債券市場已經到了最高點。

  接下來整體往下行,也就是必然的結果。

  就這個時代,債市下行肯定會形成踩踏,釀成慘案!

  到時候不知道會有多少小縉紳、小商賈會傾家蕩產,秦淮河估計會死不少人。

  不過好在,崇禎已經給債券市場設置了五百兩身家的防火墻,所以作為基石的升斗小民并不會被波及,身家豐厚的大縉紳、大商賈估計還能夠血賺一波,被割韭菜的永遠都是那些小有身家的小資產階級,或者中產。

  崇禎作為統治階級,只要籠絡住頂層權貴并喂飽底層的肚子,至于中間的小資產階級和中產,就顧不了那么多,反正這一小撮人就算造反也成不了氣候,等到經濟好轉,這個階層很快又會雨后春筍般不斷的冒出來。

  現實就是這么殘酷,古今中外概不能外。

  所以現在,皇家銀號就要提前做好準備。

  這是因為,皇家銀號的銀子除了內務府的6000萬兩,剩下的基本上都是市易所那些股民手上的頭寸,真正存入皇家銀號的銀子可能就幾百萬兩。

  想到這里,崇禎又問康曦:“借貸出去的銀子總額大概有多少?”

  “沒多少。”康曦有些羞愧的說,“總共也只借貸出去不足五百萬兩足色銀。”

  “那就好。”崇禎松口氣,又道,“你趕緊讓南京總號還有杭州、蘇州及徐州的分號準備好足夠的銀子,不出意外的話,擠兌潮就快來了。”

  債券市場雪崩之后,賺到錢的縉紳商賈肯定會提走銀子。

  “擠兌潮?”康曦愕然道,“應該不會有人擠兌銀子吧?畢竟現在市易所的債券交易這么火爆,誰會舍出把銀子抽走?”

  崇禎說道:“債券市場就快崩了。”

  “不會吧?”這下連朱慈烺也不相信,說道,“父皇,如果你回南京看看,就不會這么認為了,經過此前將近三個月的持續上漲,隨著從市易所賺到銀子的縉紳商賈越來越多,整個江南的縉紳商賈的熱情已經徹底的被調動起來。”

  “現在不光是江南的八府一州,就連江西、福建、廣東甚至湖廣的縉紳商賈都帶著萬貫家財慕名而來,踴躍參與債券交易。”

  說此一頓,朱慈烺又道:“所以,債券市場只會越來越火爆。”

  “烺兒還有曦兒,你們都記住了。”崇禎表情變得嚴肅起來,“任何一個債市,當從業者人人都可以賺到錢時,離崩潰也就為時不遠了,眼下的債券行業就正處于這樣一個烈火烹油的階段,入市的縉紳商賈幾乎都從中賺到了錢,但是咱們大明朝的銀子是有限的,不可能一直有那么多的銀子給大家賺。”

  這個說白了就是關于流動性的經濟學原理。

  朱慈烺聽了之后一臉懵,康曦卻一點即透,這小姑娘的商業稟賦是真的出色,大明朝有這樣的太子妃,將來幾十年估計都不會缺銀子。

  康曦說道:“兒媳明白了,回頭就準備銀子。”

  “你明白什么了?”朱慈烺錯愕的看著自己媳婦。

  “回頭跟你解釋。”康曦笑了一下,又對崇禎說道,“父皇,那我們先告退了。”

  “嗯,你們回吧。”崇禎輕輕頷首,又吩咐王承恩,“大伴,立即給內務府送去急遞,準備回購第一期的債券。”

  “是。”王承恩。

  ……

  除了崇禎,沒有一個人意識到債券市場在烈火烹油般的表象之下,一場滅頂之災即將到來,就連康百萬他們這些市易所的大股東也沒有意識到。

  就在崇禎發出警示之時,康百萬他們正在市易所盤點一年的總賬。

  在市易所的三樓有一個最大裝修也最豪華的包廂,平時專門用來招待像魏國公徐弘基這樣的貴賓,遇到盤點賬目時,就成了市易所的會議室。

  康百萬讓伙計把賬目分發給參加會議的每個股東。

  “這個會早就應該開了,只是年前正好趕上市易所的第二次擴建,事情太多,所以一拖就拖到了現在,大家先看看,這是去年一年賺的利潤。”

  方文箴等十幾個大股東紛紛翻開賬目,只見頭一頁就寫著總利潤。

  再說一句,阿拉伯數字已經在皇家銀號以及市易所正式推廣開來,像方文箴等大商賈已經接受了阿拉伯數字以及橫向左起的記賬。

  “盈利1800萬?!”一個股東驚呼起來。

  有一說一,這個盈利數字屬實沒有想到啊。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