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血小說網 > 穿越三國之一笑傾城 > 第247章 工業革命的土壤
  比如,玄武門之變,納了自己大哥妻子當老婆這事,要改了,他干脆把這些黑點都擦掉,后世對于李世民,也就只有一種看法,光明而又磊落,完完全全的神仙面板。

  如果,有一個皇帝,對父母很孝順,對哥哥弟弟們很好,因為他的德行,以至于父親要立他為太子,哥哥弟弟們也覺得,自己不如他,推舉他成為太子。

  而不幸的是,后來,哥哥和弟弟同時感染天花病死。父親心傷之余,退位為太上皇,讓他親政。

  上位之后,這位皇帝不但開創了貞觀之治,文治可與漢文景二帝論個短長,武功可與秦皇漢武并駕齊驅。在位期間,百姓生活富足,對外,更是萬國來朝。被尊稱為天可汗。

  要是李世民這么改,估計史官們,也是很愿意的。畢竟,李世民的功績實在是太大了,長安西去萬里,皆是大唐。雖說,唐朝的版圖是在李世民的兒子手里達到了巔峰。但這并不代表,李世民在位時,什么都沒干啊。

  這位皇帝,可是把大唐,從最開始的燒餅大小,硬生生擴張了一倍不止。因此,在大唐有個說法,在大唐,你不滅一兩個國,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是名將。

  而大唐百姓買糧食,更是5文一斗米!什么概念,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南北朝時期,一斗米的價錢是150文。你可以想象,那個朝代,到底有多安定,也到底有多富足。

  但唐朝的好日子,也就那幾十年了。伴隨著一個叫王玄策的外交官,從印度帶回來一個老神仙,吃了一顆不老藥,一個偉大的帝王,也就無了。

  王玄策,歷史上一人滅一國的外交官。但可惜,王玄策雖然為自己報仇了,但卻是殺敵八百自損數十萬。

  他出使的目的,原本就是利用當時的印度來壓制吐蕃。結果,他借了吐蕃的兵,把印度給滅了,吐蕃,也就無法節制了,這也是后來吐蕃為何能殺入長安的原因之一。

  當然,他如果只是做了這件事,自然也不能說王玄策殺敵八百自損數十萬了。

  而王玄策,為何在歷史上很少有人知道,原因也很簡單,大唐名將,滅一國算中規中矩,你看蘇定方,征西突厥、平蔥嶺、夷百濟、伐高句麗,“前后滅三國,皆生擒其主”。還不是被很多人不知道。

  在大唐,你不滅個國,都不好意思在名將這個圈子里混。

  王玄策憑借著大唐使者的身份向吐蕃借了五千兵馬,然后把“古印度”也就是“天竺”給滅了,因此王玄策在唐朝算有點名氣,可是大家也知道唐太宗李世民手下是猛將如云謀士如雨,凌煙閣有二十四功臣,那輪得上王玄策,反正比功勞是比不上的,但是人王玄策聰明,在知道李世民有意求“長生不老之法”,就在被滅掉的“古印度”找到了一個號稱活了兩百歲的和尚。

  二百歲的和尚,后世之人聽著或許不怎么靠譜,但人李世民是真信啊,畢竟,史書上都有活了八百歲的彭祖。

  雖然,咱們不知道這史書正經不正經。

  獻給李世民以求重用,還別說,李世民一看這和尚長得仙風道骨,有點世外高人的感覺,很歡喜的接受了,把王玄策的官職連升兩級,還給了個朝散大夫的官職。

  結果大家都知道,那個號稱活了兩百歲的番僧,煉好了“長生藥”獻給唐太宗李世民服用后當場唐太宗李世民就“七竅流血暴斃而亡”了,可是很奇怪的是王玄策沒有給李世民陪葬只是仕途就此終止,當然那個號稱活了兩百歲的番僧估計被碎尸萬段了。

  而這,也就是王玄策,殺敵八百,自損數十萬的由來。畢竟,李世民那時候雖然上了年紀,再活幾年,完全沒啥問題,而要是李世民再活幾年,只要朝堂上還有類似于魏征的存在,那就有可能變得更好。

  結果,李世民掛了,李治上位了。再之后,武則天上位。要不是狄仁杰在,唐也差點沒了。

  ……

  而因此,童婉給趙云的規劃,是讓趙云走李世民的路,因此李世民有的配置,童婉會盡可能讓趙云擁有。

  畢竟,在童婉看來,成為千古一帝,不如成為一個時代的開拓者。

  因此,童婉還給趙云保留了很多手段。

  比如,工業革命之類的。

  當然,童婉也想過主動進行工業革命,你別看華夏5000年歷史,但從一個封建王朝國家,走向后來的發展中國家也就97年。

  而為何歐洲等國家可以進入工業化,而華夏5000年歷史,更是,現存在的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卻沒有進入工業化呢?

  而童婉給出的答案,則是沒有適合的工業革命的土壤。而工業革命的土壤,只可能在分裂的勢力之中出現。

  你看看歐洲再看看華夏,你就會發現,它們是從根子里就是不同的。

  歐洲屬于花里胡哨,就算如今再看歐洲,依舊也是如此。環境惡劣,出行不便利,再加上各個勢力錯綜復雜,比起帝國墓場阿富汗還亂。

  當然,只是這樣,說明了歐洲只有適合的工業革命的土壤,而不具備工業革命的條件,而給他們工業革命條件的,來源于兩個朝代。

  第一個,是宋朝。而第二個,則是元朝。

  而華夏呢,本身就是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類型。在分分合合之中,也就從真正意義上行成一個整體了。

  因此,在春秋戰國時代,科技的發展,是很迅猛的,在戰爭之中,大家打的不亦樂乎,武器更新換代速度就很快。

  因為,不快的已經沒了。

  正所謂,春秋無義戰,戰國無君子。也就是如此了,畢竟,大家從一開始的打架講規矩,慢慢變成了打架不講規矩,再到后來,什么規矩不規矩,打起來,磚頭刀片,弓弩不要命的往敵人腦瓜子上招呼就行了。

  而華夏是地地道道的農耕文明,百姓吃飽了,也不會想別的,在古時候,又和外界疏于交往。

  再加上,華夏本身的思想,確實太多太多了,比如,法家,儒家,墨家,道家,陰陽家,兵家等等等等。

  在秦時,諸子百家,就是如此了。

  但大家理念是不同的,有長有短,說東說西,而可惜,歷代君王,都無法善用他們。以至于大多思想,都消失了。

  秦重法家,漢,武帝之前重道家,武帝之后重儒家。而之后,所有朝代,都開始注重儒家了。

  當然,英明的帝王,是以儒家的忠,德,孝而治天下,以法來約束下臣。而至于對治國不利的,對帝王來說,學來何用?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