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血小說網 > 大明1805 > 第七章 站在所有群體的對立面
  藩國與直省孰優的爭論,是大明再興之后始終揮之不去的議題,也是始終沒有得到徹底解決的問題。

  在大明再興后的頭幾十年,朝廷對于藩國的態度是消極的,幾乎所有大臣都認為不應該設置藩國,要盡可能采用直轄省。

  這就是古代王朝的“削藩”、“強干弱枝”的思想的延續。

  當時的藩王是希望保留藩國的,在地方上當土皇帝,不比去京城當個空頭王爺舒坦多了?

  這也是古代藩王的典型心態,至于當時的民眾,小農們哪兒時間關心這個。

  由于各種各樣的現實原因,主要是遙遠地方的統治成本過高,藩屬國最終還是被保留了下來。

  但是到了最近的幾十年,情況卻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大明帝國逐步完成了基本的工業化,從傳統封建王朝轉型成了半現的工業國家。

  通訊和交通效率大幅度的上升,整個帝國各部分之間的隔閡被打破,相互之間的聯絡越來越緊密。

  民眾的教育程度也上來了,會思考和追求更好的生活的人,在整個社會中越來越多了。

  最重要的是,近代資本利益集團真正成型了,已經開始干涉和影響政治了。

  同時,大明帝國是當今世界最強大、最富裕、最文明的國家,對全世界都有著極高的吸引力,藩屬國更是首當其沖。

  大明藩屬國的權貴、新興的資本精英、甚至普通的民眾,都希望能夠撤藩設省,能夠真正成為大明天朝的一員。

  那藩屬國為什么又要鬧獨立?

  因為朝廷始終拒絕撤藩設省,幾乎所有大臣都反對撤藩設省,藩國始終都看不到希望。

  大明朝廷為什么不允許藩國變成省份?

  歸根結底是利益分割的問題,根源還是世祖皇帝的仁武新制。

  按照仁武新制,大明帝國范圍內的居民,被從上到下的分成了八個等級。

  帝國公民、帝國國民、藩國公民、藩國國民、帝國居留權、藩國居留權、帝國奴仆、藩國奴仆。

  只有最高級的帝國公民,在整個帝國境內擁有完整的政治權力。

  可以投資、經商、參政、參軍,可以從事任何合法行業的工作,與現代國家公民類似。

  次一級的帝國國民,權利就明顯受限了。

  不能在帝國本土參政、參軍,也不允許跨地區投資經營、不允許參與金融性投資、不允許買賣流通性股票。

  而藩國公民,只是在本藩國內部,擁有完整的政治權利。

  藩國公民到了帝國本土,權利等同于帝國國民,且凡事帝國國民優先,其他級別依次類推。

  與此同時,帝國居民到了藩國范圍內,權利等級卻要默認提升一級。

  帝國國民到了藩國境內,就直接擁有公民權力了,帝國公民更是不用說,凡事都有更高優先權。

  這就導致,帝國公民在藩國內暢通無阻。

  可以經營和從事任何行業,可以直接考取任何功名,可以擔任任何軍政官職。

  但是藩國公民在帝國本土卻處處受限。

  不但不能參軍,也不能當哪怕最小的官,關鍵是連投資范圍和額度都受限制。

  結果就是,帝國公民單方面擠占藩國的軍政職位,帝國資本單方面擠壓藩國資本的生存空間。

  這就是典型的殖民地式的政治和經濟雙重壓迫。

  在藩國精英群體規模小的時候,在藩國資本力量薄弱的時候,這些壓迫的影響還不明顯。

  但當藩國精英群體規模持續增長,藩國資本力量成為藩國政壇主要力量后,就必然滋生分離主義了。

  當帝國在戰場上陷入被動的時候,西夷勢力對他們略微施壓和引誘,大部分藩國都出現了所謂的自立傾向。

  他們的想法很簡單,既然不能從帝國本土獲利,那就不如干脆獨立。

  獨立后把帝國人從藩國驅逐出去,把帝國人占據的那些利益拿回來,這樣自己至少可以多分一些。

  而撤藩設省的政策,所包含的最為關鍵的改變,是將藩國公民升級為帝國公民。

  這樣的結果是,帝國本土那全世界最大的市場,就向藩國資本完全開放了。

  帝國本土那大量的軍政崗位,也向藩國的精英群體開放了。

  帝國本土那海量的工作崗位,也向藩國的普通民眾開放了。

  再加上帝國本身存在的文化向心力,撤藩設省就成了藩國上下所有階層和群體共同的理想。

  一旦政策落實,大部分藩國應該都會迅速改變立場,重新站在帝國一邊。

  但是,撤藩設省卻會損害帝國本土資本、帝國本土精英、帝國本土民眾的利益。

  藩國資本要過來爭奪市場,藩國精英要過來爭奪軍政崗位,藩國民眾要過來爭奪工作崗位。

  所以這個政策也受到了帝國本土上下的一致反對。

  這也是改藩置省醞釀了幾十年,卻始終沒有實質性進展的主要原因。

  帝國各個階層都不接受撤藩置省,歸根結底是不希望在撤藩置省的同時,放藩國資本和人進來跟自己競爭。

  這其中甚至包括掌握皇室財團的宗室集團。

  所以單純的考慮個人利益的話,現場包括皇帝在內的所有人,都不會支持朱靖垣撤藩設省的建議。

  朱靖垣實際上是明白這一點的,但是還是直接說了出來,然后就陷入了理所當然的圍攻之中。

  王公大臣們連珠炮式的進攻,沒有經驗的朱靖垣根本招架不過來,實際上也不需要招架了。

  大明帝國御前會議的慣例,如果有人提出的提案,遭到了大臣們的一致反對,那就不需要討論了,直接否決。

  除非皇帝本人要強行推行,才有繼續討論的余地,但那意味著皇室要出讓利益了。

  所以現場鬧哄哄的一陣之后,王公大臣們就陸續停止了爭論,很有默契的抬頭看向上方的皇帝。

  老皇帝朱仲梁看著現場的情況,輕輕的咳嗽了一聲,抬手指了指兩邊坐著的大臣們,語重心長的對朱靖垣說:

  “看到了嗎孩子,你現在站在所有人的對立面了。

  “你的這個建議就算是我直接同意了,也是沒辦法順暢的實施的。

  “你明白這是為什么嗎?”

  朱靖垣語氣平靜而鄭重的回答說:

  “我明白,所以我希望朝廷和財團給予的第二項支持,就是與撤藩設省相配合的經濟方面的調整。

  “我希望朝廷和財團,對民間開放酒禁、開糖禁、開茶禁、開鋼鐵禁、開大船禁、開大型機車禁!”

  朱靖垣的話還沒有說完,老皇帝朱仲梁的表情就僵住來。

  會議現場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靜,然后又馬上響起了成片的驚呼,文華殿里面再次熱鬧了起來。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