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血小說網 > 大明:皇兄你就安心的去吧 > 第150章 議遼東(中)
  "朝中可有合適人選,巡撫寧遠?"

  沉默多時,天子清冷的聲音終是在暖閣中響起,將眾臣的思緒重新拉回到了現實之中。

  如今朝廷在山海關外僅剩下寧遠及錦州這兩座重鎮,但寧遠城中那些將門世家仗著手握重兵的緣故,一向不將朝廷的號令放在眼中,對于其手中軍權更是看的極重,不容他人染指。

  如此局面下,朱由檢自是不會坐視這些"軍閥"進一步做大,繼而形成尾大不掉之勢。

  "陛下,張鶴鳴老大人自從卸任四川巡撫之后,已是賦閑在家多日,不若由其出鎮寧遠..."

  簡單與"帝師"孫承宗交換了一個眼神,素以"直言"聞名朝野的李國普便是緩緩起身,在朱由檢有些錯愕的眼神中,有些遲疑的拱手說道。

  寧遠事關重大,關系到遼鎮安危,其巡撫人選定然要慎之又慎,非朝中重臣不能勝任。

  張鶴鳴曾官至兵部尚書,并在遼沈及廣寧先后失陷之后,自請出關,經略遼東,與寧遠城中那些擁兵自重的"軍閥"也打過不少交道,算是巡撫寧遠的不二人選。

  "唔.."

  聽得此話,閣中本是"斗志昂揚"的眾臣皆是露出了深思之色,就連兵部尚書王在晉也是輕輕頷首,不再像剛剛那般"針鋒相對"。

  雖然覺得張鶴鳴年事已高,其手段也不見得能夠震住寧遠城中那些擁兵自重的軍閥,但所謂"巡撫"寧遠僅僅是傳達中樞的態度,并不需要其"指手畫腳"。

  以張鶴鳴的身份和資歷,的確是"巡撫"寧遠的最佳人選。

  "陛下?"

  見得主管天下兵馬大權的兵部尚書也是微微頷首,沒有像剛才那般冷嘲熱諷,李國普不由得心中大定,下意識的看向案牘后的天子。

  "張老大人年事已高,遼東又路途遙遠,朕實在是擔憂張老大人的身體,還是在商議一番吧。"

  沉默半晌,就當所有人都以為"巡撫"寧遠的重任即將落在賦閑在家多日的張鶴鳴的身上的時候,案牘后的天子卻是出人意料的表示了反對。

  雖然天子話語之中盡是對張鶴鳴的關切之意,但其反對的態度卻是展露無疑,也讓閣中袞袞諸公心頭不由得一動。

  天子這是篤定主意,說什么也不肯讓"東林"重回朝堂。

  "還請陛下示下.."

  舔了舔有些干澀的嘴唇,李國普再度起身,神色頗為復雜的朝著上首的天子拱手說道。

  雖然心中知曉天子不喜"東林",但在李國普看來,天子并非一桿子打死,只是單純的不喜誤國誤民的"黨爭",在國事面前,應當還是能夠保持基本的理智,但眼下天子這般堅定的態度,卻是讓其有些失望。

  放眼朝野,除卻張鶴鳴之外,誰又有資格代替中樞,并且還能震懾住寧遠城中那些野心勃勃的將門世家?

  "朕曾聽聞,前任遼東巡撫周永春于任上兢兢業業,并受過先帝的表彰,不知可有此事。"

  在一眾心腹錯愕的眼神中,案牘后的天子突然話鋒一轉,提起了一個頗有些陌生的名字。

  許是知曉身前眾臣需要時間先消化一番,朱由檢便徑自將目光投向了身旁的司禮監秉筆。

  待感受到天子的注視之后,始終沉默不語的司禮監秉筆太監王承恩便是不假思索的躬身應是,臉上露出恭敬之色,規規矩矩的說道:"皇爺所言甚至,周都堂巡撫遼東期間兢兢業業,就連昔日熊經略都對其贊不絕口。"

  "萬歷皇爺曾下旨表彰周都堂,并敕封周都堂的父母和妻子。"

  作為朱由檢淺邸時期的舊人,王承恩幾乎是瞬間便領略了身旁天子的言外之意。

  雖然對于口中"周都堂"的了解僅限于剛剛的只言片語,但王承恩卻是十分合格的履行了自己天子家奴的職責。

  果不其然,聽得王承恩如此言說,案牘之后的天子不由得面露滿意之色,嘴角也是涌現了一抹若有若無的淡笑。

  "吾皇圣明。"

  不過是幾個呼吸的功夫,便見得兵部尚書王在晉猛然起身,有些興奮的沖著朱由檢拱手說道。

  他雖然沒有與周永春一同在遼東共事,但卻十分清楚,這位前任遼東巡撫心中之才干遠非張鶴鳴那等庸碌老臣可比。

  昔年"薩爾滸之戰",周永春便不止一次向遼東經略楊鎬提出了反對意見,但并沒有得到其重視,最終于后方負責糧草物資及兵馬的轉送任務。

  因為物資籌措得到,轉送及時的緣故,在一眾將校皆是因為"薩爾滸之戰"而被論罪下獄的時候,周永春卻是被升任為副經略元帥,繼續負責遼東事務。

  只是由于其母親在不久后病逝,周永春便不得不回鄉守制,此后再未出仕。

  "既如此,便由內閣盡快替朕擬旨,起復前任遼東巡撫周永春,令其替朕巡撫寧遠。"

  見得有人支持自己,而且還是負責掌管天下兵部大權的兵部尚書,案牘后天子不由得趁熱打鐵的說道,根本不給身前幾名閣臣反應時間。

  與出身"東林"的張鶴鳴相比,那周永春可謂是一介"孤臣",又賦閑在家多日,與朝中大臣沒有過多的牽連,正是"巡撫"寧遠的不二人選。

  遼東副總兵祖大壽擁兵自重,對于錦州見死不救,不若不是山海關總兵馬世龍率軍及時趕到,只怕其仍會按兵不動。

  如此"罪責"面前,他不趁機發難,奪去其手中兵權也就罷了,怎么可能派遣與其有舊的"東林"重臣前往寧遠。

  這些將門世家可謂是深諳為官之道,其之所以能在天啟年間迅速做大,除了遼沈局勢日漸崩塌,朝廷不得不倚重他們的緣故,只怕與朝中那些"眾正盈朝"的東林君子脫不開干系。

  遠的不提,因為"廣寧之戰"而被論罪下獄的王化貞可是不折不扣的東林出身,就連身前的"帝師"孫承宗勉強也能算作東林。

  呼。

  見得身前朝臣皆是沉默不語,司禮監秉筆也是微不可查的點了點頭,他雖是不同行伍之事,但作為天子的心腹近臣,自是清楚知曉天子對于那"祖家"究竟有多么忌憚和防備。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