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血小說網 > 大明:皇兄你就安心的去吧 > 第255章 身在曹營,心在漢
  是夜,萬籟俱寂。

  已是夜半三更,偌大的沈陽城唯有正中央的汗王宮及寥寥幾座府邸還亮有點點燈火,隱隱約約間還有絲竹管樂之聲傳來。

  雖說大金接連于錦州城外折戟沉沙,但在遼東這一幕三畝地,大金仍是如日中天,沒有露出半點頹色,更別提東邊的朝鮮及北邊的蒙古皆是已然被他們大金的鐵蹄征服。

  如此局面下,大金國內的一眾貴族們自然稱不上緊張,仍是高枕無憂的醉情聲色。

  但沈陽城偏西,一座不引人注意的府邸內,同樣是亮起了點點星火,引得在街上值守的士卒們有些狐疑,心道一向深居簡出的劉參將今日這是怎么了,這個時辰了,還沒有入睡。

  借著有些昏暗的燈光可以看清,這座府邸的正門匾額處懸掛著"劉府"二字,而當值士卒口中的"劉參將"自然便是白日里于汗王宮主動請命游說毛文龍的劉興祚。

  ...

  ...

  進至府中,位于府邸深處的書房中,今日于汗王宮中"揮斥方遒"的劉興祚面色凝重的居于案牘之后,身前還擺放著一張有些褶皺的地圖,地圖上還標有不少紅圈。

  走近一瞧,赫然是"沈陽","遼陽","錦州"等遼東重鎮。

  除卻面色凝重的劉興祚之外,書房中還有一名年紀約莫在四十上下,面容與其有三分相似的中年人,正是其同母胞弟劉興治。

  "大兄,此等金蟬脫殼之計,真的可行嗎?"

  猶豫半晌,書房中的沉默終是被下首的劉興治打破,其憔悴的面容上滿是狐疑之色,胸口也是不住的起伏著。

  終究事關闔家上下的身家性命,縱然平日里為人處事也算沉穩,但劉興治仍是有些手足無措,呼吸急促。

  "不行也得行,我等已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了。"

  聞言,案牘后的劉興祚便是深吸了一口氣,眼眸深處也是涌現了一抹忌憚之色,話語中滿是無奈。

  約摸二十年前,他因為不滿遼東官府近乎于殘暴的統治,憤而投奔聲勢蒸蒸日上的努爾哈赤,希望在其麾下成就一番作為。

  只不過隨著時間的流逝,劉興祚卻是漸漸發現了端倪所在,也認清了努爾哈赤看似"忠誠"的背后究竟藏著何等恐怖的野心。

  果不其然,萬歷四十六年,統一了女真諸部的努爾哈赤正式于赫圖阿拉建國稱汗,起兵反明。

  起事之初,劉興祚也曾"忠心耿耿"的追隨在努爾哈赤身旁,為其沖鋒陷陣,立下赫赫戰功。

  只不過隨著努爾哈赤逐漸于遼東站穩了腳跟,其骨子里對于漢人的"蔑視"便是展露出來。

  努爾哈赤不但對麾下的漢民采取高壓統治,就連劉興祚本人也時常遭到代善等貝勒的侮辱。

  久而久之,劉興祚便萌生了投降明廷的念頭,并于天啟三年付諸行動,派遣一名心腹攜帶著密信前往登萊,向登萊巡撫袁可立投誠。

  只不過還不等他領兵向袁可立投降,風聲便是走漏,努爾哈赤親自趕到復州,將其弟劉興仁處死。

  至此,他便賦閑在家,一向深居簡出,直到皇太極繼位為汗,方才令其官復原職,但依舊不肯讓他執掌兵權。

  "但是大兄,前往皮島毛文龍處風險實在有些大啊。"

  "早在錦州大捷之前,國內便是有過些許傳聞,聲稱毛文龍主動譴派使者與皇太極議和.."

  "若是那毛文龍真有反心,我等豈不是羊入虎口?"

  也許是覺得說服不了自己的兄長改變主意,劉興治索性換了一個角度,面色愁容不減。

  作為飽讀詩書的"漢民",他們自是不愿意背上"漢奸走狗"的罵名,但毛文龍一向囂張跋扈,擁兵自重,怕是不會相信他們的"投誠",甚至說不定還會將他們當成"禮物",重新送回給皇太極。

  屆時,他們兄弟二人便不會有前些年那般好的運氣了,定然會被闔家處死。

  "那你的意思呢?"

  興許是知曉自己弟弟的擔憂不無道理,案牘后的劉興祚也是深吸了一口氣,頗有些無奈的問道。

  "大兄,聽聞袁可立大人已是重新就任登萊巡撫,我等不若設法與其提前取得聯系?"

  很快,劉興治便是眼睛一亮,想出了一個折中的法子。

  早在天啟三年,他們兄弟便與登萊巡撫袁可立打過交道,甚至險些就"投誠"成功,只不過被小人所破壞。

  時隔數年,袁可立重新出任登萊巡撫,豈不是連老天都在幫他們。

  "不妥.."

  在劉興治有些錯愕的眼神中,案牘后的劉興祚緩緩搖了搖頭,臉上的憂愁之色更甚。

  "皇太極不會給你我兄弟那般多的時日,而且登萊距離沈陽路途遙遠,豈是那般好聯系的?"

  "須知,此地可不是復州!"

  隨手抻了抻案牘上的輿圖,劉興祚便是手指著登萊府所在的方向,面色凝重的說道。

  思來想去,前往皮島游說毛文龍,已是他能夠想到最佳的脫身方式,縱然有些風險,也值得去闖上一闖。

  "大兄說的是。"

  良久,劉興治終是將目光戀戀不舍的自輿圖中移開,頗為苦澀的點了點頭。

  如此說來,借著前往皮島游說毛文龍便是他們兄弟僅剩的脫身方式了。

  "不要想那般多了,將韃子的布防圖提前準備出來,只要皇太極的命令一到,你我兄弟便出發。"

  深吸了一口氣,劉興祚自臉上涌現了一抹狠辣之色,終是下定了最后的決心。

  在他賦閑在家的這段時間,他便利用于女真國內的影響力,刻意搜尋女真國韃子于遼東的兵力部署圖。

  不同于兵多將廣的明廷大軍,女真韃子滿打滿算也不過十萬出頭,自是不可能平均分布在遼東各地,自當有輕有重。

  正是手中握有這樣一件"大殺器",劉興祚才有足夠的自信,朝廷會對他們兄弟二人放下戒心,并接受他們的投誠。

  畢竟一封詳細記載了兵力分布的布防圖即便是放在太平年景也是重中之重,遑論是在這兵荒馬亂的崇禎年間?

  不約而同的,書房中的兩兄弟便是將目光投向了京師所在的方向,心中思慮萬千。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