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血小說網 > 大明:皇兄你就安心的去吧 > 第259章 孰真孰假(下)
  對待蒙古人的事情上,案牘后的朱由檢可謂是展露了與天啟皇帝截然相反的態度上,甚至還不待次輔劉鴻訓等人反應過來,朱由檢已是拿起了第三封奏本。

  "第三件事,便議一議陜西的事情。"

  與剛剛淡然自若不同,此時的大明天子胸口微微起伏,臉上寫滿了凝重,聲音更是微微有些顫抖。

  距離朱由檢最近的司禮監秉筆更是敏銳的發現,大明天子的眼眸深處分明涌現了一抹忌憚和不安。

  區區"農民起義"何至于此?

  王承恩有些不解,但也不敢高聲喧嘩,只得將疑惑壓在心間,默默的注視著案牘后的天子,但心中卻隱隱有些不安的感覺。

  天子的反應實在是有些過于反常...

  "陜西總督武之望上奏的饑民叛亂一事,爾等如何看。"

  深吸了一口氣,強壓住心中的不安,朱由檢迎著眾位心腹驚疑不定的眼神,緩緩做聲。

  百姓叛亂,自古以來便是足以動蕩中樞的大事,除卻終日沉湎于酒色的亡國之君外,誰也不敢無動于衷。

  "陛下,陜西巡撫胡廷宴日前上奏,聲稱治下叛亂已是被盡數解決,料想陜西已然恢復秩序..."

  不多時,內閣首輔李國普便是再度起身,頗為不解的拱手說道,好似有些不懂天子的反應為何會如此之大。

  早在去年七月,天啟皇帝病重的時候,陜西總督武之望便曾上書朝廷,聲稱陜西境內有走投無路的饑民聚眾造反,并攻克澄城縣,截殺知縣及縣中富戶。

  地方有百姓聚眾造反,又公然殺害朝廷命官,無論放在什么時候,都足以引起中樞的重視。

  偏偏彼時天啟皇帝病重,舉朝上下皆是無心朝政,"閹黨"成員憂心忡忡;"東林黨"則是呼朋喚友,準備迎立新君,恢復昔日"眾正盈朝"的盛況。

  如此局面下,自是無人理會發生在陜西大地的"饑民起義",遑論陜西巡撫胡廷宴又上奏聲稱叛亂已被解決,更加無人理會這等"微末小事"。

  "放肆!"

  "他說解決就解決了嗎!"

  "究竟他胡廷宴是內閣首輔,還是你李國普才是這大明朝的內閣首輔!"

  還不待李國普將話說完,案牘后的天子便是出聲將其打斷,其歇斯底里的聲音瞬間便是充斥整個乾清宮暖閣,并且悠悠回蕩,經久不息。

  "陛下息怒!"

  噗通一聲,剛剛還鎮定自若的朝臣們便是跪倒一地,一臉驚恐的盯著案牘后的天子。

  誰也不知曉,一向好脾氣的天子為何突然"暴走",甚至對其一手提拔的內閣首輔李國普都是大罵不止。

  "陛下息怒,臣有罪..."

  少許的錯愕過后,李國普便是一個頭磕在地上,又驚又恐的盯著案牘后的天子。

  他們君臣二人已是共事有將近一年的功夫,他自認為對朱由檢的脾氣秉性也有幾分了解。

  如若沒有要事發生,天子定然不會如此"雷霆大怒",在結合剛剛天子一臉凝重的模樣,一個不好的念頭瞬間便于李國普的心中產生,令其不由自主的打了個寒顫。

  難不成陜西的叛亂從始至終都沒有解決,甚至持續至今?

  "陛下?"

  就在內閣首輔李國普如墜冰窖的時候,兵部尚書王在晉也是下意識的出聲,其臉上寫滿了不可置信。

  很顯然,他已是意識到了其中端倪所在。

  "東廠和錦衣衛呢,爾等是干什么吃的!"

  沒有理會驚詫出聲的兵部尚書王在晉,朱由檢又將矛頭對準了一旁的司禮監秉筆及御馬監提督。

  錦衣衛和東廠作為大明天子手中最為重要的兩個"殺手锏",自成立之初便有"天子鷹犬"之稱,負責為天子打探情報,監視天下。

  "奴婢有罪!"

  不敢有半句爭辯,渾身上下劇烈顫抖的司禮監秉筆及其身后的御馬監提督忙是磕頭不止,臉上汗如雨下。

  與同樣跪倒在地的朝臣不同,他們這些宦官可謂是"天子家奴",無論擁有何等的權柄,只需要天子一句話,便可被輕而易舉的拿下。

  他們的一身榮辱,皆是來自于天子所賜。

  "陜西饑民愈演愈烈,陜西巡撫胡廷宴與總督武之望意見相左,你們就從來沒有當回事過嗎?"

  訓斥完司禮監秉筆王承恩及御馬監提督曹化淳之后,案牘后的天子仍是沒有接氣,恨鐵不成鋼的嚷嚷道。

  "陛下息怒..."

  仍是不敢有絲毫的爭辯,暖閣中的朝臣們只得一遍又一遍的重復著毫無意義的"陛下息怒"。

  暖閣中的氣氛宛若冰雪一般冷凝,跪在角落處的隨侍宦官們甚至大氣都不敢喘,只覺得有一種窒息之感。

  良久,心神激蕩的朱由檢終是平復好了心情,重新坐回自己的位置,先是神色復雜的打量了一番跪在地磚上的朝臣,方才疲憊的擺了擺手:"起來吧。"

  "臣等不敢.."

  "起來!"

  見朱由檢的語氣不似作假,暖閣中的朝臣們方才緩緩起身,但面上仍是充斥著濃濃的驚恐。

  以他們的智商,早已猜到了天子如此大動干戈的原因,十有八九陜西巡撫胡廷宴口中的"叛亂已然盡數解決"乃是弄虛作假。

  陜西的情況,只怕不容樂觀。

  雖然想清楚了來龍去脈,但眾位朝臣的眼眸深處也有一抹無奈之色,甚至說委屈。

  如若單單是陜西巡撫胡廷宴的片面之詞,他們自然不會相信,但陜西巡按吳煥以及延綏巡撫岳和聲均是上奏,聲稱陜西叛亂已是盡數解決,而坐鎮于固原的陜西總督武之望又遲遲沒有奏本,他們自是下意識的相信"陜西叛亂已是盡數解決"。

  "都別愣著了,倘若陜西叛亂非但沒有解決,反而愈演愈烈,當如何解決?"

  見得身前朝臣隱晦不定的面色,朱由檢便是大致猜出了這些人心中所想,不由得冷哼一聲,將眾人的思緒拉回到現實之中。

  如若不是知曉身前的這些朝臣也是受了"蒙騙",他豈會這般簡單的將其放下。

  畢竟如若沒有武之望的這封奏本,就連他都險些將這場動搖大明國本,并最終使其一命嗚呼的"農民起義"忘在腦后。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