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血小說網 > 大明:皇兄你就安心的去吧 > 第354章 富貴險中求
  在盧象升的印象中,自他記事以來,從未有一日,心情如當下這般,如此的大起大落,就算昔日金榜題名,進士及第的時候,他也不曾這般心神狂震。

  他還沒有從女真韃子或有可能出現在北京城外的"噩耗"中緩過神來,不遠處的天子又提出了一個令他措手不及的想法。

  趁著女真韃子傾巢而出的當口,突襲女真腹地,犁庭掃穴,收復失地?

  如此念頭才剛剛于盧象升的心頭浮現,便是再也揮之不去,牢牢占據他的心弦;不遠處的司禮監秉筆王承恩及御馬監提督也是瞪大了雙眼,呼吸急促。

  自老酋努爾哈赤于赫圖阿拉建國稱汗之后,朝廷便在遼東戰場接連潰敗,先是丟了鐵嶺和開原,在是撫順和清河堡,后來又丟了沈陽城和遼陽城。

  到了最后,竟然連號稱"遼東屏障"的廣寧城都落入了女真韃子的手中。

  雖說這兩年,朝廷憑借著固若金湯的"寧錦防線"及紅夷大炮先后取得了"寧錦大捷"及"錦州大捷",勉強為朝廷挽回了一絲顏面,但實際上并未收復半點失地,無數軍民百姓仍是流離失所,遙望故土。

  倘若遼東巡撫畢自肅真的能夠趁著女真韃子傾巢而出,選擇收復失地的話,天子面臨的一系列質疑都將蕩然無存。

  畢竟在"復土"面前,些許利益得失,也就沒有那般重要了。

  "陛下?"

  張了張嘴,盧象升想要說些什么,卻發現一向能言善辯的自己,竟是變得有些詞窮。

  經歷過最初的錯愕之后,他終是漸漸冷靜下來。

  犁庭掃穴,收復故土的"誘惑"固然大,但天子的安危才是重中之重,畢竟一旦任由女真韃子突破薊鎮,抵達京師腳下,誰能保證女真大汗皇太極及其麾下最為驍勇的女真八旗不會威脅到皇城?

  須知,如今的大明早已不是正統年間的"天朝上國",再也沒有進京勤王的山東"備倭兵",也沒有"受任于敗軍之際"的于謙了。

  倘若女真韃子真的抵達北京城外,僅憑北京城外名存實亡的"京營",可是萬萬抵抗不住的。

  盧象升倒也知曉,如今的"京營"可以用煥然一新來形容,對朝廷忠心耿耿的石柱土司已是于軍中任職多時,已然頗具成效。

  但越是這樣,盧象升越清楚一支軍隊從無到有,需要經歷怎樣的磨煉和考驗。

  "朕曾聽說,昔日寧遠伯縱橫遼東的時候,靠的便是一手犁庭掃穴的本事,令得女真諸部及蒙古韃子莫不臣服,不敢興兵來犯。"

  即便是"后世靈魂",朱由檢內心對于"開疆擴土"這四個字也是毫無抵抗力,聲音也猛然變得激昂許多,精神更是亢奮。

  如此一幕,令得隨侍在側的司禮監秉筆都是心中一驚,昔日"奢安叛軍"覆滅的時候,天子的表現雖然也頗為激動,但也不至于這般不能自已。

  看來,天子心中最為在乎的,還是遠在京師千里之外的,建州女真。

  "盧卿,告訴朕,是也不是.."

  見身前的盧象升沉默不語,案牘后的朱由檢再度將聲音提高了一些,眼神也是變得堅毅許多。

  "回陛下,確有其事。"

  斟酌少許,盧象升緩緩點頭,聲音有些復雜的躬身應是。

  作為讀書人出身,他自是清楚天子口中的"寧遠伯"乃是昔日縱橫遼東三十余年,威名赫赫的遼東總兵李成梁。

  對于李成梁其人,民間對他的評價可謂是"褒貶不一",有人認為他坐鎮遼東三十余年,勞苦功高;也有人認為李成梁擁兵自重,對于朝廷的詔令都是聽調不聽宣,甚至為了維系自身的地位,養寇自重,坐視建州女真逐步抓大,繼而形成尾大不掉之勢。

  但不管怎么說,事關遼東事務,李成梁都是一個繞不開的名字,昔日他擔任遼東總兵的時候,麾下的遼東鐵騎可謂是百戰雄師,難逢敵手。

  而鑄就李成梁特殊地位的,除了其麾下彪悍的騎兵之外,還有他一直奉行的"搗其巢"的戰術。

  每逢有女真部落亦或者蒙古部落蠢蠢欲動,李成梁便會將麾下兵力一分為二,一部分在正面戰場迷惑敵人,另一部分則是突襲敵人老巢。

  久而久之,李成梁便成為了遼東戰場的"主宰者",并且時間線長達三十余年。

  "盧卿放心,朕不會拿自身的安危開玩笑,只是一時興起罷了。"

  就在盧象升心事重重的時候,朱由檢故作輕松的聲音便在暖閣中響起,打破了暖閣有些冷暖的氣氛。

  作為擁有上帝視角的朱由檢心中十分清楚,女真大汗皇太極縱然能夠借道蒙古,領兵翻越燕山山脈,甚至突破薊鎮防線,抵達京師腳下,也拿固若金湯的北京城沒有半點辦法。

  而他,只需要給深處遼東前線的遼東巡撫畢自肅一道詔令,令其"圍魏救趙",率領麾下兵馬,進軍廣寧城,便能將女真韃子逼退,說不定還能順勢收復失地。

  但是朱由檢更清楚,如此計劃一旦為外朝得知,定會招來一致反對,沒有人愿意看到女真韃子出現在北京城外的那一幕。

  畢竟兩百余年的傳承下來,北京城外的土地早已被瓜分的干干凈凈,無論是達官顯貴亦或者豪紳富商,乃至宗室藩王,都不愿意女真韃子來自己的"地盤"上打劫。

  "還望陛下以大局為重.."

  盡管知曉身前的天子多半是在安慰自己,但盧象升仍是一臉認真的開口,畢竟大明朝歷經多年的動蕩,好不容易才迎來了一位"中興之主",實在是不容有失。

  至于遼東半島如日中天的女真韃子,只要能將他們牢牢鎖死在關外,大明憑借著無與倫比的國力,早晚能夠將他們耗死。

  "朕心中有數.."

  輕輕頷首,朱由檢目光閃爍,倒是他有些天真了,縱然是"明末三杰"也不贊成他這個瘋狂的舉動,遑論外朝那些守舊的大臣?

  看來,他還需要重新想個辦法才是,決不能坐以待斃。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