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血小說網 > 大明:皇兄你就安心的去吧 > 第371章 當頭一棒(上)
  次日清晨。

  近些時日飽受爭議的內閣首輔李國普在眾多朝臣或嘆息或竊喜的注視中,向紫禁城中的天子遞交了辭呈,聲稱年老體衰,請求回京終老。

  依著慣例,大明朝凡是六部九卿之上的朝臣請辭,天子都會再三挽留,以表達對心腹臣工的尊敬,故而并沒有人將李國普的這封奏本放在心上,權當是走一個過場罷了。

  但出乎所有人的預料,態度始終曖昧不定的天子對于請辭的內閣首輔李國普竟是展現了截然不同的態度,非但當即便將首輔請辭的奏本駁回,更是聞言安慰,聲稱不必理會市井間的些許流言蜚語。

  過后,還不待眾多瞠目結舌的御史言官有所反應,大明天子朱由檢便是一臉正色的斥責司禮監秉筆太監王承恩辦事不利,任由京中流言蜚語滋生,中傷國朝肱骨,離間君臣感情。

  惶恐之下,司禮監秉筆太監王承恩忙是磕頭請罪,可暴怒之中的天子絲毫沒有心軟,當機立斷的免了王承恩身上的"東廠提督"一職,并且勒令錦衣衛指揮使駱思恭,即刻追查謠言起源。

  這一連串的變故,對于近些時日"氣勢熏天"的御史言官及躲在背后的東林君子來說無異于當頭一棒。

  本以為天子懾于東林黨及南方勛貴施加的壓力,兼之"閹黨余孽"這頂大帽子,應當會默認內閣首輔李國普的去職。

  但誰又能想到,沉默不語多日的天子,竟然如此關鍵的時刻,果斷出手,力挺內閣首輔李國普。

  與此相比,東廠提督空懸及薊鎮總督請辭的奏本便是顯得無關緊要,無人問津。

  雖說天子除了勒令錦衣衛指揮使駱思恭追查謠言起源之外,再沒有其余的動作,但近些天"斗志昂揚"的御史言官們卻是不約而同的嗅到了一絲陰謀的味道。

  恍惚之間,他們不約而同的想起了半年多以前,東林魁首錢龍錫"眾望所歸",入京輔政的那段時日。

  依稀記得,彼時的天子也是不聞不問,而后在關鍵時刻以"妄議國事"的罪名下令查封"首善書院",并最終導致了錢龍錫黯然離京。

  難道說這一次,他們東林又要重蹈覆轍?

  ...

  ...

  長安大街,百十座恢弘的宅邸拔地而起,皆是坐南朝北的方向,凡是能夠在此居住的非富即貴,要么是大明朝的皇親國戚;要么是達官顯貴。

  其中偏東側的一座門楣樸實的宅邸,上面鎏金的匾額懸掛著"曹府"二字,門前還擺有兩座刻著雄獅的抱鼓石。

  熟悉的人都知曉,此地乃是大理寺卿曹于汴的宅邸,其人雖然不似內閣首輔李國普那般人盡皆知,卻也是位高權重的"九卿"之一,地位顯赫異常。

  今日下值之后,悶悶不樂的大理寺卿曹于汴便是屏退了府中的下人,將自己關在書房當中,不準人打擾。

  及至半個時辰前,曹大人的兩位"舊友"攜手前來拜訪,曹于汴才從書房中走出,與兩位"舊友"在官廳中相對而坐。

  與眾多下人想象中的"老友重逢"所不同,官廳中的氣氛并不算"愉快",反倒是有些凝重。

  大理寺卿曹于汴臉色鐵青的坐于上首,左右兩側各自坐著一位身穿錦繡的中年人。

  雖是一言不發,但瞧這二人舉手投足之間散發出來的氣勢,料想昔年應當也曾經身居高位。

  "曹兄,我聽說李國普請辭的奏本,被天子駁回了?"

  良久,終是坐在左側的中年人忍受不了官廳中愈發壓抑的氣氛,率先打破了沉默,微微顫抖的聲音中夾雜著一抹落寞和忐忑。

  "國之重臣,朕之肱骨..."

  聞言,坐在上首的曹于汴便是微微頷首,口中也是喃喃自語,將天子于朝堂的言論,告知給身旁的兩位"舊友"。

  砰!

  "欺人太甚!"

  聽得朝廷上的天子竟是給予李國普此等評價,左側的中年人再也壓抑不住心中的憤懣,重重的錘擊了一下身前的案牘,咬牙切齒的說道。

  那李國普早年間不過是詹事府的府丞,官位遠在自己之下,不過是沾了自己的光,才得以被"泰昌皇帝"賞識,繼而提拔。

  及至先帝繼位,李國普又因為與"魏閹"同為北直隸肅寧人氏,被擢升為禮部尚書繼而入閣,宰指天下。

  如此"閹黨余孽"豈敢始終把持內閣首輔之位,使得朝局混亂不堪!

  "聽說韓閣老此前曾派其長子入京,欲要與李國普和談..."

  沉默片刻,上首的曹于汴似是想到了什么,微微瞇起眼睛,自顧自的說道,但話語間卻是夾雜著一抹不易察覺的惱恨。

  早知如此,他們稍微收斂些就好了,何至于鬧成眼下這般,騎虎難下,不知如何收場。

  "哼,韓爌..."

  聞聲,坐在右側的中年人也是冷哼一聲,眼中光彩四射,臉上毫無半點敬畏之色,好似全然沒有昔日的"東林骨干"放在眼中。

  "那韓爌為了首輔之位,諂媚君上,實為我輩之癡。"

  "就憑他還想入京輔政,實在是癡心妄想!"

  在大理寺卿曹于汴有些錯愕的眼神中,官廳中的兩位中年人緩緩道出了一則不足為外人道也的"東林秘辛"。

  泰昌皇帝彌留之際,朝中尚有三位"閣臣",分別是首輔方從哲,次輔劉一璟及閣臣韓爌。

  及至先帝繼位之后,首輔方從哲便因為"紅丸案"而引咎辭職,朝廷大權便是落入到了劉一璟及韓爌的手中。

  其中,內閣首輔劉一璟乃是不知不扣的"東林骨干",與昔日的葉向高,趙南星,李三才等人相交莫逆。

  在劉一璟的操持下,眾多被貶斥的東林官員重回京師,入朝輔政,一時間朝局為之肅清,時人稱之為"眾正盈朝"。

  只可惜好景不長,迫于遼東戰事吃緊等緣故,內閣首輔劉一璟不由不引咎辭職,而彼時的次輔韓爌為了能夠滿足心中的政治報復,竟是暗中與"九千歲"魏忠賢眉來眼去,最終得以登上了內閣首輔的位置。

  正因如此,韓爌也一度被視為"東林骨干",雖然不似阮大鋮那般視為眼中釘,卻也是對其頗為不齒。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