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血小說網 > 大明:皇兄你就安心的去吧 > 第471章 收網?(下)
  "此話當真?"

  乾清宮暖閣中,大明天子一臉驚怒的盯著眼前的錦衣衛指揮使,因為情緒過去激動,其身軀也是微微顫抖著,就連案牘上剛剛亮起的燭火也是因為這突如其來的咆哮聲而上下閃爍,將天子那張因為憤怒而扭曲的臉龐映襯的隱晦不明。

  "還請天子過目!"

  錦衣衛指揮使自知自己剛剛的言論過于駭人,故而也沒有多做解釋,只是自懷中掏出了幾封書信,雙手將其舉過頭頂。

  見狀,同樣是大驚失色的司禮監秉筆趕忙上前一步,主動將其接過,并遞到了朱由檢的身前。

  迫不及待的將其打開,但前后不過是幾個呼吸的功夫,大明天子白皙的面容便是變得微微漲紅,脖頸上青筋暴露,陰冷的低喃聲更是令暖閣中的內侍不由自主的倒吸了一口涼氣,心中也是掀起了一陣滔天駭浪:"賊子,好膽!"

  約莫半柱香過后,案牘后的天子重重的將手中書信扔到地上,毫無感情的問道:"李若璉在哪?"

  依著錦衣衛小旗李若璉于書信上所說,現任魯王之弟,泰興王朱壽鏞不但于地方上橫征暴斂,草芥人命,更是大肆圈養門客,其中還包括了不少"白蓮余孽"。

  李若璉通過近些時日的走訪,甚至從當地百姓的口中得知了一道更令人觸目驚心的消息,曾于萬歷末年被朝廷逮捕的"白蓮教首"王森的獨子王好賢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都待在泰興王府中,被泰興王奉為"上賓"。

  及至天啟二年,繼任的白蓮教首徐鴻儒起義失敗,其麾下大軍也是隨之煙消云散之后,王好賢才漸漸隱于市井之間。

  但民間仍有傳聞,聲稱王好賢在徐鴻儒敗亡之后,便是從山東兗州離開,并憑借著泰興王的資助,于河北一帶發展信徒...

  與這封書信一同遞上來的,還有泰興王草芥人命,欺男霸女的其余證據,可以說字字誅心,令人毛骨悚然。

  "回陛下,李若璉已然啟程回京了,估計再有個兩日的功夫,便能回來了。"事關重大,錦衣衛指揮使駱思恭不敢有絲毫的猶豫,趕忙上前一步,躬身應道,但心中也在嘀咕。

  也不怪歷代大明天子對于宗室都是提防有加,這老朱家的骨子里確實流傳著"造反"的基因。

  先有成祖朱棣發動"靖難之役"登上皇位,后有正德年間的"寧王之亂",如今這崇禎朝還有"泰興王"野心勃勃,暗地里與白蓮教有所勾連。

  聽得此話,朱由檢便是重重點了點頭,朝著眼前的錦衣衛指揮使吩咐了一句:"待其回京,即刻令其來見朕!"

  "遵旨。"

  饒是為官多年,見慣了大風大浪,但錦衣衛指揮使此時也是頗有些心驚肉跳的感覺,口中更是干澀的很,聲音已是有些沙啞。

  "傳令河道總督張九德,令其整飭兵備,隨時等候朕的命令!"

  未等駱思恭的心情有所平靜,大明天子宛如驚雷一般的聲音便再度于乾清宮暖閣中炸響,聲音中滿是殺意,令人不寒而栗。

  "奴婢遵旨。"

  聞聲,一旁的司禮監秉筆也是趕忙應是,早在半個月前,御馬監提督曹化淳便已領著東廠的番子前往了河南南陽,秘密調查唐王世子和世孫暴斃的真相,宮中只剩下他在身邊伺候。

  沉默少許,余怒未消的大明天子便是猛然起身,大步行至暖閣另一側,盯著墻上懸掛的疆域圖吩咐道:"傳令登萊巡撫袁可立,令登萊總兵周遇吉領兵五千,趕赴濟寧府,以防不測。"

  嘶!

  此話一出,暖閣中頓時響起了一陣倒吸涼氣的聲音,包括錦衣衛指揮使在內的眾人皆是目露驚駭之色。

  山東總兵楊國柱本就是軍中宿將,曾經在宣大總兵楊肇基的麾下任職,更在天啟二年,徐鴻儒掀起的叛亂中立下了赫赫戰功,絕非尋常庸碌的軍將可比。

  更重要的是,楊國柱出身微末,得蒙楊肇基的垂青,上奏朝廷之后,方才得以出仕,與山東的諸多勢力均沒有牽連,一向對朝廷忠心耿耿。

  其麾下的士卒雖然不敢說與九邊精銳相提并論,但也絕非疏于操練的"兵痞子"可以比擬,足以應付尋常盜匪,護得地方安寧。

  但縱然如此,天子仍是執意將登萊總兵周遇吉于登萊鎮召回,并讓其領兵五千,坐鎮濟寧府?

  要知曉,登萊鎮設立的目的便是為了遏制遼東半島的建州女真,軍中士卒的吃穿用度一切與遼鎮精銳看齊,其戰力自是遠遠勝過尋常衛所官兵。

  天子這是要做什么,難不成打算將天捅破?

  沒有在意面露驚恐之色的兩位廠臣,大明天子朱由檢只是默默盯著眼前的疆域圖,耳邊不時響起窗外刮起的寒風,口中喃喃自語:"起風了.."

  ...

  ...

  兩日之后,風塵仆仆的錦衣衛小旗李若璉在回到京師的第一時間,便由錦衣衛指揮使陪同,進宮面圣。

  據宮中流傳出來的消息,這場奏對足足持續了三個多時辰,除卻司禮監秉筆及錦衣衛指揮使駱思恭和奉旨面圣的李若璉之外,再無第四個人參與,沒有人知曉暖閣中發生了什么。

  只知曉在錦衣衛小旗李若璉離去之后,天子便是不顧已然擦黑的天色,緊急召三位閣臣及兵部尚書王在晉入宮。

  及至深夜,三位閣臣及兵部尚書放在各自回到自己的府邸。

  次日清晨,三位閣臣入文淵閣當值的第一件事,便是將吏部尚書周嘉謨請來,并召集了幾位"正直"的科道言官,并將一切吏員及內侍屏退。

  約莫半個時辰過后,文淵閣緊閉的大門方才緩緩打開,幾位科道言官腳步沉重的從中走出,面色十分凝重。

  但倘若有人近前觀瞧便會發現,這幾位因為在前些時日不滿朝中"輿論"一邊倒,繼而"慷慨直言"的御史言官眼眸深處均是充斥著掩飾不住的緊張和興奮。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