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血小說網 > 大明:皇兄你就安心的去吧 > 第483章 京中氣氛
  二月十三。

  隨著時間的流逝,青石磚及樹梢上的皚皚白雪已是逐漸消融,風中的涼意也沒有那般襲人,再有幾日便是立春的京師已是有了一絲暖意。

  而京師的大街小巷之間也如當下逐漸變暖的時節一般,愈發熱鬧起來,各大茶樓酒肆都是人滿為患,并且還有不少國子監及各個書院的"士子"穿梭其中,共同討論著當下最為時興的幾個話題。

  約莫從十天前開始,自各地而來的快馬便帶著一樁樁令人驚駭的消息闖進了京師,為京師百姓在茶余飯后增加了不少談資。

  先是錦衣衛北鎮撫司上奏,聲稱廣西靖江王位更迭存疑,現任靖江王朱履祜"以叔襲侄",搶了自己侄子的王位,奏請天子下旨查辦。

  如此消息一出,整個京師為之嘩然,不少言官都是上書天子,請求廢黜靖江王朱履祜的王位,將其廢為庶人,發配鳳陽高墻之下。

  一些激進的大臣甚至主張將"靖江"除國,畢竟上任靖江王朱任晟便是朝廷念在"靖江"一脈身份特殊,不可等同視之的情況下,破例允許其"以叔襲侄",承襲靖江王位。

  結果其子朱履祜竟敢有學有樣?一邊向朝廷隱瞞其侄"玉哥"的存在,一邊以朱任晟次子的身份承襲靖江王位。

  但還不待此事于京師發酵,一則由河南布政使上奏,大理寺親自調查梳理,確認為真,發生于南陽唐王府的一樁秘辛更是將京中本就高漲的氣氛平添了一把火。

  現任唐王朱碩熿因為寵愛幼子的緣故,遂將其長子長孫囚禁于陰冷潮濕的地牢之中,長達數年之久。

  前段時間,不知出于何故,年老昏聵的唐王朱碩熿竟然默許其幼子福山王于一夜之間將其長子長孫全部毒殺,并偽裝成突發惡疾,因病去世的假象。

  此事一出,整個京師瞬間為之嘩然,不少人都是聯想起昔日發生于萬歷年間的那場"梃擊案"。

  萬歷四十三年,一向守備森嚴的大內皇宮中竟然"溜進了"兩名歹徒,手持棍棒,直奔彼時太子朱常洛所在的寢宮。

  雖然因為侍衛發現的及時,兩名歹徒并未如愿傷到太子朱常洛,但卻仍令其受到了不小的驚嚇。

  事后經過調查,這兩名膽大妄為的歹徒竟然隱隱約約能夠與寵冠后宮的"鄭貴妃"扯上些許關系。

  在萬歷皇帝的干涉下,此事最終不了了之,但福王朱常洵也因此出京就藩,徹底無緣皇位。

  雖然因為涉及皇室,此事在民間被引為"禁忌",少有人敢在私下里討論,但不少人卻認為此案的幕后主謀當為鄭貴妃,其目的便是為了鋌而走險,將福王朱常洵推上皇位。

  也許是天意,鄭貴妃的"陰謀"并未能夠如愿實現,反倒是讓太子朱常洛的地位徹底穩固起來。

  俗話說,虎毒不食子,本以為這"梃擊案"已然足夠喪心病狂,但唐王朱碩熿的所作所為仍是刷新了京師百姓的認知。

  兩相對比之下,就連前幾日人人唾罵的靖江王朱履祜都顯得有些"人情味",畢竟他雖是搶了自己侄子的王位,但終究還是念及些許"親情",沒有要了其性命。

  一時間,京中關于唐王朱碩熿的"聲討"越來越多,就連垂垂老矣,已然多年不問政事的"宗人令"也是迫于民間的壓力,主動向天子上書,請求天子對此案從重處罰。

  就當京師百姓以為唐王朱碩熿的所作所為已然足夠"駭人",毫無底線的時候,一則由山東兗州而來的消息,徹底將京師的氣氛推上了高潮。

  經由河道總督張九德上奏,就藩于山東兗州的泰興王朱壽鏞于當地欺男霸女,草芥人命,無惡不作,已是惹得天怒人怨。

  除此之外,泰興王朱壽鏞還于府中大肆圈養門客,其中更有不少"白蓮余孽",并且還一度將前任白蓮教首領的獨子王好賢奉為上賓。

  如此行徑,與昔日宣府八大豪商私下里與女真建奴互通有無,倒賣糧草物資沒有任何區別,乃是不折不扣的"謀逆"。

  更要緊的是,京中還有些許小道消息聲稱,涉及此案的除了泰興王朱壽鏞之外,還有世代居住于曲阜的孔家。

  現任衍圣公孔胤植已然認罪,并被秘密壓到了京師,交由三法司會審,只不過礙于"孔家"的巨大影響力,朝廷才沒有將其公之于眾。

  一開始,如此荒誕的言論并沒有得到京師百姓的認可,畢竟孔家可是"圣人后裔",與國同休的衍圣公,身份貴不可言。

  并且與兗州的泰興王所不同,孔家人的身上可沒有流著太祖的血液,注定與皇位無緣,豈會與那些人人喊打的白蓮余孽惹上關系?

  只是隨著的推移,京中的氣氛愈發有些詭譎,在一樁樁確鑿的證據之下,紫禁城中的天子很快便對廣西靖江王府及河南唐王府做出了決斷,勒令交由三法司會審,并即刻緝拿涉事人員進京。

  但關于兗州泰興王的處決卻一直懸而未決,將近十天的功夫過去了,卻始終沒有個定論。

  就在昨日,宮中終是有消息傳出,天子召集六部九卿及三法司主要官員再開"廷議"。

  如此舉動,瞬間便點燃了京師百姓的八卦之心,也讓各大茶樓酒肆人滿為患,各式各樣的討論聲也是隨之響起。

  "難道說,孔家人真的與謀逆有關?"

  "嘿,你當孔家人是個什么好東西,忠貞不二?世修降表還差不多!"

  "倘若此事為真,那怕是要將大明的天給捅破吶!"

  "不急,我等靜靜等著便是,今日怎么也會有個決斷..."

  如此對話,發生在京師的各大茶樓酒肆當中,凡是稍有些閑暇的百姓皆是呼朋喚友,熱切討論著,其中還包含不少在國子監就讀的士子。

  只不過與前幾日相比,這些士子們對于耳畔旁不時響起的嗤笑聲于鄙夷聲明顯沒有了反駁的興趣,像是一具行尸走肉一般,毫無精氣神可言。

  所有人都在等待著,紫禁城中"廷議"的結果。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