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血小說網 > 大明:皇兄你就安心的去吧 > 第486章 反轉(下)
  來了!

  司禮監秉筆的聲音雖然有些沙啞,但卻讓在場的官員心中為之一動,尤其是吏部尚書周嘉謨及禮部侍郎徐光啟更是下意識的握緊了拳頭,眉眼間涌現了一抹喜色。

  不知怎地,二人只覺得眼前這司禮監秉筆瞧上去竟是"順眼"許多,就連其尖銳的嗓音聽上去也沒有那般令人不適了。

  放眼國朝歷史,宗室不法早已是一個老生常談的問題。

  自成祖朱棣遷都北京之后,幾乎每一位在位時期,皆曾對于治下的藩王做出過"削藩"或者"奪爵"等處罰。

  唯二沒有對宗室藩王做出過"懲處"的兩位大明天子便是朱由檢的父兄。

  其中,泰昌皇帝繼位不足月余便是撒手人寰,自是沒有多余的時間來"整飭"不法宗室;而天啟皇帝雖然在位七年,但彼時朝廷正飽受"內憂外患"的困擾,朝中黨爭嚴重,遼東戰事日漸吃緊,天啟皇帝自然也沒有多余的時間和精力用以應付自己的"親戚們"。

  除了這兩位天子之外,就算是"刻薄寡恩",沉迷修仙的嘉靖皇帝亦或者躲在深宮之中,常年不問政事的萬歷皇帝都曾對各地不法宗室做出過懲處,力求解決掉"宗室俸祿"對于朝廷財政日益嚴重的負擔問題。

  "宗室不法..."

  像是沒有感受到暖閣中有些異樣的氣氛一般,案牘后的天子只是微微瞇起了眼睛,若有所思的盯著眼前堆成小山的奏本,叫人猜不透其心中想法。

  這些奏本,無一例外的皆是來自于各地宗室藩王,所內容也是千篇一律的"請罪"。

  自從知曉"泰興王"朱壽鏞涉及謀逆,并已然被錦衣衛押送至京師之后,除卻洛陽福王,開封周王及衛輝潞王等寥寥幾家王府之外,絕大多數的宗室藩王均是迫不及待的向朱由檢揭發,聲稱泰興王朱壽鏞前段時間曾向他們傳遞過書信。

  在信中,這些宗室藩王的態度可謂是謙卑到了極點,唯恐受到泰興王的牽連。

  畢竟,朱由檢雖然繼位僅僅一年有余,但在其手上吃過虧的宗室藩王卻有不少,所作所為著實有些"涼薄"。

  "禮部有什么好的章程?"

  沉默半晌,好似心有所感的朱由檢緩緩將目光移回,并盯著"躍躍欲試"的禮部侍郎徐光啟問道。

  "回陛下!"見天子點到自己的名字,禮部侍郎徐光啟趕忙起身應是,眉眼間更是隱隱有些興奮,好似全然不在乎自己接下來的言行,是否會惹來宗室藩王的報復。

  "我大明宗室數量眾多,其中生活困苦,難以維系者不知凡幾。"

  "微臣斗膽,還請陛下修改宗藩條例,允準宗室出城,科考,經商,務農,做工。"

  嗯?

  此話一出,兵部尚書王在晉及列于暖閣角落"旁聽"的三法司官員們便是為之一頓,臉上露出了一抹錯愕之色。

  不是要討論如何"整飭"各地為非作歹的宗室們嗎,怎么突然討論起如何安置這些窮苦的宗室了?

  倒是三位閣臣及戶部尚書畢自嚴若有所思的點了點頭,嘴角也涌現了一抹若有若無的笑容,望向徐光啟的眼神中也夾雜了一抹贊賞。

  這個徐光啟,倒是好細膩的心思。

  "準了。"稍作思考之后,案牘后的天子便是不置可否的點了點頭,并沒有過多猶豫。

  雖然太祖曾于皇命祖訓中對于宗室藩王做出了一系列安排,但其初衷無非是擔心藩王手中權柄過甚,危及中樞。

  但如今的大明藩王,經過兩百余年的"削藩",其手中的權柄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將其牢牢限制于城中已沒有太大的異議,遑論是那些窮困潦倒的低階宗室?

  事實上,早在幾十年前,年少繼位的萬歷皇帝便曾在張居正的建議之上,對于嘉靖年間的"宗藩條例"做出過一定的修改,允準低階宗室科考及經商,但并沒有將范圍擴大到全部宗室。

  "如今我大明百廢俱興,遼東尚有女真建奴在虎視眈眈,財政十分吃緊。"

  "陛下曾于年關前下令,天下皇莊一并納稅,故請天子下旨,裁撤宗室特權,其名下土地,產業均需一并繳納課稅。"

  嘶。

  倒吸涼氣的聲音隨之響起,縱然沉穩如首輔李國普及次輔劉鴻訓也是面露駭色,呼吸很是急促。

  如若說剛剛徐光啟的言論是給了全天下所有窮苦宗室一條生路的話,那么"裁撤"宗室特權,令其一并納稅的言論便是將所有富庶宗室都推到了其對立面。

  太祖曾于皇明祖訓中固定,凡是朱明宗室,上至爵位最高的親王,下至爵位最低的奉國中尉皆能享有"免稅"的特權。

  各地藩王之所以能夠富可敵國,不就是仗著其身份尊貴,大肆吞并土地,啃食大明根基。

  "準!"少許的沉默過后,天子清冷的聲音適時響起,令得內閣首輔李國普及次輔劉鴻訓不由得對視一眼,嘴角也是出現了一抹苦笑。

  早在年關之前,天子便曾毫無征兆的下旨,聲稱朝廷財政緊張,遂從明年正旦開始,凡隸屬于皇室的"皇莊"均一并納稅。

  現在看來,天子的目光竟是如此長遠,早就有整飭宗室的打算。

  沒有讓乾清宮暖閣沉寂太多,禮部侍郎徐光啟的聲音很快便是悠悠響起:"各地宗室不法,請陛下勿念私情,允準各地衙門自行審理,并有判決之權。"

  咕嚕。

  吞咽口水的聲音響起,除卻沉淪宦海數十年的袞袞諸公們還算鎮定些,于后方旁聽的三法司官員們皆是目瞪口呆,呼吸急促,但眼眸深處又隱隱有些興奮。

  倘若此條例被天子允準,全國各地仗著身份為非作歹的宗室們便再也沒有了囂張的資本,以往無處伸冤的百姓們也終于迎來了"黎明"。

  "準。"朱由檢的聲音仍是毫無波瀾,但其眼眸深處卻是射出了一道精芒,死死盯著身前的禮部侍郎。

  這位名垂青史,將一生都奉獻給大明的忠臣,真的有魄力給出最為關鍵的諫言嗎。

  也許是讀懂了朱由檢眼神中的鼓勵,禮部侍郎徐光啟深吸了一口氣,作勢便開口:"回陛下.."

  只是未等其講話說完,便感到有人輕輕拉住自己的臂膀,令其下意識的閉上了嘴巴。

  迎著在場眾臣狐疑的眼神,垂垂老矣的吏部尚書周嘉謨緩緩起身,一字一句的說道:"老臣斗膽,還望陛下效仿前漢,于宗室中行推恩之策!"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