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血小說網 > 大明末年:朕崇禎皇帝朱由檢 > 第380章紅衣大炮
  盡管曾銑此疏對實際需求可能有所夸大

  但實際上,包括李之藻[,徐光啟也分別對不同戰事作出了類似的評估。

  這說明了明軍邊防對火器需求量之盛

  與此同時軍器局、兵仗局的實際生產力也已經長期嚴重衰退,不僅數量無法滿足定額,連質量也一落千丈

  以至于到了萬歷時,中央軍器制造機構的火器

  “或宜于此而不宜于彼,或可以守而不可以攻,大者質重而難于致遠,生者日久而多所毀裂。”

  由此可見,在此時期,中央軍器制造業的制造能力與軍事實際需求已經形成了較大的差距

  在這種情況下,地方軍器制造工業得到興起的窗口

  一些地方更是直接成為了區域軍器制造的中心。

  比如河州雜造局,每年造

  涌珠炮52座

  快槍359桿

  箭1500支

  弓弦300條

  長牌40面

  斬馬刀40把

  撒袋200副

  甲250副

  盔160頂

  弓200張

  其外還有延安軍器局,榆林雜造局等,為邊鎮軍需缺口提供了一定支援

  萬歷四十六年,直隸巡按周師旦奏請宣府,大同兩鎮造完大將軍、滅虜等炮,鳥銃、三眼銃等共12,753件,制造數量已超過盔甲、王恭二廠的產量[。

  除此之外,南方的軍器制造業也在地方官府的推動下得到了迅速發展。

  崇禎三年徐光啟說:

  “大銃之法,來自海外西洋諸國。東事以來,澳夷屢次現銃效勞,流傳入于天朝。近年海寇猖獗,兩廣督臣王尊德、福建撫臣熊文燦,依仿其法,大興鼓鑄。”

  “(廣東)工匠甚眾,鐵料尤精,價亦可省三分之一……不過數月,數千門(紅夷炮)可致也。”

  同年,受徐光啟盛贊的兩廣總督王尊德向葡萄牙澳門當局借來了各式火炮用于仿制

  其間雇傭粵匠仿鑄鐵質大炮200門[18]

  福建巡撫熊文燦也組織仿造紅夷號炮120門運往北京

  到了明末,廣東福建已經成為了明代先進火器的主要產地,中央軍器制造業則已窮途末路。

  何士晉指出:

  “自今以后,兩廠止存匠頭八十名,以供造辦……軍伴等項三百九十五名,以供雜差。”

  地方軍器制造業多為私人經辦,采用早期的資本主義雇傭制,具體制造數額和種類難以計數

  但根據天啟二年三月十四日,工部開列自萬歷四十六年到天啟元年,因遼東戰事發往廣寧以資補充的火器數量,

  我們仍可以略知一二。

  天威大將軍10位

  轟雷三將軍330位

  飛電四將軍384位

  捷勝五將軍400位

  滅虜炮、虎蹲炮、旋風炮、神炮、威遠炮、涌珠炮、翼虎炮共9,960位

  鐵銃540位

  鳥銃6,425門

  五龍槍、夾靶槍、雙頭槍、鐵鞭槍、鉤槍、快槍、長槍、三四眼槍、旗槍共34,052桿

  大小佛郎機4,090架

  硝黃1,683,158斤

  火藥90,500斤

  大小鉛彈、鐵彈1,395,568個

  不包括遼東經略使、巡撫在本地備辦的火器

  根據周遠廉,孫文良,李治亨幾位著名史學家的考究和統計,

  遼東戰爭中明朝政府調往戰場的火器有

  各式大炮1,8154門

  佛郎機4,090架

  槍類火器2,080桿

  火藥類1,773,658斤

  大小鉛彈142,368斤

  大小鐵彈1,253,200個

  所以整體而言明代火器產量較大,而且種類豐富。

  事實勝于雄辯,分析明代火器的性能作用,最有話語權的必然是明代人

  首先,戚繼光將軍根據自己在嘉靖后期和隆慶時期的實踐經驗總結出了實用火器十一種

  無敵大將軍

  佛郎機

  虎蹲炮

  鳥銃及仗

  快槍

  飛山神炮

  石炮

  飛槍

  飛刀

  飛劍(原注:“三種飛器,不過一法,即一大火箭也。惟其兩制不同,所有得名各異”)

  火箭(原注:“但桿用箭竹,以二枝相接,即堪火藥,頭粗不及寸,鏃鋒長可思忖,三棱頭,柄粗二分,飛入后隊,人人自危,莫測所向。”)

  戚繼光還特別說明:

  “以上之外,有火磚、一窩蜂、地雷、千里炮、神槍等,百十名色,皆不切于守戰,故不備,今皆一切禁之。以節靡費,惟有子母炮,尚屬可用,未當終棄。

  為幾乎每一種武器都作出了詳盡的評價:

  “諸器之中,鳥銃第一,火箭次之。南方則大炮、火箭、鳥銃,皆為利器。”

  “其車上守城,必用佛郎機。”

  “神槍,國初之制,有木箭,體輕而火力急……遲鈍費工,臨陣不過一二發而已。”

  “大小將軍不可行用,只可守城,而每遇試放,多炸破傷人者,放之無法也。”

  “有連子銃、銃槍,皆繁巧,放銃時多誤,難以屢中無虞。”

  經歷過萬歷援朝之戰的明軍統帥,經略使宋應昌:

  “火藥、火箭、二眼槍、快槍、鳥銃、長槍、飛鐮、標槍、鉤刀、佛郎機等物,則所以攻也。其大將軍、神炮、虎蹲炮、滅虜炮、百子銃等器,則臨急所用也。”

  兵部復吏科給事中裴應章:

  “火器之利,莫過佛郎機、一窩蜂、鳥嘴銃與火箭者。”

  兵部復福建巡撫陳子貞:

  “火器:倭奴最精于鳥銃,獨大將軍、佛狼機等器,勢力雄猛,為我長技。”

  除此之外,一些軍事技術專家也對明代武器性能的有效性進行了評價

  趙士禎說:“戰陣之間,大器除三將軍、佛狼機、千里雷諸炮外,小器遠而且狠,無過魯密,次則西洋。”

  傳教士湯若望口授,火器專家焦勖轉譯的《火攻挈要》中也說明朝制造的火器

  大者不過神威、發熕、滅虜、佛狼機、虎蹲炮,小者不過三眼銃、快槍而已。[宋應星在《天工開物》里認為可以稱“佳兵”的火器只有八種:西洋炮

  紅夷炮

  大將軍炮

  二將軍炮

  三眼銃

  百子連珠炮

  鳥銃

  由此可見,雖然明代軍器制造工業的火器品類繁雜豐富

  但實際普遍裝備的,行之有效,得到較多贊譽的基本上只有十種左右。

  其中獲得所有明代軍事專家和將軍一致贊美的是從葡萄牙傳入的佛郎機。

  其他大部分的火器都存在一定缺陷,其中一部分根本沒有實戰意義,更不會列裝。

  綜上所述,明代火器雖然產量較大,品種豐富

  但實戰性能和歷史作用都相當有限

  用以抗擊北方游牧民族和農民叛軍尚且吃力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