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血小說網 > 大唐:穿越之后,我直接開擺 > 第418章 嶺南的進展
  放榜日的趣聞,很快就傳遍了整個長安。

  第二天,李世民就收到了御史的彈劾奏折,彈劾那名狂奔的新晉進士,行為狂悖,不遵禮法,不配進入朝廷做官。

  不過,李世民并沒有在意此事,只是笑了笑就把奏折放到一邊去了。

  對他來說,這種小小的狂悖根本不算事。

  用先生的話來說,這叫行為藝術。

  當初先生第一次見他的時候,不也躺地上不起來嘛。

  百十年之后,這事說不定還能成為一段趣聞軼事呢。

  放榜之后,朝廷開始任命新科進士。

  不同于第一次科舉時的重用,這一次的新科進士,大多被任命在南方。

  尤其是嶺南一帶,竟然占去了半數之多。

  拿到這個任命,許多人都傻了眼,以為這是朝廷搞錯了。

  于是紛紛前去吏部詢問,結果才得知這是陛下親自安排的。

  而且陛下還親口說了一句話,用來勉勵這些新科進士。

  “你們都是大唐的棟梁之材,就應該去最需要你們的地方!”

  聽到這個回復,有人一臉懵逼。

  也有人熱淚盈眶,表示一定遵從陛下的安排,到大唐最需要的地方去!

  這次的安排,當然也是為了配合“嶺南開發計劃”。

  對于大唐來說,這是真正的百年計劃,關系到將來數百年的國運。

  一旦成功開發南方,大唐將會有源源不斷的糧食和各種物資,足以支撐得起李世民的宏圖偉業!

  如果計劃失敗,那就只能老老實實地發展北方,做一個文、景這樣的皇帝。

  什么宏圖偉業,稱霸亞洲,統一世界……想都不用想了。

  為了達成這個計劃,必須要有人去南方,去嶺南!

  任命下達不久,嶺南便傳來了消息。

  使者通過三百里加急,傳回了嶺南開發的最新進展,順便帶回了十幾名嶺南的青年才俊。

  說是青年才俊,其實就是嶺南當地高官的兒子,地位跟之前的馮智戴差不多。

  他們來長安,一方面是作為質子,另一方面則是前來學習文化,然后再回去傳播。

  對于這些人,李世民的處理很簡單,一股腦地交給韋安平就行。

  韋安平的處理更簡單,直接丟進學堂里,想學什么就學什么。

  青年才俊并沒有多少人關心,大家真正關心的是嶺南的進展。

  在甘露殿中。

  韋安平和李世民一起,看完了馮盎、李公掩等人的奏折。

  看完之后,兩人對嶺南的具體情況,終于有了一個初步的認識。

  首先,是李公掩那批人。

  抵達嶺南之后,他們立刻與馮盎取得了聯系,然后跟當地人溝通,很快擬定好了一批種植園的地址。

  隨后由馮盎發動當地百姓,為這些種植園鋪路修橋,做好基建。

  另一邊,李公掩也派出人手,前往南洋的昆侖島購買昆侖奴,順便贖回一些被拐賣到島上的大唐子民。

  其次,是學堂的那批技術人員。

  他們抵達嶺南之后,很快就在當地建立起了一個新的學堂,并且成立農學試驗基地,然后開始四處搜尋甘蔗和橡膠樹的良種,然后進行引進栽培。

  除此之外,他們還在當地建立了新的農具工廠,專門生產來自長安的先進農具。

  另外,林邑國送來的稻種,也在當地得到了良好的推廣。

  從今年開始,嶺南的小部分地區,已經在試種林邑國的占城稻了。

  最后,是以岑奔為代表的那批商人。

  他們抵達嶺南之后,一方面跟著李公掩等人,前去尋找合適的種植園地址,另一方面也在調查當地的商業環境。

  看看這里有什么,又缺少什么。

  商業的本質,就是把富余的東西,賣到需要的地方去。

  作為領頭人,岑奔還打算在嶺南購買一批貨物,通過新的航運路線,送回長安,以此來檢驗這條商路的可行性。

  如果一切順利的話,下次將會有更大的動作。

  三份奏折看完,李世民仿佛已經看到了熱火朝天的嶺南,看到了那片充滿希望與活力的土地。

  但韋安平看到的更多。

  在這三份奏折之外,還有更多問題等待著解決。

  比如土地問題,賦稅問題,還有跟當地百姓的沖突問題等等。

  大多數的問題,都不會寫在紙面上,也不會寫進奏折里。

  自古以來,官員都習慣了報喜不報憂,尤其是這三份奏折更為明顯。

  韋安平一點都不相信,計劃會進行得如此順利,中間難道一點問題都沒有?

  如果真的一點問題都沒有,那馮盎和李公掩他們可以收拾收拾,準備回到做宰相了。

  正想著,李世民忽然開口:“先生看了嶺南的奏折,為何還會愁眉不展?”

  “陛下不會看不出問題吧?”

  韋安平笑了笑,隨手將奏折拿起來抖了抖,似乎想要抖出點什么來。

  “先生的意思是,地方官吏報喜不報憂?”李世民眼睛一轉問道。

  “是。”

  “這很正常。”

  李世民淡定笑道:“如果事事都匯報上來,他們的功勞怎么辦?”

  “這不正常。”

  韋安平搖了搖頭,嘆氣道:“如果人人都這么做,陛下如何察覺國家的問題,如何及時改正?”

  說到這個問題,李世民的臉色一下子嚴肅起來,認真回答道:“地方出了問題,自然有地方來解決。朝廷出了問題,那朕自然會知曉。”

  “如果地方解決不了呢?”

  “那就上報。”

  “如果不報呢?”

  “那就撤換,問罪!”

  “陛下如何知道有沒有上報?”韋安平再問。

  “那就是繡衣使者的事情了。”李世民答道。

  “那還差不多。”

  聽到這話,韋安平終于松了口氣。

  嶺南距離長安太遠,他又不可能親自過去坐鎮,因此最怕有人隔絕中外,讓朝廷無法得知嶺南的具體情況。

  一旦出現這種情況,計劃失敗都還是小事,萬一惹得天怒人怨,甚至有可能引起暴亂。

  到那個時候,就全完蛋了。

  “那……陛下能否把繡衣使者的匯報,拿來讓我看看?”韋安平很快提出了一個要求。

  李世民想了想,點頭道:“先生想看,倒也不是不行……拿去吧。”

  說完,隨手從身邊的桌面上,抽出了一張薄紙。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