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血小說網 > 大唐:穿越之后,我直接開擺 > 第429章 玄奘出發
  “正是!”

  李世民點了點頭,隨后拍手叫來內侍,將一幅軍事地圖抬了上來。

  對著地圖,李世民侃侃而談道:“先生請看!吐谷渾地形狹長,形如月牙,占據著大唐通往西域的唯一通道,只有拿下此地,大唐才能順利地溝通西域,打通先生所說的絲綢之路。”

  “這倒也是。”韋安平聞言點了點頭。

  打通西域,一直都是他的期望。

  只有打通了西域,絲綢之路才能興盛,才能跟西邊的跟西邊的各個國家交流,獲得更多的技術和種子。

  絲綢之路,不僅是財富之路,還是技術和種子的交流之路。

  “不過,那也應該是明年的事了。”

  李世民笑著擺了擺手,重新坐回座位上。

  韋安平聞言,開玩笑道:“說不定我們還沒動手,對方就先投降了呢?”

  “哈哈,這倒有可能。”李世民聞言大笑。

  大勝突厥的消息,讓整個長安城都高興了三天。

  然而,在這一片興奮和狂熱之中,有一人卻悄然離開,揮手告別了故土。

  他一身玄色僧衣,身后背著書笈,腳踏麻鞋,小腿處還綁著一道綁腿。

  一看就知道是出遠門的架勢。

  此人,正是玄奘。

  他十三歲出家,二十一歲受具足戒,是個十分虔誠的佛教信徒。

  在這些年中,他曾游歷各地,拜訪名師,學習了大量佛教經文,但學得越多越覺得困惑不已。

  原因其實很簡單……看不懂!

  如今的佛經,大多是前朝或者更久遠的時代傳到中原的,因為文字和翻譯問題,很容易把內容弄錯、弄混亂,漸漸地大多數人都已經看不明白了。

  因為看不懂,導致沒有一個確切的解釋,于是所有人都能解釋佛經的內容。

  后世上過網的人都知道,一旦對某件事物的解釋,有多種說法,就極容易引發爭論。

  有了爭論,就有了派系。

  派系之間,互相爭吵、攻訐,誰也不能說服誰。

  為了弘揚佛法,為了得到一個確切的解釋,他在兩年前就曾上書皇帝,希望能允許西行求法。

  然而卻沒有得到回應……

  在等了三年后,他終于決定,不再靠朝廷的力量,而是要自行前往西天取經。

  此時此刻,他走在西行的路上,身后是熱鬧繁華的長安城,前面是無數先輩曾走過的西行之路。

  恍惚間,他仿佛看到了一個個西行的前輩,在鼓勵著他,陪伴著他。

  事實上,玄奘并不是第一個西行取經的人,在他之前,還有不少前輩僧人。

  史書上記載,最早西行取經的僧人,是三國后期的一名高僧。

  而最著名的一位,則是東晉的高僧法顯。

  法顯同樣是從西域出發,途徑大漠和雪山,抵達北天竺,然后又去了中天竺,最終在中天竺學法三年,又帶著大量的經書回國。

  不過,法顯并不是原路返回,而是走水路,從獅子國(今斯里蘭卡)坐船,輾轉漂流到了蘇門答臘,再坐船回到嶺南,然后又一路漂流最終抵達登州一帶,從那里上岸回到中原。

  正因為有這么多前輩的成功經驗,玄奘才敢于獨自前行。

  前輩們能走通的路,我當然也可以!

  因為大唐開放商業,此時的西行之路并不荒涼,反而時不時就能遇到商隊。

  大量的獨輪車,成為了商隊的標配,還有那些看起來十分兇惡的護衛。

  玄奘的打扮太過獨特,許多人一眼就看出了他的身份,于是紛紛前來搭訕,好奇他的目的。

  不過,玄奘卻不敢回答……因為他并沒有得到皇帝的允許。

  這個時代,私自出國是違法的,一旦被抓到很有可能被除去僧籍,然后成為苦役。

  因為一路上搭訕的人太多,玄奘干脆刻意避開了人群,專門走無人的小路。

  就這樣,他默默地向西前行。

  半個月后,韋安平和李世民才得知了這個消息。

  姑臧的繡衣使者匯報,說發現了一名形跡可疑的僧人,似乎打算潛逃出國。

  不過,因為有韋安平的提前吩咐,繡衣使者并沒有對其進行抓捕,姑臧的官員也放他離去。

  倒是收到消息的韋安平,有些哭笑不得。

  萬萬沒想到,玄奘竟然在這個時候西行……現在的西域,恐怕已經下雪了吧。

  長安也下雪了。

  今年的第一場雪,比去年來得要晚一些。

  不過就算是下雪,也抵擋不住百姓們的熱情。

  下雪后,許多百姓都穿上了潔白的棉衣,將自己裹得厚厚的,出門的時候一搖一擺,活脫脫像個企鵝。

  經過這一年的發展,長安的棉花產量取得了巨大提升,除了供應給軍隊之外,其余的棉花全都流入了市場,成為百姓們身上的衣服。

  去年還要一貫一件的棉衣,今年已經賣到了三百文。

  這個價錢,只要咬咬牙,就算是普通百姓也能買得起。

  尤其是在工廠上班的工人,大半個月的工資,就能買得起一件棉衣。

  確實不貴。

  此時此刻,韋安平就穿著一身棉衣,走在長安城的大街上。

  在他的身后,是好不容易放假出來玩的李承乾。

  “承乾,你最近還在忙著修撰新律嗎?”

  “是啊。”

  李承乾點了點頭:“好久沒見到老師了。”

  “你這次來找我,是不是有遇到什么問題了?”韋安平笑著問道。

  “呃,確實有些問題。”

  李承乾微微一愣,隨后才苦笑道:“最近一直有大理寺和刑部的官員,向我們反應,說剛編好的商律不夠完善,對于許多不法行為都沒有懲罰,希望我們能修改……”

  “剛編好就要修改?”

  韋安平聽得一愣,但很快就明白是怎么回事了。

  這,其實就是法律的滯后性。

  法律不可能完全跟上現實的發展,往往是事物出現了一段時間后,經過自然地發展,出現了問題和矛盾。

  然后才會被注意到,中間還得經過管理和調節,最終形成一套規范,最后才會被寫進法律中。

  就算是法治發達的后世,法律一樣有著嚴重的滯后性,許多新事物往往發展了一二十年,都還沒有相應的法律去規范。

  比如互聯網、元宇宙等等。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