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血小說網 > 大魏芳華 > 第四百七十二章 容易退縮
  漢中的魏軍主力已至黃沙。黃沙是漢城(西端勉縣附近)東邊的一座小土城,位于沔水北岸的河灣里。此地應該是一處集市,四面用夯土墻圍定,就成了一座小城。

  秦亮在小城中,四面望去、都是沒有包磚的黃土墻,院子外面還有一叢槐樹,已經掉光了葉子、只剩下光禿禿的刺。這滿目灰色和土黃色的景色,有一些北方荒涼之地那感覺了。

  他在這里最先收到的、是王廣急送來的訃文!

  秦亮看到竹簡上的內容,心里便“咯噔”一聲,頃刻間就意識到了不妙。

  外祖王彥云七十好幾了,但秦亮年初離京時、見他還身體硬朗,不像是個將死之人。雖說人都會死,但王彥云死的時間實在不妥!

  以秦亮的角度,最好的時機,當然是等他攻下漢中、攜巨大的軍功與聲望回到洛陽之后。如果王凌到那時去世,才便于秦亮平穩地接過大將軍的輔政大權。

  可現在是好巧不巧,秦亮的人不在洛陽,而且漢中的戰事還沒打完!

  秦亮見送信的人外面套著喪服、面有悲傷之色,周圍的屬官和將領都紛紛側目,他情知事情肯定是無法瞞住了。

  大將軍去世是一件大事,很快關中的文武官員也會得到消息,漢中前線與關中來往密切,要不了多久,很多將士都能聽到風聲。

  秦亮立刻掩面而泣:“這怎么可能?外祖阿!”

  信使忙道:“仆出發之前的晚上,大將軍便去世了。仆離京時,大將軍府業已發喪,許多人都穿上了喪服。”

  秦亮只是為了表達震驚的心情而已,他隨即將訃文拿給了身邊的羊祜。

  眾人頓時一陣嘈雜,羊祜展開看了一會,然后遞給辛敞、王沈等人。大伙看了訃文,皆面帶悲傷之色,不過也在各自尋思事情,譬如羊祜與辛敞便對視了一眼,想交換見解、卻終究沒有當眾說什么話。

  這時秦亮故意做出用手指楷眼淚的動作,說道:“立刻把訃文拿給吾三叔罷。”

  部下應了一聲,拿過竹簡出門。

  司馬王康忍不住提醒道:“將軍,仆等是否要盡快準備回京?”

  秦亮心里也在估算此時的危險性。司馬懿之后,掌權的就是王、秦、令狐愚三家,大將軍王彥云一去,其中潛在的競爭者首先就是王廣。

  其一王家確實是根基最深厚的家族,其二以前王廣就曾表現出、想父終子繼的心思。

  不過秦亮心里還有一個判斷:丈人王廣不是個狠人,遇到大事容易退縮!

  在琢磨的一小會時間里,秦亮用悲傷的舉動、把剛才的短暫沉默掩蓋過去了。

  他用余光瞟了一下在場的王沈,便哽咽著回應司馬王康道:“忽聞大將軍薨,我悲痛萬分。但如今十幾萬大軍在各處戰場,我不敢因私情而全不顧朝廷大事。況我外舅、表叔在朝中輔佐殿下陛下,諸位無慮也,暫不要慌張,更不能影響軍務。”

  眾人紛紛附和,也有的人只是點頭、不置可否。

  事情當然沒那么簡單,某些時候、提到的親戚也并非只有親親相愛;秦亮這么說,至少可以穩定一下人心。無論對于自己麾下的將領,還是王沈等大將軍府的屬官,多少都有作用。

  秦亮故作鎮定,心里卻有些犯難。

  按理此時若能趕回洛陽,就可以很快確定輔政的權力核心,這是不能不考慮的選擇。

  古代受限于技術和組織方式,權力核心就是一個人,組織都是圍繞著一個有名正言順權力的上位者而形成的;核心人物不確定、那組織就不可能穩定得了。

  正如尋常時候最終權力集于國君,有天無二日、國無二君的說法,便是因為國君周圍會形成一個排他性的權力組織。

  但是,秦亮如果這個時候離開漢中,幾個月的仗便幾乎白打了,死那么多人也白死了!而且一旦放棄這個機會,下一次再來打漢中,姜維還敢再次敞開道路?想到這里,秦亮當然不甘心。

  因為秦亮若回洛陽,必定要帶著嫡系中壘營、中堅營數萬大軍回去,不然還不如不回去!至少在外面手握重兵,洛陽的人不敢輕舉妄動。

  此役魏軍看似有超過十萬大軍,但戰力最銳者、仍是洛陽中軍三營。精銳中的精銳,是中壘中堅二營……二營中的騎兵、以及已經完備的裝備和訓練,便是確立對蜀軍野戰優勢的重要因素。

  一旦秦亮把精銳帶走,姜維手里還有一支集中全蜀力量的機動軍隊,漢、樂、南鄭三座重鎮也在蜀軍之手。如此打下去,魏軍處境可能會相當不利。

  而若部分人馬退兵、只防守要點,褒中等地則全都守不住!魏軍一旦喪失控制漢中全局的優勢,蜀軍可直接把褒中一圍、堵上箕谷,褒中便成孤城。

  局面太過不利、誰來主持軍務都沒用。良將只會因勢導利,準確判斷形勢,勢強則動如突兔,不利則潛龍在淵、選擇不戰;而無法發動天降隕石之類的必殺技大招,直接靠一人之力便摧毀敵軍。

  魏軍的糧草仍然要靠關中供給,沒有了糧道,留在漢中的兵馬遲早要完。

  與其那樣把勝利在望、大優局面,主動變成被動劣勢;還不如直接放棄,早點部署、有秩序地退出漢中!

  才過去二三十年的戰例、曹操劉備爭漢中的大戰,曹操就是在戰場上處于了劣勢、堅持不下去了,最終只能直接放棄漢中全部,臨走前還想把百姓也一起遷走。當時曹操是防守方,漢中的城池幾乎全在曹操手里,他也不敢局部防守。

  就在這時,驍騎將軍王金虎到中軍來了。滿臉胡須的王金虎一邊哭著抹眼淚,一邊急道:“請秦將軍準許,我要趕回洛陽看阿父最后一眼!”

  帶兵在外的將領,肯定不能擅自離開,那種事與臨陣逃脫差不多。但若主將秦亮下達軍令,就沒多大的問題了。

  秦亮正在想怎么安排。

  王金虎忽然要跪下去,秦亮眼疾手快、立刻拖住了王金虎的手臂,說道:“三叔勿急,我當然會準許三叔回去奔喪。外祖忽然離世,我也很悲痛,但不能因此不顧大事阿。三叔出發之前,先把兵權安排妥當了。”

  王金虎抽泣著,用力點頭道:“仲明說得對!”

  秦亮滿臉悲痛,哽咽道:“猶記正月出城當日,外祖諄諄教誨、噓寒問暖,聲音如在耳畔;外祖慈愛之色、英武之相,尤在眼前。不料當時一別,竟成永別!我應該在送別時停留,與外祖多說幾句話、多看他幾眼阿。”

  王金虎沒有再說話,聽到這里卻又嚎啕大哭,越哭越兇。大概只有在面對父母之死時,王金虎這樣滿臉兇悍的八尺大漢、才能哭得像個孩子。

  雖然秦亮的話說得更中聽,但實際上沒有言語、只顧哭的王金虎,感情才最真摯。

  也許除了寫好祭文照著念的時候會不一樣,通常一邊哭一邊訴說的人、多少都有表演的成分。畢竟說辭要分散注意力,需要思考拿捏詞語。

  不過這也怪不得秦亮。王凌與秦亮不是沒有血緣關系的問題,本來相處的時間就不多。

  王金虎與王凌則是親生父子,只要平時能和睦相處,從一睜眼出生就把王凌當親人,幾十年下來、即便不是親兒子,感情也不會淺。所以那些沒相處好的父子,縱有諸般恨意,等父親一死,往往也極可能會選擇原諒。幾十年時間說長不長、說短也不短了,回憶實在太多,回憶加上時間的發酵往往又會走樣美化。

  而秦亮的悲傷相當有限,他最大的感受、只是暗嘆不是時候!覺得外祖王彥云可以再熬個一年半載的。

  秦亮甚至覺得,此時的王凌走得應該比較安詳。相比之下,史上王凌只能眼睜睜地看著三族注定被滅的情形,為朝廷帶兵打仗干了一輩子,結果啥也沒留下還要死全鎵,終是一場空,他在絕望中服毒自殺,可謂死不瞑目;如今則是年過古稀、死在自己家里,那不是好得多了?

  活了近八十歲,死前位極人臣,兒孫滿堂,不久之前還搶了別人的美妾;死后榮譽加身,無數人為之哭喪……外祖王彥云之死,秦亮覺得確實與悲哀沒多少關系。

  最重要的是,王凌沒有嘗到要死不死的痛苦掙扎階段,直接干脆地走了,這樣的死法完全是積德的結果。

  秦亮想起前世自己臨死前的那段時間,想活又治不好,想死卻不能,求生不得求死不能大概就是那樣,一段時間之內、就能把一個人從身體到精神尊嚴的一切全部破壞殆盡。死亡對于很多人來說、并不是最可怕的事,有時候或許竟是一種解脫。

  這時大將楊威、熊壽、潘忠等也聞訊趕來了。

  在漢中前線,王金虎作為死者的兒子、正是喪事的主人之一。諸將看了訃文,便向王金虎致哀,并勸他不要太過悲傷。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