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血小說網 > 洪武興明 > 第183章 開通商路
  朱文正想了想,又問道:

  “你跟倭國通商,可能跟后村上天皇搭上關系?”

  如果沈金能跟對方直接對話,倒是可以派使者先去摸底試試。

  沒曾想,沈金有些尷尬道:

  “我家船隊都是在倭國西部沿岸幾個城市交易,那里更靠近我國,是足利幕府的地盤,跟后村上天皇的領地并不交界,倒是從未有過來往!”

  原來如此,現在情報還是很匱乏,也不知道倭國這個南天皇,到底是對中國圖謀不軌,還是垂涎前宋留下的遺產。

  就目前的形勢分析,他垂涎中國的可能性不大,畢竟這家伙自己的國家都沒統一,說他想侵占中國,明擺著是癡心妄想。

  不管怎么說,這事等回應天后,還是要找機會,當面給老朱提個醒。

  沈金這人雖然喜歡擺顯,辦事倒還靠譜,接下來不到一周時間里,沈家船隊就陸續從外地運來糧食,平江缺糧的情況終于得到明顯改善。

  沈金雖然剛開始是迫于求生欲接下這活,但做著做著,反而心花怒放起來。

  原因很簡單,吳軍打下平江后,尚未恢復平江地區的對外貿易,俞通海的水師仍然牢牢把守著水道。

  這個時候,其他各大商戶都拿不到通關路引,根本無法開張,唯有沈家是朱文正特許經營。

  沒了競爭對手,沈金每次出海都是賺得滿盆缽體,回來時還能一邊搖著小折扇,一邊享受其他商家一臉羨慕嫉妒恨的表情。

  在莫大的虛榮心激勵下,沈金簡直樂在其中,連帶著也對朱文正感恩戴德起來。

  其他商人也不傻,慢慢有人打探出其中奧妙,也開始嘗試牽線搭橋,走朱文正的門路。

  朱文正來者不拒,只要遵紀守法,愿意納稅,并往平江運糧的商家,他一律放行。

  等到那些商人正式開始辦理手續,才發現朱文正對海貿的管理,比張士誠要嚴格得多。

  他不但要清點貨物,還要求所有商船都登記造冊,出海的船隊規模稍微大一點,甚至還要有少量吳軍官兵隨船監督。

  這一切都是為了杜絕走私,并防止有商家跟海賊等境外勢力勾結。

  對于朱文正來說,這才剛剛開始,等國家正式制定政策時,還要比這嚴謹的多。

  不然,他申請造那么多遠洋戰船干嘛?

  除了打仗,更重要的是維護海上商路,保證財源滾進的同時,沿海不會大亂!

  當然,這事還要后面說服老朱才行!

  在朱文正的大力扶持下,很快,平江的商業活動,就恢復了昔日里的活力。

  百姓吃飽穿暖,物資充足,物價穩定,朱文正看著這一切,越發堅定要掃清倭寇的決心。

  因為如果按照歷史發展,等朱元璋正式建立大明后,就會發現東南海疆走私猖獗,并且海盜與倭寇相互勾結,使得沿海官民不得安寧。

  為了穩定海疆,朱元璋一面派兵鎮壓賊寇,一面大修防御工事,花費大量人力物力,并最終開啟“海禁”政策,才換來邊疆安寧。

  守不如攻,這是朱文正的理念!

  當然,想主動出擊,就得事先準備好本錢!

  在海運繁忙的這些天里,朱文正也沒閑著,平江因為戰亂和處理了周光遠一行人,空出了大批資產。

  朱文正兜里有點錢,也挑好的買了一批,比如平江盛產中國十大名茶之一碧螺春,那些茶田就是很優質的資源。

  常遇春等人有樣學樣,也跟著買進不少,有了吳軍的加入,無形中使得平江環境更加穩健。

  …………

  這一天,朱文正剛剛吃過午飯,孫良運突然急吼吼跑進來,進門就說道:

  “大都督你快去看看!李文忠和楊憲兩位大人吵起來了!”

  朱文正一時沒反應過來,問道:

  “這楊憲是誰?”

  孫良運急忙說道:

  “楊憲是中書省校檢,是吳王欽定前來輔佐李文忠的頭號輔官,這幾天才剛剛到任……”

  朱文正恍然大悟,突然記起,這個楊憲可不簡單,他不但是楊希圣的哥哥,日后更是做到大明左丞相,實屬是個厲害人物。

  就連朱元璋也十分看重他的能力,歷史上,老朱雖然任命李文忠為浙江省參政,但實際負責人卻是楊憲。

  在楊憲出發前,朱元璋曾專門對他說道:

  “李文忠雖然是我外甥,但他年紀還小,沒有什么歷練,浙江方面的事務都由你做主。如果出了問題,我只拿你問罪。”

  楊憲有了這把尚方寶劍,當然敢跟李文忠吵架了。

  朱文正急于弄清情況,當即追問道:

  “他們為何爭吵?”

  孫良運一邊擦著額前汗水,一邊氣喘吁吁的說道:

  “還不是為了舉薦地方官的事情……”

  原來在這個時代,朝廷選拔官員,主要有四種途徑,即:科舉、舉薦、學校和銓選。

  科舉好理解,但現在兵荒馬亂,早就荒廢了。

  學校主要是指應天國子監,在地方學校是沒機會當官的,而國子監的學生現在又很少。

  至于銓選,主要是吏部和兵部選擇人才的辦法,凡經考試、捐納或原官起復具有資格的人,均須到吏部聽候銓選,等候任命。

  舉薦就更好理解了,直接由中央下到地方挖掘人才,又或者地方自己推薦。

  朱元璋在短短幾年內吞并陳友諒和張士誠的大量領土,人才缺口相當大,在科舉無望,學校又撐不起時,舉薦和銓選就變得分外重要。

  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李文忠在治理平江的過程中,大量吸收了孫良運的正文會成員。

  畢竟這個學派都是知識分子,心又向著吳軍,不用他們用誰?

  但如果只是這樣還好,偏偏李文忠還是覺得人手不夠用,他這個人又比較善良,對平江當地書生也抱有同情,便一口氣又提拔了一批本地文人。(歷史事件)

  結果楊憲一來就不樂意了,他出發時,朱元璋曾特意叮囑,三年內不許任用平江當地文人做官。

  在老朱看來,平江人心不穩,心向張士誠的余孽不少,要是冒險任用,后面亂起來就得不償失了。

  楊憲這個人能力雖強,性格卻很強勢,一上來就對李文忠的諸多工作指手劃腳。

  李文忠雖說從政不如楊憲,但今年27歲,正是血氣方剛時,又是一省大員,自然不樂意被輔官指點。

  兩人摩擦幾日,終于因為舉薦地方官的事情,一言不合,就拍桌子瞪眼,大吵起來。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