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血小說網 > 怒海覆清1852 > 第九十四章 成立生產隊
  會議結束,董良將向邦單獨留了下來。

  “向大人,我們所有人中,你的從政經驗是最豐富的。這次遷來了這么多人,我希望你能夠一同幫助管理,你依然是整個八重山的政務官,不過是我們華族的。”

  董良是希望向氏能夠融入到華族中來,而不是繼續擔任琉球官員。

  “元首,這……您剛才不是已經安排那位劉先生管理潛龍城了嗎?”

  “劉峰良只是一個讀書人,他的經驗不足,這次我帶來的人來自不同縣,讓他們在一起生活,今后難免會出現一些矛盾,這些要提前考慮好,因此我希望向大人能夠幫著一起規劃村町。”

  向邦明白董良的意思了。

  “元首,可是希望將這些人與島上的琉球人規劃在一起生活?”向邦問道。

  董良微微頷首,既然建立華族,島上就不能再有漢人和琉球人之分了,大家只能夠一個民族認同——那就是華族。

  向邦想了一會兒,確實是這樣,如果將漢人安置在西表島,琉球人安置在石桓島,時間長了兩島之間必然會越走越遠,這與董良建立華族的初衷是相違背的。

  相對于漢、琉球這樣的民族概念,華族是一個更大的概念。

  設立華族就是要用一個大號的圈圈將那些小一點圈圈全部囊括進去。

  當初董良就與向邦談過,琉球要想不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就必須要融入到一個更大的圈圈中,要不他們早晚要被昂撒人建立的文明圈給吞并掉。

  而華族對琉球來說是最溫和的,也是最包容的。

  向邦本身學習的就是華族文化,他當然更希望琉球融入華族,這樣他們還能夠保持自己的傳統。

  “元首,石垣島現在一共有十一個管轄村町,還有一些散居的海島民,總人口大概一萬兩千余人。您準備將這些人給混編,還是成立村町間隔安置。”

  原文來自于塔&讀小說~&

  “混編吧,雖然這樣在短期內可能會產生一些矛盾,但是融合的速度要更快一些,我這次也帶回來一萬多人。這兩萬人多人我們將其混編,我準備將他們劃分為一個個生產隊。以后凡是我們控制的土地和魚場都歸華族所有。按照地域分配給生產隊使用,生產隊再承包到戶。”

  “元首,您這是要均田?”向邦瞪大了眼睛,非常震驚。

  怪不得董良將自己給單獨留了下來。

  這可是天大的事情啊?

  “目前來看,咱們只能這么做,才能夠將我們手中的資源發揮出更大的效用。兩萬人我準備劃分為二十個生產大隊,每個生產大隊下面五個生產小組。生產大隊由一名生產大隊長管理日常事務,下面還有一個專門管理民兵的治安隊長。各個生產小組設立一名小組長。百姓以生產小組作為最基本的聚居區。”

  “分配土地基本上根據各家的勞動力情況,生產所得一部分交公,多出來的全是他們自己的,可以自由交易。”

  董良前世就是從集體中成長起來的,他深刻明白這種半私有化的集體才是效率最高的。

  純私有制反而會降低整個國家的效率。看看后世的阿三和米國,他們施行純粹的私有制,但是他們想要修一條路都很困難。

  那些有錢人掌握著大部分的土地。他們出行有車有飛機,哪里需要你修高鐵啊。要修也行,光是天價的征地費,就是政府承受不了的。

  土地的所有權都掌握在官府手中才能夠避免兼并,而所有的人都能夠參與到生產勞動中去,不存在某些人以剝削為生,這樣能夠讓勞動力得到充分的利用。

  官府的手中掌握了土地資源,也能夠更好地統籌規劃并進行開發。

  雖然有時候官府的建設也會出現錯誤,但是總比集中到少部分的富豪手中要強。

  董良的這種包產到戶與北魏的均田制中有某些地方是相通的。

  因此熟讀史書的向邦一下子就能夠聯想到均田制。

  “向大人,你應該知道均田制衍生出了府兵制,然后這一制度讓大唐王朝走向了輝煌。同樣大唐的衰落也是因為均田制的崩壞。”

  “均田制有一個問題,那就是它并不徹底,永業田和口分田之間的界限不清,最后導致掌握在官府手中的口分田大量流失。”

  “咱們現在其實是將所有的田地都變成了口分田,以后沒有永業田,那么誰還能夠占地,這土地也就不會流失。咱們華族通過土地,將所有的百姓全部綁在一起,所有的人都是華族的一部分。”

  向邦陷入了沉思,董良能夠跟他討論這些問題,讓他非常感動,這是一種信任。

  這可不是小事啊,這關系到華族未來的根基。

  “元首,這個制度暫時在我們八重山推廣沒有問題,因為咱們現在人少,而且都是自己人。但是以后元首要去本土,這樣會讓我們遭受巨大的阻力。”向邦說道。

  塔讀小~。>說—*.—免費*無廣>告無*>彈窗,還>-.*能跟書~友們一起互>@動。

  他能夠明白這一制度能夠發揮出的作用。

  不僅僅是賦稅能夠暢通無阻地進入官府的手中,而且可以做到全民皆兵。

  董良在每個生產大隊設置民兵隊長就是這個目的。

  董良自然也知道,要是一直推行這一制度的話,無疑是動了所有地主的根基。

  但是他有這方面的心理準備,而且現在考慮這個問題還太早。

  “那我們就先在琉球做起來,向大人家中應該也有不少土地吧,你難道在心中不反對?”董良知道向家作為大家族,定然是有不少土地的。

  “元首,向某愿意代表向家獻出所有土地。”向邦趕緊躬身說道。

  “向大人,我知道這對你們這樣的大族不是太公平,不過我會以贖買的方式將你們手中的土地重新分配,你們可以用這比錢去經商,相信我,以后的那霸會成為東海上一個重要的商業中心。倚靠土地延續家族的時代已經過去了,未來是工商業的天下。”

  “向某感謝元首。”

  贖買的方式確實相對溫和一些。

  向邦知道,在琉球推廣這一制度,反對的聲音不會很強,因為這里的土地本就不多,還有很多是被扶桑人控制了。

  至于工商業的地位提升,向邦也知道,他最近沒少聽董良講西方的發展。

  董良寫的《告華族同胞書》有新的內容出來也會拿給向邦看。

  “向大人,你對八重山諸島的情況最為了解,哪個地方設置農業生產隊,哪個地方設置漁業生產隊,以及一個地方能夠安置多少人?這些都需要你費心,回頭我讓劉峰良跟在你的身邊,你們倆將民政這一塊抓起來。”

  董良準備利用這一個月的時間,將島上的事情給理順了。

  護衛軍的家屬們能夠在島上安居樂業,他們才能安心地出去征伐。

  另外他也需要島上的家屬和島民幫他提供物資。

  二十個生產大隊,每個大隊一千口人,大概有兩百戶,勉強能夠供養一百名戰士,這樣他就能夠養活兩千脫產的士兵。

  當然,這也是因為島上的資源確實豐富。

  加上使用了鳥糞肥之后,新開的土地馬上就能夠產出。

  原文來自于塔&讀小說~&

  這里可是一年四季都能夠展開農業生產的。

  “元首,有一件事情,下官不知道當講不當講。”商量好劃分生產隊的事情,向邦沒有離開,而是看著董良有些猶豫地問道。

  “向大人,請說。”董良順手給向邦續了一杯茶,推了過去。

  “元首,現在的華族坐擁幾萬人,但是您只定了軍制,并沒有定下官制,所謂名不正則言不順,今后管理的人多了,難免會出現政令不暢的情況。”

  原來是這件事情,董良并非是沒有想到。

  “向大人,等我們收復本島之后再做這件事情。要是官制立得太早,后面反而難以改變,不如等等。”

  見到董良似乎已經有了安排,向邦拱手告退。

  董良交代的事情可是麻煩的很,他現在就要去安排。

  島上的琉球原住民,他還要做一下工作。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