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血小說網 > 全音階狂潮 > 第一五三八章 意境

添加到主屏幕

請點擊,然后點擊“添加到主屏幕”

    浦海上個星期的白天最高氣溫接近三十度,周四周五下了兩天雨后才清涼下來,很可能是炎夏前的最后舒適了。

    四零二教室里,除了楊景行都是穿著兩件。不過明天何沛媛多半就能穿上那條只花了三百多塊購買的原價近兩千雖然過季還略有瑕疵但依然很漂亮的裙子,因為這眼看都四點了,太陽還是沖破了云層,照進了門窗緊閉的教室。

    是感覺到有點悶還是要準備大動干戈,龔曉玲解了衣袖扣子擼了擼。尤尚彥雖然時刻做筆記的架勢但更像搞服務的,這就去開窗。

    一天就要過去,多少又后悔虛度了光陰的學子在抓緊亡羊補牢,北樓正是熱鬧的時候。大家平時抱怨在裝修四零二期間進行了整樓更換的所謂隔音玻璃效果很不明顯,可是一旦打開了窗戶,又會覺得還是挺能隔的,所以尤尚彥又關上了。

    見尤尚彥又準備開空調,楊景行對他擺了擺手。

    龔曉玲還沒啰嗦完第二樂章那個平平無奇的開頭:“所以西方音樂家把倒影作為一種典型的技術手段去實現對音樂的探索和控制,而我們說什么?陰陽、黑白、喜怒、生死,我們思考的是正反兩者之間的關系,從一種關系擴展到一陰一陽謂之道,對我們藝術工作者而言其實就是感物寄興,遷想妙得。”

    算你能扯,大家仰視傾聽。

    可能是看專家同行們沒怎么點頭贊同,龔曉玲就再說明一遍:“我對這個樂章的解讀會比第一樂章更主觀,不該說解讀,更多是感受和領略。”

    胡教授捧場:“龔教授講得很好,是一種啟發。”

    衛教授也點頭:“如果是從上下關系的角度來分析這個樂章,更能見微知著。”

    龔曉玲卻不知好歹:“重要的不是角度,而是意蘊……”

    衛教授連忙再點頭:“我就是這個意思。”

    龔曉玲偏要覺得別人不懂:“如果停留在技術欣賞層面,就像我這樣……比如我看到一百八十二到一百九十二小節,剛開始我認為是變奏,感覺很有趣味性,多讀幾遍試彈一下之后感覺好像有什么不對,再仔細看一看,啊,原來是兩聲部的上下行重合交叉,那一刻,我為自己的發現心花怒放更為作曲家的巧思拍手叫絕……但是我沒意識到,這種發現反而使得我落入窠臼。”

    專家們好笑,作曲家就有點不好意思了。

    “我用了一天時間才領悟,這其實是對關系的一種表現。”龔曉玲的神情其實有點驕傲:“那么當然,接下來應該有思考吧?”

    賀宏垂舉手了:“我們可以先說一說龔教授提到的這一部分。”

    大家連連同意,還是賀副校長務實,光搞那些虛的講得再好聽有什么用,最后還是要落實要彈出來才行呀,還是要一個一個音型慢慢分析。

    “先聽龔教授講完吧。”李迎珍是幫女同胞講話嗎:“我覺得講得很好,思路別斷。”

    倒又都同意。

    “第一百九十五小節,其實是從一百九二小節就已經開始了……”龔曉玲要看譜子確認一下,搖起頭來:“這就是需要帶著意蘊讀譜才能感受到的留白之美。如果我是演奏家,在彈這個三連音的同時,我的左手會在大字組黑鍵上輕輕撫過。”

    雖然在座的幾乎都是會扯的,但這是不是太過了點呀?馮老頭是忍不下了:“請龔教授說明。”

    “有道理的。”衛教授尊重老資格,翻頁后把自己的樂譜端給隔壁用筆指劃:“您看這里,反過來之后就是從這里開始……”

    “對的,對的!”馮老頭又耿直起來:“我沒注意。”

    畢竟是一大把年紀的人了,李迎珍安慰一下:“很容易的忽視的細節。”

    “是我不仔細。”馮老頭邊說邊在自己譜子上補充。

    龔曉玲倒有點過意不去:“其實我最開始的判斷是出自主觀感受……自一百九十五小節開始出現的第三主題或者我們可以先稱之為副部主題,不管是什么都很容易能劃分開,因為這條旋律的二十八個音有二十三個是重復的,非常明顯,甚至突兀,看到這里我們不禁會疑問,作曲家想干什么呀?”

    所有人都裝作還不知道。

    “兩百零四小節……”龔曉玲深呼吸著溫柔了眼神更輕緩了音調:“神奇的事情發生了……我不知道有沒有人想過,但是據我所知從復調音樂誕生沒人這么做過,我更愿意相信有人做過,因為這里并不復雜更不深奧,發生的所有事情都一目了然,我覺得應該很容易想到。”

    “不復雜不深奧不等于簡單。”馮教授捧個場還是拆個臺:“很難模仿。”

    專家們同意老資格,賀宏垂說明:“我本來把這種形式在作曲系以作業的形式進行一次試驗征稿,龔教授的意見是先等一等。”

    龔曉玲對副校長系主任苦口婆心:“這是需要非常認

添加到主屏幕

請點擊,然后點擊“添加到主屏幕”

要非常認真消化仔細摸索的,急了很可能會傷害到學生們的積極性。”

    教育工作者們基本同意。

    龔曉玲還是說回作品:“說起來很簡單的形式,馮老說是兩個主題的交匯,也很形象,我一開始認為是第三主題鑲嵌到第一主題之上,也是類似的意思。但是聽了景行的演奏,我想提供一個不太一樣的思路,我覺得如果叫賦彩,好像更接近一點。”

    “隨類賦彩!”胡教授大聲喝彩:“好,好!”

    專家們這一次的點頭好像更誠摯,還帶著高興。李迎珍都笑得燦爛:“就像龔教授說的,本來應該很簡單容易想到,可我們就是沒想到,說明還是要天賦和用心的。”

    大家邊哈哈邊嚴肅,就叫賦彩,定了定了,從現在開始這種手法就有學術稱謂了。

    龔曉玲挺開心:“景行覺得呢?”

    楊景行倒是誠實:“我不太懂,沒聽過。”

    “賦彩。”被丟人的賀宏垂簡直要怒了:“賦與色彩,你沒聽過?”

    楊景行點頭哦哦:“好高級。”

    龔曉玲都背對學生只跟教授們聊了:“但是感覺還是淺薄了一點,因為作品中,第三主題的融合對第一主題的改變不僅僅是色彩,而且即便色彩的改變也不是目的。我們還是先看色彩,到兩百一十六小節,賦彩看似完成的這個過程,即便拋開第二主題不看,這也是一個非常完美的樂段,而除了美,我還能感受到什么?更多的是什么?”

    你會說就繼續說唄。

    “妙!”龔曉玲享受表情:“不是結構的精妙手法的巧妙或者樂思的奧妙,就是妙,我認為這是

    一種音樂品格的升華,審美格調的進階。”

    “妙哉妙哉!”胡教授站起來了:“我提一下,妙這個字在篆書中,右邊不是少,而是玄字,所以我說玄妙玄妙。”

    “胡教授說得太好了!玄妙!”龔曉玲用力拍手:“所以我的觀點是,從這里開始,《哇哇》這件作品……雖然從整體來看這仍然是一首建立在西樂理論基礎上鋼琴曲,用的是西樂的語言,但是我認為從這一個妙處開始,就能確定《哇哇》的音樂意境,已經是完全建立在中國文化的審美品格之上。”

    胡教授還沒坐下,慷慨激昂:“西樂的意象,中國文化的意境!”

    “對,對對!”龔曉玲激動得摸胡教授的手臂幾下:“我認為在這方面,《哇哇》比楊二做得更徹底更高超,更玄妙!”

    衛教授沒站起來,倒是高舉起了文件夾是給后面領導看:“是超越賦彩技巧的!”

    龔曉玲更高興了:“就是我想說的,如果我們停留在技術理論上……”

    楊景行已經完全懵了,照這種搞法,什么時候是個頭?模特都要下班了。

    如果說“賦彩”都算妙的話,那么把樂段整理來看,再把樂章做整體分析,進而把全曲上下文聯系起來……專家們都學識淵博想象力豐富。

    第一主題賦彩之后第二主題也要賦彩,不同的賦彩手法也可以大書特書,更別提賦彩之后的“溯源”,要上升到正反關系因時變化的哲學問題,看似變了其實沒變。

    當然了,教授們最最最期待的還是馮教授所說的“逆比”,在這首曲子中不叫高潮,而稱之為“頓悟”,其實就是雙主題的同時或者先后小幅度逐漸完成的“賦彩”,但是因為賦彩形式和效果都跟前面分別進行的大不一樣,難度要高出一個級別,所以龔曉玲也給專門選了個名字,叫“互化”。

    名字大家都同意了,但借題發揮起來就各不相同,龔曉玲認為涉及了“有無”,但是又展現出了旺盛的生命力。衛教授覺得也不能忽視互化之外的聲部互相承接,胡教授則強調前后上下的呼應感……

    四零二教室熱鬧得不可開交的時候,李迎珍端了龔曉玲椅子上的杯子起身去續水,然后端給女同胞:“嗓子都啞了。”

    “謝謝。”龔老師接杯子喝一口:“我把第二樂章講完就休息吧……互化之后不再溯回,他們慢慢靠近,合二為一,這一段真是美輪美奐,但不是重點,然后怎么樣?結尾來了!關于全曲的結尾,從融合之上延續出來的這一段,是我跟老賀、李教授最不謀而合的,我們都稱之為——驚鴻一撇!”

    除了作曲家所有人大力點頭。

    “驚鴻一撇之后的快速如煙如霧消散,近乎戛然而止!”龔曉玲很疑問:“是我們的作曲家對主題的展現和思考已經到了極限而無力為續了嗎?不,我認為這就是審美意境的不同。西方作曲家如果有這樣樂思,他們肯定會大張旗鼓轟轟烈烈完全夠寫出一部交響曲,可是我們的作曲家,惜墨如金點到即止,反而成就了最高的音樂享受,至少是對我而言!謝謝,謝謝大家,謝謝楊景行!我講完了。”

    講完的人呵呵好笑似乎自嘲,其他人可要正經鼓掌,楊景行還得站起來拍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