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血小說網 > 三國之召喚梁山好漢 > 第250章 諸侯反應
  張居正和范仲淹比起來,私德方面可就差了點。歷史上張居正這個人,就是一個非常有特點的人物。他在大節上沒有虧欠國家民眾,沒有反叛國家,在政治上的做法也是完全正確的,絕對是干實事的好官。

  但他私下確實也喜歡腐化一點的生活,他愛財,喜歡奢侈。特別是有人喜歡拿他和同朝的清廉到變態的海瑞相比,站在道德制高點上抨擊張居正。

  其實張居正才是更貼切真實的人,而海瑞到死都只能是做一個牌匾,成為一個神龕被供奉起來,但張居正這樣的人卻是官員之典范,是歷朝歷代皇帝和普通大眾夢寐以求的能吏。

  這個時代的張居正還是那個有才華的普通人,他愛財,也愛惜名聲。再加上第一次當這么大官,難免有些心癢。不過他還是拎得清輕急緩重的,所有來找他的任何人他都不說話,而那些達官貴人都是人精,見到張居正不拒絕便知道可能有戲,那些金銀財寶也都搶著給他送。

  張居正只拿取其中非常少的一部分,其余大頭兒也和范仲淹一樣原路送回。但架不住來的人多,一點點積累地多了,也是一筆橫財了!

  只不過張居正也只是借此賺了點外快,在真正考試時,他還是秉公執法,不曾偏袒任何一人!這是后話,暫且不細談。

  張富并不知道張居正中飽私囊的事情,他突然決定介入只是因為范仲淹向他提的一個建議。因為送禮行賄人太多了,他們這樣的行為又恰巧警醒了范仲淹,他想到一個更好的建議!

  范仲淹前來拜見張富,提議到:“在批閱科舉試卷要采用匿名制批閱,以防有些人徇私舞弊,擅自暗改,以次充好!”

  這個想法可是直接點醒了張富,在后世基本上大型考試全部都會將考生的個人信息密封裝訂,就是為了更加公平,范仲淹想的確實周到!

  張富雖然同意了范仲淹的建議,但他現在的心情卻不好,甚至有些惱火。若不是范仲淹剛才前來建議,他還不知道就在成都,在漢中王腳下,在科舉剛剛施行之際,竟然可以發生這么多明目張膽的舞弊!

  這可是在打張魯父子的臉,這些達官貴人真就以為有些錢財、有些權利就可以凌駕于王權之上了?這是古往今來任何統治者都不能接受的事情!

  所以,張富一氣之下,將范仲淹和張居正還有些官員都接到了世子府上,給他們劃了一片地方暫住。在第一次科舉結束之前,就在府上待著吧!

  這樣一來,果真沒有人再敢來送禮了,張富忍不住自嘲:“想我堂堂漢中世子,竟然沒人來巴結我,我還不如幾個官員,唉,可惜可嘆啊……”

  漢中王的科舉制度正在如火如荼地籌備著,這些消息當然也傳遍了天下。天下諸侯們的反應也各不相同。

  有人等著看笑話,如河北最大的諸侯袁紹!袁家本就是大家族,袁紹從小也是和同為大家族的曹操等人玩樂長大。他現在在河北能有如此成就,也離不開如清河崔氏、范陽盧氏、太原王氏、太原郭氏等大家族的幫助。

  袁紹在知道張魯大費周章為平民舉行一個科舉時,簡直連牙都快笑掉了,他道:“你們說著張魯,好好地傳道送米就行了,還非要稱什么王,連這政策都如此幼稚。殊不知,真正貧窮百姓,又有幾個人讀得起書,認得起師呢?”

  袁紹的話也很有道理,在古代,能接受得起教育的大多數還是些有錢有勢的大家族,真正的窮苦人家,每日為了溫飽操勞,哪有時間讀書?要知道,真正靠讀書改變命運的窮苦人家可是少之又少。

  在袁紹之后的是荊州劉表,劉表倒沒有嘲笑,而只是象征性問了一下自己手下同鄉的伊籍,如何看待漢中的科舉政策。至于為什么問伊籍,可能是因為他的背后沒有世家吧!

  伊籍想了許久,只說出一句話:“公可離得開蒯、蔡二家嗎?”劉表苦笑,搖了搖頭。他當然離不開蒯、蔡二家,可以說沒有他們兩家,就不會有如今的荊州牧劉表!也是在這一刻,劉表心里開始正視自己和張魯之間的差距了……

  最好玩的還屬于曹操,曹操得知張魯先是求賢令又是科舉制時,毫不吝嗇地當著群臣對張魯進行贊美:“好一個張天師啊,做了我一直想做可又不敢做的事情!”

  曹操話里話外的意思太明顯了,連最重要的手下荀彧面部肌肉都在忍不住抖動。荀彧這一輩子不尊漢、不尊曹,他代表地是他身后無數士族的利益。

  不過荀彧并沒有說話,曹操突然跳起來說道:“傳令洛陽、南陽等地,將和張魯接壤的地界把門關嚴實咯,我們地盤的人才一個都不能放走!”

  曹操不愧是求賢若渴的梟雄,第一時間想的竟然是將人才都留在兗州、豫州,這樣一來,這些人才也就只能為他效力了。只不過在此之前,曹操還要發布屬于他自己的求賢令……

  如果說有一個諸侯反應最真實,那就是劉備了,劉備收到消息時,只對著趙普說了一句話:“他張魯能做的事情,我們也能做,我們且派人前往成都看一看他是如何施行,來年我們也舉辦科舉!”

  劉備家境在很久之前可以說是絕對榮耀,畢竟是漢室后裔,但到他這一代早已經落魄,要不然他也不會去賣草鞋為生。劉備得到過家族的榮耀,如劉皇叔的頭銜;

  也體驗過寒門的不易,早期的劉備拖了許多關系,才和同宗的劉德然、遼西公孫瓚,一起拜師于同郡盧植門下。他可是深知寒門子弟不易!

  所以他也是很敬佩和支持科舉制度的,才會派人前去蜀中求學,可謂是“師夷長技以制夷”了!

  若張富知道劉備此時的想法,定會給他豎起大拇指,直接鼓掌。如此謙遜好學的漢昭烈帝,誰能不愛呢?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