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血小說網 > 甚獨 > 第280章 ..
  因著見不到全塘本人,確定李藿無意太子賓客之位后,縈芯當晚只寫了一封請半天假的條子讓人給全府送去。轉天上午先后送了應同和李藿出城。

  應同走時,縈芯行一平禮道:“此次事端皆由李氏起,李氏愿以五十金償應郎君兩次牢獄之災。只是郎君此行路遠且急,帶此重金多有不便。請應郎君留下住址,半年內李氏將以出貨價送鮮味鹽到應郎君家中。”

  應同一嘆,回了個平禮:“定侯夫人乃是信人,只是同以后是不能再去費縣了。”

  “應郎君來不來費縣,還得看張理的繼任是什么樣的人了。”縈芯一笑,把他說死的話又說活了幾分。

  應同心道:當了一國太子的師妹就是不一樣,這口氣,好像一縣之長她說換就能換似的。

  同行的行商隊伍已經走遠,應同不再多說,匆匆寫下一封名帖交與李藿后,與李氏兄妹告辭,登車回國了。

  他們走的是西城門,李藿卻得走南城門。

  兄妹倆已是不能再同一車的年紀,一路也沒有說話的機會,待到南城門外,縈芯囑咐道:“無論路上如何,不要分心,徑直回家。”

  李藿一肚子的話,因都城城門外人多眼雜,最后一字沒說,點點頭走了。

  看著阿兄走出視線,縈芯才上車去全府繼續上半天班。

  全塘依舊不在,也沒給她留下這兩日突然在忙什么的解釋。

  能讓全塘這種人顧此失彼的,縈芯只能更確認就是那件事,只是不知發展到什么程度了……

  前日傍晚,與冀州都督上報趙郡常倉空空如也,無法依旨供應賑濟糧的軍報只晚了半天,孫瑾又收到了常山郡常倉只有三成存糧的軍報。

  氣得一晚上沒睡的陛下,在昨天的小朝會上,爆發了登基以來,最熾烈的怒火!

  孫瑾罵了倉曹尚書和不在此地的冀州刺史足有小半個時辰,直至大腦缺氧踉蹌坐倒在龍椅上,才被太子勸得強壓滅了幾分火氣。

  倉曹尚書跪伏在冷氣入骨的金磚上,覺得自己冤的不行。倉曹部每個季度都會從五州各郡縣里抽選四五處,派人去實地勘察常倉存糧。這也是為什么許多地方最多五六年才能被查到一次的原因。

  就是出事的趙郡和常山郡,三、四年前都被抽到過,當時常倉存糧都夠賬上九成。倉曹尚書自認在職期間,對五州所有郡縣都是一視同仁,哪里能想到這兩三年期間他們就膽大包天到把常倉都搬空啊!

  至于冀州刺史的心情倒是很“冷靜”,他收到的第一封上報是常山郡監察從事給他的,自履職就病病歪歪的冀州使君看過以后,便因驚厥不省人事。

  他的家人和從屬找了信都縣所有大夫來給他會診,好容易把他從閻王手里搶回來,趙郡監察從事上報趙郡郡守上吊的文書也到了。

  這么大的事,如何也不能瞞著冀州使君,于是當夜,冀州刺史的魂魄便脫離了病榻,大概是“親自”去找已故趙郡郡守的麻煩了吧。

  于是,今天的小朝會還沒商量出來去趙郡和清河郡調查此事的官員,孫瑾便收到了一州使君亡于任上的噩耗!

  冀州刺史出身丹楊郡故鄣朱氏,乃是廣固四姓第三,不管孫瑾如何惱怒他在任期間尸位素餐,不止得憋著,還得捏著鼻子給他厚賜喪儀!

  平日里孫瑾就肝火、心火都旺盛,這一次先是頭一天的怒不可遏,后是第二天的怒火暗燒,第三天下午便頭昏目眩起不來龍榻了。

  “著丞相同三公協助太子監國。”孫瑾坐在榻上,身后靠著瑯琊郡郡守進貢的背靠,兩眼罩著,歪成一個僵硬角度的腦袋上扎著二十多根銀針,只下頜微動用齒縫說出口諭。

  他現在腦袋不能移動半分,否則就會兩眼眼珠胡亂震動,頭重腳輕。

  “喏。”大長秋不敢高聲,掃了義子一眼,讓他看著太醫令給陛下行針,自己去傳旨。

  太子孫釗接了監國的旨意,先按照父皇的意思命太常卿孔驪按制厚賜冀州刺史喪儀,然后按下吳地和五州兩派都在覬覦的繼任之位不提,先讓御史臺、庭尉(類似現在的紀檢委,還管各地上報的大型刑事案件的復審等)和倉曹部選出兩隊官員,去趙郡和常山郡調查常倉的實際情況。

  原本蠢蠢欲動的兩派迅速安靜兩息后,開始推薦對方陣營的人去蹚雷。

  廷尉正(廷尉最高官)直接定了分屬兩派的左、右監察,既不厚此也不薄彼。倉曹尚書有樣學樣,也派了左、右丞去。

  御史臺吵吵了一個上午,最后選了兩派四個倒霉的侍御史。

  太子孫釗咬牙聽著他們互相推諉,果如全中庶子所料,最后形成了絕對平衡的局勢:每支隊伍都是四人,兩兩一派互相牽制。

  下令讓他們立刻出發,孫釗便讓丞相和三公以外的人都退下了。

  冀州刺史的候選人,太子不想浪費時間與他們扯皮,只命令他們四人立刻擬出幾個人選,報與父皇裁定。

  丞相和三公都是吳地出身,有志一同的認為,大吳五州的刺史,有徐州刺史鄭參一人是五州派出身就夠了!其他四州務必不能再給他們開口子。

  于是四人除了大司馬不涉政務不發一言,其他三人舉薦了五個繼任,都是吳地出身。

  太子早得全中庶子囑咐,他是一國太子,哪怕屁股偏向吳地一派,表面上也得一碗水端平。

  于是孫釗道:“前三位本宮覺得都是國之棟梁,只有兩人出身不足。還請丞相再做考量。”

  丞相能做這么多年的丞相,真才實學、才干和揣摩上意的能力缺一不可。

  他沉吟兩息,又提了兩個五州出身的人。其中竟有一個是董暾!

  董暾乃是董朝嫡孫,而董朝當年因親迎景皇帝孫休繼孫權帝位,得賜兩代縣侯。且董暾輔佐顧氏兩代大將軍,其本身應是吳地這派的官員。可董氏出身兗州濟陰定陶,又可以算半個五州派。

  最關鍵的是,推薦董暾算是丞相拐了三四個彎兒去巴結太子!

  董暾是太子新師妹定侯夫人的父親李清的至交好友!

  不管陛下選不選董暾,他開始趨向太子的意思已經表達出來了,哪怕太子品不出來,全塘那老狐貍也一定能品出一二!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