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血小說網 > 十日終焉小說全文免費閱讀 > 004 【擺脫‘高、黑、壯’】


    方茹順著手掌,看向手腕,再看向手臂,慢慢往上!

    啊!

    這真是她的手啊!

    她的手怎么變得這么白這么好看了啊!

    方茹努力壓下不停往上翹的嘴角,不行,現在還不是高興的時候,萬一,她猜錯了呢?

    “娘,有鏡子嗎?”方茹問。

    鏡子?

    方王氏看了一眼方玉娘臉上那塊還未長好的疤,然后搖了搖頭。方王氏有一塊小銅鏡,但是她不敢拿出來給方玉娘用。

    她怕方玉娘受不了刺激,對姑娘家來說,臉上留疤,可是要命的事。

    再說了,方玉娘這臉傷了之后,整日的哭,就算是上了藥,這哭的淚還是碰到這傷疤上了,讓原本的傷口看起來更加不好的。

    連鏡子都沒有嗎?

    方茹伸手,正在摸一摸自己的臉,她覺得右臉處有一塊地方很癢。

    “別碰!”方王氏趕緊將方玉娘的另一只手也握住,“不要碰,你的臉前幾日傷了,不要用手碰。”方王氏輕聲道,“也不要再哭了,哭了會留疤。”

    “留疤?”方茹皺眉。

    “不怕不怕,我家玉娘生得這么漂亮,就算有一點小疤,也不礙的。”方王氏忙哄道。

    方王氏這樣一說,方茹更想看看自己現在的模樣了。

    有疤?多大的疤啊?

    她總得知道吧,更何況,她還不知道自己現在長什么樣呢!

    看這白晰漂亮的手,單這膚色來說,方茹就已經非常滿足了。

    膚色,完美!

    方茹又低頭看了一眼自己脖子以下的地方,纖弱,瘦弱,非常好!

    方茹太高興了!

    這個身體肯定跟‘壯’‘黑’沒有關系了!

    要不是方王氏跟方屠戶在,方茹肯定會笑出聲的,這可太棒了!

    她終于要擺脫‘高、黑、壯’這三個可怕的字了,看這小身板,看這白得發亮的皮膚,方茹眉開眼笑的。

    方王氏看到自家女兒愁了這么多天的臉上終于有了笑,心里長舒一口氣。

    可方茹接下來五句話,又讓方王氏緊張了起來。

    “娘,我的臉現在是什么模樣?”方茹問。擺脫了‘黑’‘壯’,還不知道自己這會高不高呢,要是再跟以前一樣180,那模樣長得再漂亮也沒用了。

    方王氏聽林雪問出這樣的話,心又提了起來,謹慎的岔開話:“玉娘,你餓不餓,娘給你端碗粥來。”

    方玉娘這幾日病著,吃的都是湯湯水水,要么就是吃不下,這會人雖然好了一些,但也還只是能吃養胃的粥之一類的東西。

    方王氏說完話,匆匆的出了屋子。

    “娘,等會啊。”方茹喊道。

    方王氏的步子更快了,心里安慰自己,當家的還在屋里,不怕,女兒就算想不開,當家的也能制住女兒。

    方王氏走后,方茹的目光落到了方屠戶身上。

    方屠戶做屠戶生意的,自然有的是力氣,非常壯,長得也是兇神惡煞,不笑的時候兇,笑起來看著就些憨厚。

    方屠戶看到方茹巴巴的看著他,不禁心里一軟,“玉娘,等過幾日,你臉的傷好了,爹再去鎮上給你買面銅鏡。”

    過幾日啊。

    “好。”方茹點點頭,想了想,又道:“謝謝爹。”

    “都是一家人,謝啥啊。”方屠戶又道,“我去看看你娘的粥熬得咋樣了,你躺著,好好休息,啊。”

    窗戶會不會有倒影?

    方茹看向屋子里的窗戶,窗戶是用紙糊的,倒影什么的不用想了。

    真好奇現在的自己長什么樣啊。

    方茹記得,古代是有水缸的,要不,去瞧一瞧?

    方茹慢慢的下了床,她發現自己現在的身體實在是太虛了,走一步,喘一會才能繼續走。

    方王氏端粥進屋的時候,發現方茹下了床,大驚失色,連忙將粥放到桌子上,去扶方玉娘:“玉娘啊,乖啊,你還病著,可別累著了。”

    方王氏非常強硬的‘扶’著方茹回到了床上。

    方屠戶是殺豬的,方王氏種著地,力氣大得很,應該說,方屠戶爹娘當初看中方王氏,就是看上方王氏身子壯,好生養。

    現在方王氏看著清減了些,這也是方玉娘跟鄭家小子的親事鬧的。

    方茹回到了床榻上,然后喝完了粥。

    方王氏看著空碗,心里有些高興,又叮囑方玉娘,“玉娘,下午好好歇著,武子在家,有什么事喚武子來就成。”

    武子,方成武,方玉娘的親弟弟。

    方屠戶跟方王氏一共有三子一女,方玉娘上頭還有兩個哥哥,下面有一個弟弟。

    方家一共六口人。

    方屠戶爹沒了,娘還在,上面還有一個大哥,當初分家的時候,大哥占了家里的七成產業,娘也跟著大哥養老。

    方屠戶下面還有一個弟弟一個妹妹,弟弟小的時候被人販子拐走了,爹娘痛不欲生,好在后來又生了一個妹妹,這個妹妹方屠戶的娘當眼珠子看護著,跟嬌小姐似的,也不干活,一心想嫁到鎮上去。

    方屠戶的娘也舍不得小女兒嫁得太早,挑來挑去,這年紀就大了,直接五年前,快二十了,才嫁到鎮上的一戶人家當了填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