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血小說網 > 挽明從薩爾滸開始 > 第627章 第八兵團
  廣德二年三月十八日。

  南京,龍江關。

  春雨亂點,水波渺渺,鷗鷺翔集,豚魚浮沒,帆檣往來,山川隱映。

  須發皆白的孫傳庭佇立龍江關上,用他那雙昏花老眼,極力遠眺。

  江面密密麻麻布滿戰艦檣桅,一列列身穿黑色軍服的第八兵團戰兵,列隊登上艦船,火炮運上舢板時,發出吱吱呀呀的聲響。

  距離龍江關一箭之地的石頭城南郊,傳來36式步槍清脆的射擊聲,隱約還能聽見戰兵們的吶喊聲,空氣中飄來淡淡的硝煙味,第一兵團新兵在進行三日一次的實彈操練。

  此情此景,讓退隱多年的孫白谷,仿佛一下又回到了熟悉的戰場,他撫著胡須,點頭笑道:

  “好啊,好啊,兵強馬壯,這次一定橫掃倭國,我大齊威武···”

  旁邊攙扶的孫世瑞聽了,連忙糾正道:“爹,你老糊涂了,這不是海軍主力艦,只是運兵船,他們不是去打倭國,是去江南平叛。”

  孫傳庭干笑兩聲,搔了搔兩鬢斑白的頭發,對兒子連連點頭:

  “謐生啊,你爹我看見這么多戰船,腦子發昏了,就想起當年太上皇去打倭寇,好多年前的事了,老了,不中用了。”

  “爹,趙總兵還在等著,趁這會兒人少,快去吧,去看看撫順號。”

  “對,對,快扶我過去,去見見趙希龍,下次再見,不定是何時。”

  孫世瑞攙扶著父親,顫巍巍走向停靠在岸邊的運兵船撫順號。

  那是艘側舷滿載88門長炮、前檣樓裝有兩門58斤超級短重炮的輕型戰艦。

  撫順號雖只是艘運兵船,算不上齊軍主力艦,不過也是戰功赫赫。

  在去年八月,在決定帝國海軍命運的遼南海戰中,大齊艦隊義無反顧,以縱隊攔腰撞向十倍于己的海盜戰列。

  撫順號一馬當先,率先開火。

  兩門威力驚人的短重炮發射出葡萄彈。

  一艘運氣不佳,擋在撫順號前方的敵軍福船,頓時被折斷兩枝桅桿,瞬間損失了97名海盜,當場失去戰斗力。

  ~~~~

  孫傳庭緩緩來到運兵船前,仰望頭頂上的桅桿和甲板,岸邊熙熙攘攘,輔兵們正牽引戰馬上船。

  孫白谷伸出枯枝老手,伸向這艘以他經營過的城市命名的戰艦,手指微微顫抖。

  趙率教揮退左右,連忙迎上去,不等孫傳庭看清楚自己,他就單膝跪地,雙手抱拳道:

  “末將拜見孫閣老,身子披甲,不便跪拜,還請閣老恕罪!”

  孫傳庭連忙扶起這位的曾經的部下,布滿皺紋的老臉笑的像個裂開核桃。

  “快起來,快起來,別讓部下看見,老夫早就不是什么首輔了。”

  孫世瑞正要行禮,趙率教已經站在側邊,自覺的攙扶起了孫傳庭。

  孫傳庭指著旁邊站著的孫世瑞,氣息微喘:

  “我也是剛從謐生聽說的,聽說第八兵團調來南京了,本想敘敘舊,知道你軍務繁忙,一直沒來,沒想到,你這么快要走了。”

  趙率教連忙道:“閣老,這次去江南平叛,不想大張旗鼓,所以連太上皇都沒來踐行,以前的同僚,來的也少。”

  孫傳庭點點頭:“開原的老人,沒幾個了,跟到南京來的,就更少了,喬首輔現在病重,不知能不能熬過今年,茅元儀王化貞身子骨也不好·····若是袁少保還活著,首輔位置必是他的了。”

  袁崇煥生前曾是孫傳庭好友,兩人關系匪淺。

  聽孫傳庭這樣說,趙率教睹物思人,腦海又浮現出老上司當年在倭國慘死的畫面。

  “希龍,這次去江南,不要手下留情,那些豪紳大戶,可比倭寇建奴,更兇狠,更難對付。”

  趙率教雙手抱拳:“末將一定不辱使命!”

  孫傳庭示意這位摯友的部下,再靠近一些。

  “太上皇志在東瀛,五年之內,大軍必踏平倭國,江浙,到時會是東征基地之一。”

  “所以,你這次,既要確保東南城池不被破壞,為以后大軍糧草囤積做準備,又要把一干叛逆斬盡殺絕,防止他們與倭寇勾結,貽害無窮。記住,這兩樣,一個也不能錯。否則,你的下場會和老夫一樣,切記,切記··”

  趙率教沒想到還有這層,心中感激,再次向孫傳庭拜謝。

  這時,撫順號甲板上傳來低沉的鈸鑼悲鳴,船隊裝載完畢,準備起錨了。

  孫傳庭含淚告別:“去吧。”

  趙率教望著老人兩鬢白發,眼圈微紅:“閣老,保重。”

  說完便踩著舢板,登上撫順號甲板。

  一艘艘運兵船揚起風帆,緩緩駛出龍江關。

  趙率教佇立船頭,頂著刺骨凜冽的寒風,眺望岸上那個孤獨落寞的身影,直到孫傳庭的身影化作一個小小黑點,消失在水天一色中。

  ~~~~

  第八兵團第一營第二營,步騎炮三千兵馬,由南京出發,分水陸兩路,晝夜兼程往太倉州城挺進。

  大齊交通路線,主要有水路(包括內河和海運)和陸路之分。

  劉招孫深知交通通達的重要,所以早在稱帝之前,他就很關注驛道的修復和兵站的補充。

  武定元年正月,下令“增設各處水馬兵站、遞運所、急遞鋪”①。九月甲寅,又下令“改前明各驛為站”②。

  擴充驛道,設置兵站等基建工作,隨著齊國不斷擴張而大規模推進。

  齊軍每攻克一地,便就地修路置站。

  武定元年六月,蒲剛占據臨清;次年三月,太上皇又親率大軍,取得對左良玉用兵的勝利。

  太初元年,布木布泰率科爾沁歸附,遂“設開平衛(治今內蒙古正藍旗東),置八兵站:東則涼亭、沈阿、賽峰、黃厓四驛接大寧(即大寧都司,治今內蒙古寧城西),西則桓川、威虜、明安、隰寧四驛接獨石(即今河北獨石口)”③。

  太初三年,鄧長雄平定山西,隨即“改前明驛站,開筑道路,各廣十丈,凡六十里置一兵站”④。

  大齊平定山西、陜西(東部)、蒙古、山東、河南、江西、湖廣、蘇杭和遼東廣大地區,對前明驛站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改驛站為兵站,賦予其更多的軍事價值,帝國兵站如血管般延伸向全國各地。

  至廣德二年,大齊兵站與馳道形成以沈陽南京為中心,輻射全國的交通網絡。

  廣德八年,南北大運河疏浚成功,海漕并存,海運空前興盛,江海兩岸水驛大興。

  史書記載:“水馬驛櫛比蔓綿”⑤,出現了水陸海四通八達的盛況。

  得益于水泥馳道的鋪設,戰馬的改良,馬車減震技術以及蒸汽動力的逐步運用。

  帝國交通,達到了兩千多年來最快的速度。

  以前各朝代,驛道一晝夜最多能跑500里。

  大齊的馬遞傳送公文的,最巔峰時,一晝夜能達到1000里(廣德三十年后)。

  齊武帝征伐馬六甲,從南京將騎兵投送中南半島,路程超過七千里,通過馳道只用了十一天。

  齊宣宗平莫臥兒王國叛亂,兵發德里,從西南到德里路程8000多里(跨越喜馬拉雅山脈),西南兵團只走了十五日。

  由于帝國交通太過發達,到劉堪統治后期(1680年代),大齊都城有20萬匹馬,而每匹馬每天會產生三十斤左右馬糞,一年下來就是10萬噸馬糞。

  馬匹造成的城市污染,其嚴重程度遠遠超過后來的霧霾。馬糞不僅散發臭味,觀感令人作惡,還是蒼蠅、寄生蟲和傳染病的溫床。因為很多馬匹過度勞累,死在街頭也是很常見的。

  所以,后期蒸汽機車代替馬車,不僅是技術上的大勢所趨,也是城市衛生的必然要求。

  ~~~~~

  “攻打倭國,不知是幾年后的事情。”

  “老李,快了。”

  第八兵團總訓導官李文彪隨趙率教前往太倉。

  三月初,第八兵團抵達南京,在城外休整半個月,沒等來浮海攻打倭國的命令,卻被告知去江南平叛。

  大家心里都有些窩火。

  第八兵團的骨干,便是當年從倭國撤回的第八千總部老兵,武定元年,第八千總部戰兵的家眷,很多都死在了九州,死在幕府將軍屠刀下。

  向倭國復仇,是這些老兵存在的唯一理由。

  鐵嶺號運兵船甲板上,老兵周鐵東正在小心翼翼給三六式步槍擦拭,一些不習慣坐船的新兵趴著船舷劇烈嘔吐。

  三六式步槍類似于英國恩菲爾德1853步槍,屬于米尼型步槍的代表作。

  彈丸長度就是整個彈藥的長度,空腔內部裝填發射藥。

  據說,這是工坊一位四川籍的工匠,看到川西土司的吹槍,獲得靈感,才想出這個發明。

  雷匠頭把這個發明提交給帝國槍械特別委員會,委員會曾一度拒絕過這個發明,他們給出的理由是:“球形是用于軍事目的的唯一彈丸形狀”。

  在此之前,前膛步槍都是發射球形彈丸,這種彈丸的射擊精度十分感人,所以需要用密集的陣線彌補火器精度不足。

  盡管二九式步槍已經有了膛線,但戰兵在實戰中,需先用裝彈桿將彈丸塞進槍管,然后盡力將其嵌入膛線,整個過程繁瑣復雜,而且充滿危險,較軟的鉛彈一旦變化,就會影響到射擊精度。

  這款步槍被各兵團公認為是個雞肋,很快被火銃兵們拋棄。

  直到三六式出現。

  采用橢圓形彈丸,底部有一個深而小的盲孔,外部有一個圓錐形的鑄鐵金屬塞。

  這種橢圓形彈丸很容易裝填,射擊時火藥燃氣將鑄鐵金屬塞向前推入盲孔中,這樣彈丸就發生膨脹,從而嵌入膛線。

  三六式很快通過工坊、槍械委員會測試。

  這款步槍口徑,槍管長990mm,四條膛線,纏距1:78。

  槍管通過三個螺栓固定在全長的核桃木槍托上,槍托底板為黃銅材質,全長1397mm。

  配有立框式照門,表尺射程823米,麥粒形準星,配有刺刀座。配備一個432mm長的三角形套筒刺刀,該刺刀通過準星與刺刀套筒上的卡口固定,通過彈簧鎖扣鎖定。

  三六式彈藥的彈丸和發射藥包裝在鍍錫襯里的雙蓋皮制彈藥盒中,掛在黑色牛皮背帶上,

  實戰中,火銃兵從彈藥盒取出一個彈藥筒,用牙咬開后部,將其中的一錢火藥倒入槍管。然后將彈藥筒倒轉過來,將另一端的彈丸連同外面的彈藥筒一起塞入槍口,再撕掉外露的彈藥筒,然后使用裝彈桿將其裝到槍管底部。

  截止廣德二年,沈陽和全國的兵工廠,總共生產了大約五萬支三六式。

  在未來的江南平叛,倭國血戰中,三六式和他的改良版三八式,會讓帝國敵人們,知道絕望是什么滋味。

  注釋:

  ①《齊會要》卷75引《大政記》。

  ②《齊會要》卷75引《大政記》。

  ③《齊會要》卷75引《紀要》,按《紀要》卷18云:廣德三十一年置兵站,兩說不同。

  ④《齊史·土司傳》。

  ⑤《齊會要》卷75引《昭代典則》。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