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血小說網 > 文明破曉 > 第17章 天津招人(一)
  門房大叔早就看到了何銳這隊人馬直奔學校而來,等隊伍停在門口,門房里的人不敢立刻出來,先在窗邊往外看。

  好在有人記性不錯,認出了站在門口的何銳,便大著膽子走出來說道:“這不是何先生么?”

  說話間,幾個人從國立北洋大學堂的主建筑立面出來,急匆匆趕到門口。為首的是個穿西裝的年輕男子。正是國立北洋大學堂的校長趙天麟。

  趙天麟校長今年29歲,是公派去美國留學的歸國博士。見來的人是何銳,遠遠就喊道:“何兄,你這么快就回來了。”

  何銳也不拐彎抹角,“此次前來,是想請趙兄幫忙……”

  趙天麟聽何銳一五一十將此次出關的原因和目的講完,才問道:“何兄需要我做些什么?”

  “請趙兄借宿舍給我用幾天。還想租貴校的油印室印刷一批東西。”

  趙天麟稍加考慮就答道:“既然是為了出關對付日本人,在下自當相助。只是何兄的部下需得遵守學校紀律。”

  何銳知道這時代的軍人名聲‘非常一般’,便向趙天麟介紹了自己的部隊,“和我在一起的青年軍官剛畢業三天。不知趙兄對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的紀律評價如何。”

  聽聞青年軍官都是剛畢業的軍校生,趙天麟放下心,“何兄,我這就安排。”

  兩個小時過去,在國立北洋大學堂的四層主樓辦公室里,何銳謝道:“趙兄可是幫了我大忙。”

  趙天麟也覺得事情出乎意料。幾天前何銳回國第一站就是天津。兩人短暫相見,何銳把兩個裝滿了書籍資料的大箱子寄存在趙天麟這里,約定不久后來取。

  現在何銳從北京跑回來,又把隊伍帶到學校。好在此時學校放假,趙天麟把部隊安排進國立北洋大學堂的宿舍住下。

  但這些對趙天麟也不是特別的問題,畢竟在趙天麟看來,何銳的確是軍人,卻也是一名學者。便笑道:“上次與何兄匆匆一見,未能暢談。此次何兄總不至于又急著走吧?”

  國立北洋大學堂校長趙天麟知道有何銳這么一個人,是一年前的事情。趙天麟自己畢業于國立北洋大學堂,去日本留學的同學歸國的時候,帶回了何銳寫的日本版《地緣政治學》初版。把此書推薦給趙天麟。趙天麟留學美國哈佛大學法學院,并不怎么懂日語。靠粗陋的翻譯,讀的十分不過癮。

  趙天麟寫了封信,請外交部的人幫忙,把信轉交給何銳。很快,趙天麟就接到了一個大包,里面是何銳幾本書的漢語版本手稿。

  何銳不僅送來了手稿,還附送了印書的錢,請趙天麟把書印出來。趙天麟讀完之后對何銳頗為欣賞,當即行動起來。這些書每一本都印了兩百冊,趙天麟按照歐美習慣,向京津兩地學校寫信推薦,請國內大學的圖書館收藏。

  各個大學也都給趙天麟個面子,收藏了何銳的這些著作。兩人自此成了筆友,經常書信往來。

  聽趙天麟想交流,何銳鄭重保證:“當與趙兄聊到盡興。”

  兩人雖然當了一年筆友,卻是第一次面對面的暢談。從世界局勢,到歐美的思想學術。趙天麟聊的暢快。聊完幾個話題,趙天麟又問道:“何兄剛從日本回來,如何看國內的局面?”

  “不知趙兄怎么看?”

  “當下各地督軍當政,橫行不法。國家這么下去怎么能好。”

  “趙兄所說的沒錯,中國此時已經政令不通,軍令不暢。再這么下去,只會陷入分崩離析的局面。”

  趙天麟嘆息一聲,“唉……何兄以為,若是在中國建立三權分立的制度,完備法律,可否能扭轉當下的局面。”

  “趙兄。三權分立的制度既不夠好,也不適合中國。中國現在五萬萬人口,土地雖然不小,卻多是山地。沒有工業體系,現階段技術下糧食產量已經到了上限。人均能分到的糧食只能讓民眾在饑餓線上掙扎。美國幾乎殺盡了印第安人,搶來的國土上平原廣闊,耕地眾多。是個地多人少的局面。美國距離歐洲又近,工業發展條件不錯。把美國制度用到中國,難免張冠李戴。就算真在中國推廣開來,既不可能救國救民,也不可能富國強兵。”

  趙天麟聽完不禁點頭,卻又問道:“便是如此,法律和法治總不能不做。”

  “法制是很好的工具,但是各國法律無一不是基于其本國社會發展基礎之上。我也認為非得有法制不可。但是美國的法律體系是在美國發展過程中出現,服務于美國國家。中美兩國國情不同,發展方向不同,美國法律不適合中國。”

  “不知何兄眼中的法治是何種模樣?”

  “法治,其目的是確保政體,實施分配,成本轉移。確保政體這事咱們就不用討論了。中國人多地少,人均低,剩余產品極少。即便國家真的能分配,窮人不可能靠社會剩余產品生活,連最基本的維系生存都做不到。以當下的中國,成本轉移倒是從不拉下。上有督軍聚斂,下有地主士紳們將他們的稅收成本轉移到本就朝不保夕的佃農身上。哼!”

  說到最后,何銳忍不住冷哼一聲!心中頗為憤慨。

  趙天麟也跟著嘆口氣。何銳所說的內容都是法治的基本內容,并沒有什么討論余地。面對中國現狀,趙天麟也十分沮喪。只能勉強說道:“當下的中國該如何是好。”

  何銳此時平復了情緒,“辦法自然有。中國所需要的法治當以扶助勞動者為核心,而不是繼續幫助有產者。先要提升中國的生產能力,增加勞動者收入。制定稅法,盡可能少從勞動者身上收稅。但勞動者們收入上升,哪怕每個人只交一點,以中國近五萬萬人口,稅收總量也已經非常可觀。建立起有效率和清廉的政府,把一部分錢投入到軍隊,建立保衛國家的力量。剩余的稅金用來擴大生產,普及教育和衛生,以及對受災民眾的救濟之上。雖然中國有近五萬萬人口,想富裕起來并不容易。可這么做后,就逆轉了頹勢,讓中國走上向上發展的道路。中國復興并非不可能。”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