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血小說網 > 我在明末當特工 > 第三十五章 復甫文集
  崇禎十七年清軍由吳三桂接引入山海關,至永歷三十七年已歷三十九年,山海滄桑迭經變故,名錄上的錦衣密探絕大多數都已故去,即使活著恐怕也是垂垂老矣,不堪驅使。

  徐國難潛伏期間曾與錦衣密探暗中聯絡,對此心知肚明。

  徐文宏搖頭道:“我也不知。按錦衣衛規矩,錦衣密探終生不得背叛大明,否則必遭追殺,不死不休。”

  見徐國難目光有些玩味,徐文宏哪能不曉得他的意思,瞪眼道:“爹說的是真正的錦衣密探,而不是繼承祖業的所謂世襲密探。”

  “當年逃難途中,我曾用暗語與錦衣密探進行聯絡,忠謹干事舍身為國,都是了不起的好漢子,只是經歷甲申國難,時日長久能夠始終記住密探身份的恐怕不多。”

  見徐國難目光微現失望,嗤道:“我把密探名錄傳給你,只是抱僥幸于萬一,不要過多妄想。”

  頓了頓道:“爹反復想過,滿洲潛伏密探被韃子嚴厲鎮壓,想必已經青黃不接。不過密探潛伏可不只在滿洲——”

  聽到這里,徐國難眸子晶光發亮,用力拍了下腦門。

  真是燈下黑。

  錦衣密探原本只是偵伺大明行省和關外蒙古遼東,防止不法之徒造反作亂,威脅大明江山。

  明太祖朱元璋傳皇位給皇孫朱允炆,燕王朱棣不服削藩,起兵靖難奪了侄兒建文帝江山,即位稱帝卻始終找不到建文帝尸骸,傳聞已在忠心大臣保護下逃亡海外。

  朱棣自然很不放心,生怕日后對子孫后代造成威脅,派遣心腹太監鄭和率龐大艦隊七下西洋,名義上宣揚大明國威,鼓動萬邦來朝,實際是偵騎四出,暗地搜尋建文帝下落。

  錦衣衛奉密旨在琉求、瓜哇等南洋區域潛伏密探,配合鄭和偵緝刺探,卻是了無蹤跡,建文帝如同石沉大海一般,始終找不到下落,成為明廷一大疑案。

  萬歷年間明神宗派軍援朝抗日,錦衣密探奉令潛伏高麗、日本,到處搜集情報傳遞機密,立下不少汗馬功勞。

  自己只記得滿洲各地潛伏錦衣密探,卻忘記海外各地也有無數錦衣密探化名潛伏。

  他們不曾遭受韃子嚴厲打擊,說不定還在正常運轉。

  如果能夠設法把這股強大地下力量為已所用,對反滿興漢復興華夏大有裨益。

  想到這里徐國難不禁熱血沸騰,小心翼翼把密探名錄與腰牌放入懷中,打定主意以后有機會另行察訪。

  目光炯炯瞧向較厚書冊,見封面寫著復甫文集,心想這書冊莫非是老師的心血結晶。

  果見徐文宏指著書冊道:“這是陳先生的一生精華,臨終特意囑咐我把書冊轉交給你,說寄希望于后人。你要好生研讀,跟陳先生一樣反清復明,復興華夏,切莫忘記炎黃子孫身份,干出辱沒祖宗的丑事。”

  徐國難神情肅然,對著書冊拜了三拜,恭手取過《復甫文集》,打開封面,見扉頁龍飛鳳舞寫著“一切為了復興華夏”,顯是陳永華親筆,呆了一呆,心情不覺有些沉重。

  這口號西征以后他時常聽人提起,卻從來沒有今日這樣觸動心扉。

  陳永華輔佐鄭成功、鄭經父子,擔任東寧總制使總管臺灣政務,首創反清秘密社團天地會,一生孜孜以求反清復明復興華夏,百死而不悔。

  老師為人謹慎,雖然最終還是收自己為弟子,卻始終不許在外人面前師徒相稱,想不到臨終把《復甫文集》贈送自己,意在傳承衣缽、復興華夏。

  想起陳永華的殷切期盼,徐國難覺得肩膀擔子沉重,自己雖受老師教導多年,也不過泯然眾人,哪有能力承擔反清復明復興華夏的重任。

  見徐國難面有難色,徐文宏略一思忖已明白心思,緩緩道:“陳先生臨終本想見你一面,當面囑托,只是你奉命公干,只得把我叫了過去。陳先生說,如今韃子兇橫,朝政腐敗,馮錫范野心勃勃想要上位,劉國軒明哲保身見風使舵,不出意料數年之內必有大變——”

  咣啷啷一聲響亮,徐國難手中茶杯失手摔落地上跌成碎片,他不管不顧,目瞪口呆盯住老爹。

  徐文宏嘆了口氣,續道:“陳先生說,明鄭國勢危急難抵韃子攻擊,這是大勢所趨無可奈何,只可惜復興華夏后繼無人。他時日無多,由你傳承《復甫文集》,寄希望于將來。”

  “自古胡虜無百年氣運,韃子雖然兇橫猖獗,荼毒中華,陳先生預料百年之后中華必有圣人崛起,驅除韃虜復興華夏,要你繼承反滿興漢遺志,牢記保種重于保國,攘外強于安內,不必拘泥一家一姓興衰存亡,想方設法保全臺灣于中土,復興華夏于未來……”

  “保全臺灣于中土,復興華夏于未來!”

  徐國難喃喃自語,腦海深處隱隱有聲音高聲吶喊:保全臺灣于中土,復興華夏于未來!

  似乎這也是“千年老妖”的夙愿。

  他很快定下神來,苦著臉道:“爹,這責任太過重大,國難委實承受不起,還是交給別人罷。”

  橫了徐國難一眼,徐文宏嗤道:“陳先生早就收你為徒,又把《復甫文集》贈送給你,愿不愿意,能不能夠由你自己。”

  見徐國難愁眉苦臉,嘆了口氣道:“天下萬物運轉自有道理,凡事不可強求,陳先生只是不愿一生心血無人繼承,并不要你逆勢而為,一切盡人事聽天命即可,切莫為了天下舍棄家人。”

  聽此無賴言語,徐國難只能搖頭苦笑,想到臺灣黯淡未來又不禁神移色傷。

  陳永華號稱臺灣諸葛亮,眼光自是精準,明鄭自東寧事變之后朝政日非民不聊生,軍隊戰力大不如前,確實難以抵擋海霹靂雷霆一擊。

  徐國難不過明鄭普通官吏,雖為臺灣必有大變感到難受,倒沒有士大夫亡身殉國想法,只是驟被陳永華賦以傳承重任,難免受寵若驚,倍感艱難。

  效仿虬髯客遠走異域,是否也是保全華夏文明的某種途徑?

  腦海念頭一閃,立即被強行驅逐了出去。眼下臺灣還是大明領土,事若可為不必考慮保臺下策。

  想起老爹晚飯時特意祝禱,徐國難對兩人的神秘關系有些好奇,問道:“爹,你明明甚得陳先生看重,為什么又不公開往來,難道——”

  徐文宏啞然失笑,道:“我逃難期間路過同安縣,與陳先生父子有一面之緣,交談之下相互都很佩服。只是陳先生慘遭大變,因緣巧合進入國姓爺帳下成為心腹幕僚,他為人謹慎,擔心與錦衣衛官員往來會遭國姓爺之忌;又生怕他的身份影響到我的日后仕途,決定只是私下交往,不論公事。”

  見徐國難有些迷惘,正色道:“大明祖制禁絕廠衛交往大臣,生怕內外勾結篡奪明室江山。陳先生輔佐兩代延平郡王被譽為臺灣諸葛亮,嘔心嚦血功勞著實不小,又受國姓爺之命當任天地會總舵主,明里暗里得罪了不少奸詐小人。你我都在察言司任職,如果與陳先生公開往來,落在小人眼里恐怕是禍不是福。”

  一語驚醒夢中人。徐國難驀地想起樁舊聞。

  永歷三十四年,陳永華憂心國事染病臥床,總督陸師軍務馮錫范上門探病,假托延平郡王鄭經勸說陳永華辭去東寧總制使,與自己一起致仕悠游林下。

  陳永華以為是鄭經意思只得答應,馮錫范當即代陳永華向鄭經遞上辭呈,又加了番挑撥言語,鼓動鄭經同意免去陳永華職務,任命自己為東寧總制使掌管朝政。

  陳永華發現上當受騙郁郁不樂,不久就病重去世,遺言葬于天興州大潭山,替明鄭把守邊土永鎮土蕃。

  想到馮錫范的陰險狠毒,徐國難背心不禁滲出冷汗,小心翼翼把《復甫文集》藏入懷中。

  剛想開口說話,屋外響起蹬蹬的腳步聲,探進顆朝天辮腦袋,烏黑眼珠朝屋內滴溜溜一轉,嚷道:“爺爺衣衫還沒換好么,怎么不出來陪平安玩耍。”

  正是調皮鬼徐太平,噘著嘴巴顯出惱怒模樣,更讓人覺得童真可愛。

  徐文宏疼愛地看著孫子,隨手披了件布衫,笑道:“平安莫急,爺爺馬上出來陪乖孫子。”

  轉頭向徐國難道:“你與依偌早些回房歇息,明天不用早起問安。”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