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血小說網 > 武朝風云志 > 三七三 屈才了
  ……

  “牛三!”

  “草民在。”

  “陛下有旨,即日起,貢陽所有受困居民,每戶得棉布兩匹,銀元十塊,并,張祀等迂腐官員已一并革職查辦。”

  宣讀官說完,就將兩匹棉布跟十塊銀元一并遞到了張祀手中。

  “草民,謝過陛下!”

  捧著棉布銀元,牛三激動萬分,不由跪拜下去。

  有了這些錢和布,一家老小終于不用五口人合穿一件衣服了,也不用擔心吃了上頓愁下頓。

  宣讀官扶起牛三說道:“還有,陛下已經安排官府開始重修田地,記得到時將你家中地契拿去給官府審驗,來年好拿回屬于自己的田。”

  “多謝陛下,多謝大人。”

  “好了,本官還要去下家,就不陪你了。”

  “大人慢走啊……”

  望著宣讀官離去的背影,牛三怔在原地,感覺簡直跟做夢一樣。

  良久他回過神來,忙沖向里屋:“孩他娘,趕緊來看吶,我們可以過好日子了……”

  接下來數日時間,整個貢陽城內都沉浸在喜慶氛圍當中。

  自從張祀被劉策貶為小吏后,所有本地官員都拿到了屬于自己的那份薪水,也恢復了該有的待遇。

  自然而然,這些官員干勁十足,官署立馬開始高效運作起來,管修路的立刻召集工匠勞工,管修田的立馬聯系開墾隊,管實業的馬上命人去通知那些搬遷的大戶歸來,總之城內一片其樂融融的景象。

  而百姓拿到錢物之后也是喜笑顏開,終于不用再全家衣不蔽體的過日子,也是對未來充滿了期待。

  首先忙碌起來的是那些裁縫鋪子,訂單接到手軟,掌柜的不得不緊急從外地招募工人才穩住局面。

  在裁縫鋪的影響下,貢陽商業以肉眼可見速度開始恢復,不再是蕭條的景象。

  而張祀,自被貶為書吏后,心中很是不服,本想直接辭官,但劉策明言,必須要他將這些年壓榨官員和百姓的錢,連本帶利還上才能辭職。

  這讓張祀不得不在面對昔日下屬冷嘲熱諷下,艱難的“茍活”著,而在他好不容易辭職,已經是十二年以后了。

  晚年的張祀對劉策是恨之入骨,不斷抨擊劉策是昏君,一直到他死這種觀念都不曾改變,同樣沒有認識到自己的錯誤。

  當貢陽城開始大刀闊斧施行新政的同時,劉策一行人已經到達了百里以外另一座城池——康州。

  康州不如貢陽大,人口也只有貢陽一半,約十二萬人上下,且周邊耕田并不多。

  但康州百姓的日子卻是過的相當滋潤兒,城市面貌煥然一新,劉策一進康州城就感受到了與眾不同之處。

  腳下不是貢陽那些崎嶇難行的黃土地,而是水泥鋪成的路,各主干道連同通往城外鄉間的道路都是水泥鋪成。

  街道兩側商市林立,民房規劃的整整齊齊,就連公共場所都整潔無比,清澈的湖面波光粼粼,著實讓人賞心悅目。

  看著康州城如此變化,劉策在貢陽被帶來的郁悶心情,全部煙消云散,看向一臉諂媚、候在自己邊上,一個長的十分秀氣的青年身上。

  青年名叫李和駿,二十八歲,與張祀一樣,同是六年前幾乎在同一個月上任的太守。

  唯一區別是,康州起點比貢陽低的多,缺少耕田不說,李和駿到任時,庫銀一樣虧空。

  而他能在短短六年時間把康州治理的遠超貢陽,足以說明李和駿確實有能力。

  劉策看著遠處戲樓內百姓進進出出的景象,不由問道:“李太守,你跟朕說說,你是如何將這一窮二白的康州城治理的如此繁華?”

  李和駿受寵若驚,忙回道:“回稟陛下,康州城能有今天這樣的景象,皆是陛下功勞,下官不過是遵旨辦事而已。”

  這馬屁拍的讓人十分舒心,劉策臉上雖然沒什么表示,但還是很受用。

  不過,這也是因為李和駿有能力的關系,要是跟張祀這類貨色一般,這馬匹就直接拍在馬腿上了。

  劉策問道:“朕也是初次到你康州城,也不曾親手治理一草一木,怎么就算是朕的功勞?

  別貧嘴了,說說吧,你是如何治理的康州城,說出來讓大家一起聽聽。”

  李和駿立馬躬身回道:“既然陛下發問,那下官就直說了,其實說來說去還是陛下的新政好。”

  劉策輕笑一聲:“李太守,馬屁就別拍了,說正經的吧。”

  “是!”

  于是李和駿便將如何治理康州城一五一十毫無保留的說了出來。

  李和駿上任時,康州這地方,借用馬邦德一句話來說就是:“這群當官的都把稅收到九十九年以后,百姓都成窮鬼了,沒油水可撈了!”

  可以想象,當時的康州城是如何的破敗,百姓是如何的貧困。

  但也得說李和駿趕上了好時候,剛好遇到謝平安以朝廷名義,在蜀地各處宣傳辦廠創實業。

  為了了解清楚這“實業”到底是什么后,李和駿親自趕了幾百里山路去找謝平安打聽。

  等明白這所謂的“實業”后,李和駿頓時大受刺激,認為這是一個可以撈錢……哦不,發展經濟的巨大吸金洞。

  與是,他立馬和謝平安合作,首先以地方官署名義向中央銀行蜀地分部借貸了一筆五十萬銀元的啟動資金。

  所謂要想富,先修路,貸款批下第一時間,李和駿立馬召集工匠勞工先將城內外幾條主干道重新用水泥修了一遍,讓路面看起來平坦工整。

  接著用剩余的錢征集了一塊地,專門修了一座可以紡紗的廠房,接著開始招商入駐,放出令人眼紅的利潤吸引蜀地有實力的商賈加盟。

  最后,用加盟所得的籌款又托謝平安向長安京畿各地采購了上百臺紡紗機,并大肆收購蜀地蠶絲。

  一番操作下來,僅僅辦廠開始的第一年就還清了銀行貸款,還獲利兩萬多元。

  而第二年開始,康州紡織工廠再度擴大,憑借先吃螃蟹的優勢,直接壟斷了蜀地三分之一絲綢加工,徹底干趴了傳統紡紗作坊。

  而之后,李和駿又向銀行貸款二百萬銀元,徹底整改了一下城市,完全仿照長安以及北地城市格局,將康州上下幾乎完全翻新了一遍。

  同時,隨著紡紗業生意越做越大,李和駿也不再滿足僅次與絲綢加工這一塊,與是又開設了相應的織布廠、染布廠、印花廠。

  甚至開始壟斷蜀地以南近半數的棉田,與當地棉農簽訂采購協議,加開了走中下層的棉布廠,并且成功把生意做到了南北各省,甚至海外都有人用康州產的棉布。

  在李和駿的超前思維運作下,康州城真是想不富都難,面對數銀子數到手軟的情景,李和駿大手一揮直接宣布給康州百姓分紅,揚言要藏富于民。

  就這樣,康州城的城市面貌煥然一新,已然成為蜀地獨樹一幟的特色……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