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血小說網 > 揚明 > 第689章 小冰河來了
  "臣等見過陛下。"

  乾清宮暖閣內,"去而復返"的六部堂官們在首輔周嘉謨的帶領下,沖著案牘之后的朱由校躬身行禮。

  他們出了皇極殿之后,甚至沒有走到午門,便被幾名神色匆匆的青袍內侍攔住了去路,言說天子令他們于乾清宮暖閣內見駕。

  "起來吧,賜座。"

  朱由校清冷,不帶一絲感情的聲音于暖閣內悠悠響起,打破了暖閣內有些冷肅的氣氛。

  "多謝陛下。"

  在身旁內侍的幫助下,首輔周嘉謨有些艱難的起身,許是因為匆匆趕至乾清宮的緣故,發須皆白的首輔已是有些氣喘吁吁,面色漲紅,坐在椅子上好半晌方才順過氣來。

  說來也怪,在皇帝普遍短命的大明朝,這些朝野之上的滾滾諸公們卻是個個長壽,例如眼下眾臣之首的周嘉謨已然七十九歲的高齡,次輔朱國楨也是年近七旬。

  甚至若不是朱由校繼位之后,大力提拔了一批"心腹",驅逐了大量東林官員,改變了"眾正盈朝"的格局,現如今的朝野會更加"老邁"。

  "王安,將奏本給諸位臣工看看吧。"

  見到堂下眾臣坐定,朱由校手指著案牘之上整齊堆放的十余本奏報,示意眾臣傳閱,這些奏報都是他近些天刻意從"冗雜無序"的眾多奏本中挑選而出的。

  聽聞天子吩咐,一旁的司禮監秉筆連忙小心翼翼的托起案牘之上的奏本,遞給了堂下翹首以盼的諸位臣工。

  工部尚書徐光啟才剛一打開奏本,便是眼眶一縮,隱藏在寬大袍服之下的胸口微微起伏,呼吸也是急促起來。

  他手中的奏報乃是陜西延安知府所上,言說自入冬以來,延安的溫度便是驟降至冰點,大風大雪天氣持續月余不停,牲畜死傷無數。

  至于百姓的具體傷亡人數,延安知府沒有在奏本中詳細提及,只是言說"尚可控"。

  除了徐光啟之外,其余的六部堂官們也是死死的盯著手中的奏本,臉色鐵青,不知心中作何感想。

  往常的時候,倒是也不覺得奏本中所說災情有多嚴重,但是當所有奏本集中在一起,眾臣方才有些愕然的發現,"災情"竟是不知不覺間,蔓延至全國各地。

  就連四季如春的南直隸,也是"大雪平地積三尺"。

  "都看完了?"

  一炷香之后,朱由校的聲音再度于暖閣內響起。

  不知怎的,明明暖閣內的地龍燒的火熱,但是諸位臣工還是覺得有些"不寒而栗",只覺后背好似有冷汗滋生。

  "陛下,臣請于督察院中選派能臣干吏,即刻趕至地方,巡視民情。"

  短暫的沉默過后,次輔朱國楨猛地于座位上起身,沖著案牘之后,面色陰沉如水的朱由校說道。

  如若不是天子"提醒",他們竟是沒有發現,今年的凜冬雖然不像去年那般于全國多地爆發"地龍翻身",但是"白災"卻是更加嚴重,甚至有一些府縣,大雪天氣整整持續了半月有余。

  "陛下,臣自請出京,巡視陜西。"

  聽聞次輔的話語后,督察院左都御史左光斗也是順勢起身,主動請命。

  剛剛他們幾人已是互相討論過,知曉今年冬天受災最嚴重的府縣全部集中在陜西,其中延安府以及西安府又最為嚴重。

  除了這兩地之外,山東,山西等地雖然也有災情呈報,但相對而言,并不嚴重,皆是得到了妥善的處置。

  "太倉庫及皇莊中的存糧可夠?"

  沒有理會自請出京的左光斗,朱由校轉而看向了一直沉默不語的工部尚書徐光啟。

  根據延安府知府奏報,延安已然自入冬以來,便是開倉濟民,已然持續兩月有余,但災民依舊"延綿不絕",官倉早已告罄。

  雖然在陜西巡撫孫傳庭的干涉下,延安府以及西安府并未發生糧價瘋漲的末日景象,但其余府縣的官倉也是賑無可賑。

  不過唯一值得慶幸的便是立春已過,持續數月的凜冬即將走上"末路",待到春暖花開之后,又是一片太平景象。

  只不過這次史上罕見的凜冬卻是將延安府以及周邊府縣為數不多的存糧消耗殆盡,如若沒有官府干涉,下一次凜冬定然會導致陜北大地流民遍野,饑人易子相食。

  這些流民一旦處置不當,便會蛻變為在各地"為非作歹"的強人,一旦遇到有心人"挑撥"便會化身揭竿起義的反賊,到了那時,性質便有些不一樣了。

  在原本的歷史上,正是因為官府賑災不利,進而導致流民越來越多,從而爆發了轟轟烈烈的農民起義。

  中原大地再度陷入戰火之中,無數百姓被卷入其中,餓殍千里,十室九空。

  也因為越來越多活不下去的災民"揭竿起義"加入到了農民軍的行列當中,這才導致了耕地越來越少,使本就嚴峻的形勢更加"棘手",從而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

  也正是因為轟轟烈烈的農民軍,方才令得茍延殘喘的大明再也不堪重負,徹底走下了歷史的舞臺。

  而后便是關外女真入主中原,中華沉淪。

  "回陛下,太倉庫中的存糧還算豐盈。番薯,土豆等物儲備充足。"

  聽得朱由校出聲詢問,工部尚書徐光啟緩緩起身,聲音雖然低沉但卻頗為堅定,顯得十分有信心。

  隨著天氣愈加寒冷,相比較傳統農作物,番薯,土豆等物耐寒,高產的優勢便是發揮了出來。

  現如今,除了南直隸之外,北方的諸多省份皆是廣有種植,收獲頗豐,尤其是河南,山西兩省更為突出。

  也正是憑借著早早推行的農政,這一次河南,山西等地雖然也遭遇了前所未有的"白災",但卻并未受到過多的影響。

  "傳令南直隸蘇州織造局,即刻趕至棉衣,發往陜西。"

  "河南,山西,四川去年的秋糧也即刻押往陜西,以防不測。"

  聽到徐光啟言辭灼灼的話語后,朱由校的臉上終于是露出了一抹滿意的笑容,先是沖其點頭表示肯定之后,方才不容置疑的說道。

  布局了這么久,終于是到了"農政"大展身手的時候了。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