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血小說網 > 揚明 > 第831章 重建軍器局(上)
  剛剛經歷了"地龍翻身"的京畿之地尚還未從苦痛之中走出,朝野上的"狂風驟雨"便是接踵而至。

  六道言官以及風聞奏事的御史們接連上奏,請求天子收回成命,"善待"宗室,免得天下不穩,動搖國本。

  與此前數次一樣,對于這些"群情激奮"的言官們,紫禁城中的天子再度保持了沉默,對于北京城中詭譎的氣氛置之不理。

  而朱由校的如此態度,也無疑是助長了那些"心懷鬼胎"的言官們的囂張態度,有不少人甚至將"宗室限祿法"與"亡國"扯上了關系,職責天子苛待宗室,違背祖訓,如此繼續下去,國將不國。

  或許是覺得獨木難支,或許是得到了朱由校的授意,身為督查院左都御史的左光斗對于此事也是保持了沉默,罕見的沒有就此事發生。

  如此之舉,無疑是讓這些出身東林的六道言官們像是一頭頭即將捕食成功的野獸,態度愈發亢奮,即便還沒有任何一名親王上書表達過不滿。

  一時間,紫禁城中的氣氛為之一肅,不少察覺到不對勁的勛貴們皆是默默的召回了府中的子弟,閉門謝客。

  身為"導火索"的瑞王朱常浩,桂王朱常灜等人也是知趣的躲在自己的十王府中,沒有后續的動作。

  朱常浩等人雖是"保持沉默",但官場之上的走動串聯者則是多不勝數,自知即將窮途末路的"東林黨人"皆是被幕后黑手錢謙益點燃了最后的瘋狂。

  舉薦,彈劾的奏本就像是雪花一樣,涌入了朱由校的暖閣之中,但身處"輿論"核心的朱由校卻是無心理會這些紛紛擾擾,一大早便是在錦衣衛都指揮趙吏的護持之下"白龍魚服",輕車簡從的朝著北京城外的西山而去。

  距離前幾天的"地龍翻身"也是過去了一段時間,這重建工作也應該提上日程了,朱由校可不愿因此放慢收復遼東的腳步。

  ...

  ...

  在京營士卒和五城兵馬司的努力之下,原本掩埋在碎石之中的官道已是被逐漸整飭出來,雖然不似之前那般寬闊,但也可供應朱由校的馬車通行。

  除了官道兩旁堆積的碎石印證著此處前幾天曾發生過地龍翻身這件事,一切的痛苦與恐懼都消失在時間的長河之中。

  甚至北京城中時下最流行的話題也不再是波及北直隸幾省的地龍翻身,而是討論"宗室限祿法"這件事。

  也許是有人在背后推波助瀾,市井之中倒是多出了不少流言,朱由校也被刻畫成"刻薄寡恩"的形象。

  甚至內閣首輔周嘉謨,次輔朱國楨以及兵部尚書孫承宗,戶部尚書畢自嚴等人都成了"諂媚君主"的奸臣。

  但是生活在天子腳下的百姓們對此等流言卻是嗤之以鼻,他們不知曉天子是否真的“刻薄寡恩”,但是這些樸實的百姓們卻是清楚,自天子繼位之后,他們的日子好過了不知多少。

  "大伴,魏忠賢那邊來消息了嗎?"

  輕輕撩起轎簾,呼吸了一下清晨的空氣,朱由校聲音平靜的問向身旁的司禮監秉筆,他授意南京守備太監魏忠賢調查此事的來龍去脈也有幾天了,也該有點動靜了。

  "皇爺,還沒有消息傳來。"

  "南直隸那邊終究是那些讀書人經營了許久的地盤,估計魏太監一時半會也找不到太多的證據。"

  聞言,司禮監秉筆便是呼吸一促,連忙低聲回道。

  看來這京中的風雨多少還是影響到了天子的心情,不然天子絕不會出言過問此事,畢竟距離他傳旨南京,也不過才剛剛過去幾日的功夫。

  看來一向不動如山的天子也是被這些御史們擾的有些心煩了。

  "告訴魏忠賢和駱養性,不要有那么多的顧慮,該查就給朕查,無論涉及到誰,都給朕一查到底。"

  馬車之中的朱由校揉了揉有些發酸的太陽穴,聲音比之剛才凜冽了一分,心中懷疑自己之前下達的旨意是不是過于"謹慎",竟是令享有赫赫威名的"九千歲"都有些束手無策。

  "皇爺放心,奴婢稍后就吩咐下去。"

  見到朱由校臉色有些難看,司禮監太監王安連忙頷首,口中稱是,心中微嘆,這一次估計又要"血流成河"了。

  因為家中貧窮,自小就沒有念過書的王安心中對于那些進士及第,一肚子學問的"讀書人"滿是敬意,認為這些人才是治理國家的肱股之臣。

  但這些"讀書人"卻是接二連三的與朱由校唱反調,這讓王安也是有些心生感慨,天子明明已經對"東林黨"網開一面,沒有大肆波瀾,為何還會有人接二連三的撞上來。

  難不成,這些東林人真的認為天子不敢殺人嗎?

  一念至此,司禮監秉筆的心情愈加復雜,此前的時候這些東林官員不過是胡亂攀咬,在京中無事生非罷了,但這一次卻是自尋死路的與宗室藩王扯在了一起。

  甚至地方上的宗室們還沒有人上書對"宗室限祿法"表達過不滿,這些東林出身的官員們就像是嗅到了腥味的貓一樣,主動的跳了出來,替宗室不忿。

  王安幾乎可以預料到,這些東林官員以及不知是否會參與其中的宗室們的下場。

  "嗯,現在就看有多少人會跳出來了。"

  聞言,朱由校微微瞇起眼睛,不置可否的點了點頭,聲音中雖然平靜,但聽在王安的耳中卻是令人不寒而栗。

  天子這是在"養蠱",他之所以對京中的風雨視而不見,一方面是為了將這些東林官員一網打盡,另一方面也是為了"殺雞儆猴",將涉事其中的宗室除爵。

  大明的宗室,實在是有些太多了,縱然出臺了宗室限祿法,但也不過是權宜之計,治標不治本。

  若想一勞永逸,還是要將這些只會吸食大明"骨髓"的蛀蟲全部打掉,但是此法太過于駭人聽聞,即便是朱由校也只能在心中想想。

  正當王安在震驚天子手段的時候,錦衣衛指揮使趙吏的聲音于馬車之外悄然響起。

  "陛下,我們到了。"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