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血小說網 > 揚明 > 第948章 軍器圖說(下)
  自西直門而出,縱馬疾馳五十余里,越過一片種植著大量番薯,土豆等農作物的農田,便是來抵至西山南麓余脈,此地三山環抱,正是擴建之后的軍器局所在的位置。

  早已等到通知的崗哨,早早的自箭樓之中而出,跪在被修整過的道路兩旁,沖著前來的天子見禮。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整齊劃一的吶喊聲自山谷之中悠然響起,引得山林中的飛鳥驚聲四起,還有不知名的野獸吼叫聲傳來。

  "免禮,平身。"

  縱馬在這些兢兢業業的京營士卒面前停下,隨后在早已等候在此的神機營總兵馬祥麟的攙扶下,翻身下馬。

  軍器局原本隸屬于工部,但荒廢多年,早已不堪重用,制造火器的重任逐漸轉移到了京師西側的王恭廠以及宮內兵仗局的身上。

  待到朱由校繼位之后,便是大筆一揮在,自內帑中撥發銀兩,擴建修繕兵器局,并且將其從京師之中搬遷到了北京西側的山谷之中,并且令重兵看守,堪稱大明第一要地。

  自天啟元年開始,數之不盡的火銃以及兵刃鎧甲自這里而出,被源源不斷的運抵至遼東以及大明各地,裝備在大明的官兵之上。

  軍器局已然在不知不知覺間成為了大明第一"緊要"的地方,非但有工部尚書徐光啟常駐,更有內宮而出的主管太監王體乾等人寸步不離。

  望著眼前煥然一新,規模比之地震前更加宏大的軍器局,朱由校心中也是豪氣萬丈,這便是大明的國本,這便是他敢于向林丹巴圖爾輸送物資的底氣。

  "徐卿家,怎么不見畢卿的身影。"

  在前來迎接的臣僚中掃視了一圈,朱由校沒有發現那個讓他為之激動的存在,不由得有些詫異的問道。

  他今日駕臨軍器局,便是為了尋找工部給事中畢懋康,但是卻沒有發現他的身影。

  "陛下,許是還在里面忙吧。"

  "您也知道,他這個人一忙起來,便是不管不顧的..."

  聞聽朱由校問詢,一旁作陪的工部尚書徐光啟連忙躬身回道,臉上涌現了一抹尷尬的笑容。

  這個畢懋康,自己今日進宮之前,特意派人叮囑他,告知陛下今日會駕臨軍器局一事,萬萬記得主動相迎。

  但瞧眼前這情況,明顯是被忘于腦后了。

  "無礙,一起去瞧瞧。"

  聽到徐光啟的解釋后,朱由校一臉恍然的點了點頭,沖著位列右側的京營諸將擺了擺手,率先朝著前面走去。

  自從他擴建軍器局,并且在徐光啟,畢懋康,湯若望以及一眾葡萄牙炮手的幫助下,成功的改良了火銃之后,京營諸將來這軍器局的頻率便是越來越高。

  神機營總兵馬祥麟麾下的神機營規模也是在不斷地擴大,一直在吸納精銳的京營士卒。

  對此,朱由校一直持默許的態度,沒有加以任何的干涉。

  在熱兵器問世之前,無論是曾經獨領風騷的輕騎兵亦或者開創了蒙古輝煌霸業的重騎兵都是戰場上無可爭議的大殺器,令人聞風喪膽的存在。

  但隨著熱武器的問世,騎兵在戰場上占據的主導地位便是日益下降,雖然仍是足以決定勝負的關鍵,但已是有許多辦法可以克制。

  包括朱由校在內的大明君臣皆是清楚,單論個人勇武,除了天生神力以及接受過正規軍事訓練的精銳之外,普通兵丁完全不是自幼生長在馬背上的蒙古人和終日與野獸搏斗的女真人的對手。

  但火銃的問世,便是可以將雙方拉到同一起跑線。

  一個神射手,需要天生神力的同時還要夜以繼日的訓練數年方才能夠誕生,但火銃卻是可以將這個時間縮短到一年,乃至半年。

  只需要有足夠穩定的火銃以及充足的彈藥,來讓官兵訓練。

  為此,朱由校大力提拔了徐光啟,畢懋康,湯若望等人,為的就是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研發出新式火銃,爭取在正面戰場,憑借著無可比擬的火力,輕松碾壓女真人和蒙古人賴以生存的鐵騎。

  事實上,朱由校從來就沒有真正指望過倚靠沈陽城中的關寧鐵騎平定女真,收復遼東,他真正所仰仗的還是被其寄予厚望的京營士卒,以及他們手中的新式火銃。

  "陛下,畢大人就在那。"

  就在朱由校閑庭信步,神色輕松的打量著這座冉冉升起的軍器局的時候,便聽到耳畔旁傳來一道有些驚喜的聲音。

  順著心腹大伴王安手指的方向看去,發現戶部給事中畢懋康正身著一身簡樸的甲胄,手拿著一桿火銃,正低聲與幾名匠戶模樣的人低聲說著什么。

  "走,去瞧瞧。"

  見到如此情況,朱由校臉上的興奮之色更甚,腳步也是帶上了幾分輕快,腦中不由自主的回想起昨日太陽落山之際,王安神神秘秘遞給他的一本圖書,言說是工部給事中畢懋康最新呈遞上來的。

  朱由校本是打算前往坤寧宮與自己的皇后用膳的,但聽到是畢懋康所做便是來了興趣,當其看到封面上書寫的"軍器圖說"四個大字的時候更是心神激蕩,不可置信。

  這是畢懋康結合了自生所學,嘔心瀝血撰寫的一本介紹火器,敘說軍器之制造,使用與威力的圖書。

  在原本的歷史上,于崇禎八年問世,書中記載了一種“自生火銃”,是中國有文字記載的最早的"燧發槍"。

  但很可惜,這本足以改變歷史的書籍并沒有得到當時的崇禎皇帝的重視,而且很快就遭到了清朝統治者的封殺。

  一直到了道光年間,才重新刊印成冊,明發天下。

  近些年,畢懋康等人雖然不斷改進了火銃,并且也逐漸達到了"燧發槍"的程度,但始終有些瑕疵。

  卻沒想到,這本應當于崇禎八年問世的圖書竟是提前了十年問世,并且畢懋康在書中所呈奏的"自生火銃"更是與記憶中的燧發槍沒有半點差別。

  故而經歷了一夜的激動過后,朱由校便是迫不及待的領著一眾心腹前來軍器局,他要親眼瞧瞧大明的燧發槍。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