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血小說網 > 揚明 > 第1191章 誰著史(上)
  七月二十,紫禁城。

  在外奔波了將近一月的大明天子朱由校終于在昨日晌午時分領兵回到了紫禁城。

  時隔數年,大明天子再度御駕親征,并且在大同城外重創了由蒙古大汗林丹巴圖爾親自率領的察哈爾部。

  如此振奮人心的消息,自是令得舉國歡騰,無數百姓擁堵在永定門外,歡迎著凱旋歸來的天子及京營士卒。

  因為日夜兼程多日,渾身疲憊的朱由校回到乾清宮之后,僅是草草的與自己的中宮皇后張焉見了一面之后,便是早早的安歇。

  今日一直睡到日上三竿,渾身疲軟的大明天子方才于睡夢中醒來。

  ...

  ...

  "爺,幾位大人還要一會才能到,您慢點吃,不著急。"

  位于乾清門西側的南書房中,司禮監秉筆太監王安望著眼前正在狼吞虎咽的大明天子,一臉心疼的說道。

  相比較一月之前,面前的天子明顯的消瘦了不少,本是白皙的皮膚也黝黑了不少,想來是這一路風餐露宿,受了不少罪。

  聞聽到身旁熟悉的聲音,朱由校手上的動作微微一滯,隨后便是無可奈何的搖了搖頭。

  難怪這王安隨他到了南書房之后,便消失不見,現在看來十有八九是去"攔人"了。

  果不其然,直到朱由校用膳完畢,隨侍在側的小太監們收拾利落之后,司禮監秉筆太監方才輕輕點了點頭。

  不多時,一陣急促的腳步聲在南書房外響起,令得正在閉目養神的朱由校緩緩睜開了雙眼,注視著來人。

  "臣等,見過陛下。"

  "陛下,圣躬金安。"

  不過是幾個呼吸的功夫,紫檀色的房門便被緩緩推開,十數名身著各色官袍的文官武將攜手而至,沖著案牘之后的朱由校躬身行禮。

  整齊劃一的聲音響徹在頗為空曠的南書房中,為這間少有人踏足的偏殿注入了些許"生氣"。

  "安。"

  "諸位卿家免禮。"

  望著面前這一張張或熟悉或陌生的面孔,案牘之后的朱由校微微一笑,隨手在空中做了一個虛扶的手勢。

  早有準備的司禮監秉筆太監見狀忙是朝著殿中兩側的小太監們使了個眼神,十余把椅子頃刻間便被放置在書房中央。

  還有數人則是知趣的站在原地不動,顯然知曉以他們的身份能夠出現在南書房中旁聽已是天子開恩,豈敢奢望擁有此等殊榮。

  "謝陛下。"

  又是沖著上首那道有些消瘦的身影拱手謝恩之后,南書房中的重臣方才按照官階次序依次落座。

  "諸卿應該都知曉三邊總督發來的奏本了罷。"

  沉默少許,大明天子清冷的聲音在南書房中悠悠響起,開啟了時隔一月之久的"君前奏對"。

  因為昨日凱旋的時候,朝中臣子以及在京的宗室藩王已是在永定門外迎接,一些無謂的吹捧和儀式已是完成,朱由校便直接點出了今日的主題。

  "陛下,恭順侯吳汝胤整頓邊鎮不利,險些鬧出兵變,臣請陛下降職,召恭順侯回京。"

  話音剛落,便見得一名身穿青色官袍的官員跪倒在地上,鏗將有力的聲音響徹在眾人耳畔,令得南書房中的不少臣工下意識的點了點頭。

  瞧這人所身穿的青色官袍以及所站的位置,即便不是風聞奏事的御史,便是六道言官。

  依著三邊總督孫傳庭及延綏巡撫陳奇喻所奏,恭順侯吳汝胤在延綏鎮手段頗為激烈,強行追繳衛所歷年所拖欠的錢糧,繼而導致軍隊嘩變,令得士卒負氣出走。

  雖然沒有釀成"兵變",但也辦事不利,絕不可令其依舊待在延綏鎮。

  "準了。"

  "召恭順侯回京。"

  聞聽此話,案牘之后的大明天子朱由校稍作思考之后便是點頭同意。

  雖然延綏巡撫陳奇喻在呈遞上來的折子上主動請罪,言說這"清屯充餉"乃是二人共同所為,并非恭順侯吳汝胤"獨斷專行",但事已至此,多說亦是無益。

  更何況,以現如今陜北的情況來看,短時間內怕是不宜開展"清屯充餉",免得令得本就復雜的局勢更加雪上加霜。

  "吾皇圣明。"

  聽聞朱由校允準了自己的建議,那名身穿青色官袍的中年人臉色便是一喜,下意識的便打算"乘勝追擊",不料卻被身旁的袍澤輕輕的拉了拉衣袖,微不可查的搖了搖頭。

  那恭順侯吳汝胤的祖上可是蒙古人把都帖木兒,于永樂年間主動投誠大明,被成祖朱棣賜名,封為恭順伯,后晉封為恭順侯,世襲罔替。

  雖然吳汝胤此次"辦事不利",鬧出了些許風波,但終究還算"有驚無險",如此小插曲可奈何不了這等與國同休的勛貴。

  更別提恭順侯吳汝胤乃是天子欽點的勛貴,所謂的"改屯充餉"也一定得到了天子的授意。

  難不成,還要讓天子下"罪己詔"不成?

  那名青袍官員見得身旁袍澤如此行徑先是一愣,隨后便是面露恍然之色,心頭升起一股后怕,悻悻的收回了已然邁出的左腳,回到了原來的位置上。

  "陛下,眼下內閣空虛,懇請陛下增補閣臣。"

  沉默了少許,昨日隨同朱由校一并歸京的兵部尚書孫承宗自座位上起身,但其說出來的話語卻是令得南書房中所有人心弦一緊,就連上首的大明天子也是面露詫異之色,許是沒有料到自己的"老師"竟會有如此之語。

  感受到南書房中眾人的視線放在自己的身上,"帝師"孫承宗胸口也是微微起伏,心頭澎湃。

  眼下內閣空虛,自己身為兵部尚書,又與天子享有"師生情誼",若是增添閣臣,十有八九自己會榜上有名。

  只怕自己從此便背上一個"貪圖名利"的罵名,堂堂大明帝師,卻是親口索要"閣臣"。

  但自己卻是有口難言,直到前任首輔周嘉謨去職的時候,身上還兼著吏部尚書的官職,次輔朱國楨身上也兼著禮部尚書的官職。

  這兩位去職之后,身為兵部尚書的自己便成為了"眾臣之首",只能由自己勸諫天子,增添閣臣。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