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血小說網 > 揚明 > 第1241章 放權
  同一日,距離固原城兩千五百里之遙的京畿之地卻是下起了綿綿細雨,吹散了空氣中所剩不多的燥熱。

  上了年紀的百姓都說,這場雨過后,京畿之地便會徹底冷起來,持續數月的寒冬便將逐漸登場。

  不過現如今,乾清宮暖閣內的氣氛的確猶如冰雪一般冷凝,包括內閣首輔方從哲在內的一眾臣子皆是瞠目結舌,不敢做聲。

  女真韃子現身榆林城外;安塞縣百姓不堪重負,揭竿起義;定邊亂匪趁夜色血洗蘭州會寧王府;會寧王朱紳域聯合蘭州城中其余藩王貪墨朝廷錢糧,致使百姓民不聊生。

  這幾件事無論哪一件事,但拎出來都是足以將天捅一個窟窿出來的大事,遑論同時在陜西上演。

  這些平常不過的字眼就像一柄柄利刃,準確無誤的刺入他們的心間,使得他們的呼吸都是產生短暫的停滯。

  長舒了一口氣,案牘后的天子將手中的奏本擱置在一旁,面色沒有任何變化,仿佛奏本上那觸目驚心的內容絲毫沒有被其放在心中一般,倒是一旁伺候的司禮監秉筆面色慘白,額頭上更隱隱有冷汗滲出。

  "女真韃子無功而返?"

  "回陛下,依著延綏巡撫陳奇喻的奏本及軍中傳回的消息來看,蒙古韃子和女真韃子的確在榆林城外折戟沉沙。"

  "右翼蒙古部落中實力最強的多羅土蠻部傷亡過半,其余部落也是各有損傷,唯有女真韃子因為先行一步的緣故,沒有受到太大的損傷。"

  司禮監秉筆一邊小心翼翼的回稟著消息,一邊心悅誠服的瞥了一眼面色如常的天子。

  天子料事如神,那女真韃子果然潛逃至河套平原之上,如若不是陜西百姓揭竿起義,橫插一腳的話,怕是女真韃子全軍覆沒的捷報已然傳至京師了吧。

  又將一封奏本擱置在一旁,朱由校揉了揉有些發酸的太陽穴,這些奏本內容大差不差,皆是要朝廷即刻調兵入陜,鎮壓民變,同時還要將涉事的宗室藩王繩之以法。

  涉及到宗室藩王,朝野中的那些六道言官總是異常的興奮,但對于如何解決陜北的困局卻是只字不提。

  "蘭州城中那些涉事的宗室藩王是如何處理的?"

  又拿起一封奏本,待到看清其中內容之后,朱由校方才不緊不慢的朝著身旁的心腹太監問道。

  "回陛下,總督王在晉已然令錦衣衛將涉事的宗室藩王盡數緝拿入京,不日便能抵達京師。"

  "至于品秩稍低一些的宗室,則是當場處決..."

  說到最后,司禮監秉筆也是不由自主的將聲音降低了少許,畢竟那些宗室也算是"皇親國戚",身份頗為棘手。

  "倒是果斷。"聞言,朱由校的臉上升起了一抹捉摸不透的笑容,雖然早在前兩年,新的"宗藩條例"便已然明發天下,規定當地官府有資格審問宗室的權利,但似王在晉這等直接大規模處決宗室的,還是第一次。

  估計等那些朝臣們知曉之后,又會引來一番新的攻訐了吧。

  "幾位愛卿如何看。"

  又是沉默了少許,案牘后的天子終于將目光自手中的奏本上移開,轉而放在了身前顯得局促不安的幾名朝臣身上,尤其是才剛起復不久的內閣首輔方從哲。

  "陛下,依老臣愚見,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陜北民亂當以雷霆手段,即刻鎮壓。"

  "對于聚眾造反的百姓當只誅首惡,從眾者發放路費,遣散還家。"

  朱由校的話音剛落,坐在眾人前列的首輔方從哲便是毫不猶豫的起身說道,因為情緒過于激動,其臉上的褶子都是擠到了一起。

  陜西民亂爆發的根本原因本就是當地官員貪贓枉法,百姓們已然不堪重負,故而才行此大逆不道之事。

  如若朝廷仍像平定建州女真那般采取趕盡殺絕的態度,定會令得局勢進一步惡化,故而只誅首惡,方才是上上之策。

  方從哲話音剛落,兵部尚書孫承宗便是起身拱手說道:"陛下,首輔所言甚是,陜西局勢錯綜復雜,當以懷柔。"

  身為掌管天下軍馬大權的兵部尚書,孫承宗深知如今陜北軍陣的現狀如何。

  前段時間恭順侯吳汝胤奉旨出京整飭邊鎮,不也落了個悻悻而歸的下場,甚至還一定程度上導致了士卒嘩變,從而為日后的"亂匪"埋下了伏筆。

  如若朝廷對那些亂軍采取趕盡殺絕的態度,定然會進一步激化當地百姓和朝廷的關系,更有可能導致土生土長的士卒嘩變。

  "戶部的銀子可還夠?"

  聞言,天子的臉上已然沒有露出半點表情,只是不置可否的點了點頭,轉而朝著一旁的戶部尚書畢自嚴問道。

  "回陛下,陜西遠離中樞,征調糧草損耗太大,還是早日結束為妙。"

  聞聽天子點到自己的名字,戶部尚書畢自嚴便在暖閣中眾人殷切的眼神中緩緩起身,有些遲疑的說道。

  前段時間,王在晉入陜的時候,朝廷才剛剛撥了一筆銀兩和糧草,如今還不到兩個月的功夫,竟是又有狀況?

  "唔。"

  "既如此,便傳令王在晉,當以招撫為主,必要時可自行決斷,不必事事報于中樞。"

  "蘭州城中那些宗室藩王貪贓所得也不必押送入京,權當做百姓們的遣散費罷。"

  對于暖閣中眾位臣子的態度,朱由校沒有半點意外,現如今大明好不容易才呈現了些許"中興"之像,的確不宜大動干戈。

  更何況與狼子野心的女真建奴相比,陜西那些百姓的初衷不過是為了生存罷了,這本就是朝廷的過失。

  想到這里,朱由校的心中便是涌現了一抹慶幸,還好他為了確保萬無一失,提前將關寧鐵騎及天雄軍盡皆派到了陜西。

  有這兩支精銳騎兵在,又有孫傳庭的秦軍從旁輔佐,縱然有些許"野心家"不甘寂寞,朝廷也能迅速擊潰他們的野心。

  這一世,朱由校不會給"農民軍"做大的機會,張獻忠,高迎祥?倒是好響亮的名字。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