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血小說網 > 楊顯蕭可言 > 第200章 三法司考編
朝中的重臣對皇帝的改革并不會太反對!
因為這些改革并沒有沖擊到他們的利益!
而且皇帝的這些改革的確從正面上讓軍政都變得更加的強大和快捷,這對大臣們的工作也很有好處。
楊顯當然也明白這些。
改革從來就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應該是水到渠成,從淺水到深水逐漸遞進。
對于老皇帝而言,外戚是一個重大的隱患。
對于楊顯也同樣如此,而且這個隱患更大。
他現在這幾個老婆都沒有出身,問題自然不大。但前朝的外戚此刻更是強大。尤其是以莫棱為首的莫家集團,幾乎占據了朝堂三分之一的勢力。
楊顯說不忌憚那是不可能的。
但現在不可能解決,因為現在他們的利益是一致的。
不過分化等計策他早就開始布局了。
莫家最大的權勢來自軍隊,尤其是以前莫棱的十萬鐵騎軍,更是所向披靡。這十萬鐵騎軍雖然聽命朝廷,但莫棱在軍中的影響力何其的強大。
因此為了瓦解他的力量,楊顯便將軍隊全部推到了邊境上,因為暫時不能和南涼、蠻奴等開戰,便實行了軍屯制度。
讓莫棱統帥全軍,表面是大權在手,但實際上他掌控戍北軍的影響力是逐漸消減的。
更何況楊顯現在的改革加入了參軍。
參軍都由太監充當,太監和皇族先天就是一體的,所以忠心方面沒有任何問題。
從此以后,軍隊的思想建設全都由參軍來負責。忠于朝廷,忠于皇帝的軍人才能出人頭地。只要這樣的思想持續一段時間,軍人的思想自然就會轉變過來。
而且,軍隊的錢糧、器械、訓練等等,都不在由大將軍負責。
鉗制太多了,大將軍在想逼迫軍人和他一起造反,那幾率幾乎小的可憐了。
還有更重要的一點,真正和外敵作戰的軍人都在邊疆,天高皇帝遠,很難對京都造成影響。而楊顯新成立的衛戍軍才是一把真正的利刃。
衛戍軍主要的用途就是維護社會治安,討伐地方叛逆等職責。
衛戍軍指揮的職權在楊顯手中,兵部并沒有直接的指揮權。
因此如果莫家將來有什么異動的話,單就衛戍軍便可以將其震懾住。
楊顯雖然沒有太多的政治經驗,但畢竟見多識廣,一點點的改變最后足以將他們徹底摧毀。
翌日!
這天對北涼的三法司來說是一個無比重大的日子。
根據皇帝的政策,北涼三法司,也就是刑部、都察院、大理寺將進行官身考試。
這一次凡是通過官身考試的,就意味著你有了朝廷的編制,就如同科舉的士子一般,有了當官的基礎。
自從楊顯發出這個詔令之后,整個北涼捕快界都轟動了。
什么叫天降祥瑞,新皇帝的這個政策就是。
古代的捕快、捕頭看似很風光,但其實社會地位很低。更重要的是他們掙的太少。就以京都的捕頭而言,一個月薪水加各種補助什么的也不超過十兩銀子。
這還是京都,這還是捕頭。
更氣人的是,即便是捕頭,他們薪水全都來自上面的官員。如果哪天上官心情不爽了,薪水基本就沒了著落。
偌大的京都,想要養家糊口,這些捕頭、捕快等不搞點灰色收入怎么辦?
除去金錢外,捕快們基本和下九流沒什么區別,子孫三代沒資格參加科舉考試。
而現在不一樣了。
一旦考取了官身,即便是一個新人的捕快,一個月薪水也有二兩,更不用提級別更高的捕頭、總捕頭了。
更重要的是,有了官身后即便是上官也不能隨意開格他。
這一次,所有捕快終于能夠光明正大的挺直腰板了。
刑部尚書是翁左之。
他不僅是刑部尚書,還是委員之一。因為他的資歷最淺,所以一定要表現出自己的價值。
為了這次考編,他親自組織了刑部的人馬開始出考題。
因為楊顯單獨將三法司獨立出來,所以三法司內有點資歷的基本都直接轉成官身了。
這些人不用考就轉正,自然滿心歡喜。
所以為了這次考編也格外用心,無論是筆試還是面試都非常的嚴格、全面。
考試先從京都開始,有了經驗之后在推廣到全國去。
這天楊顯蒞臨考編現場。
前世的國考楊顯也見識過,古代人少自然沒那么夸張,但也是不可小覷。
楊顯看了一下報名的名單,竟然足有三四百人之多。
要知道,京都極其附近的捕頭、捕快等,只要稍微有點資歷的基本都直接轉正了。
“為何會有這么多人?”
楊顯有些不解。
翁左之笑道:“陛下,這次三法司考試,原本就有一些人。不過陛下有過旨意,只要有意愿的都可以參加。所以有些想成為官身的也參加了考試。”
不錯!
楊顯點點頭,考試就應該這樣。競爭足夠大,才能得到更好的人才。
“這是第一次,不過以后還是要有一些具體的規章制度,比如有緝捕經驗的優先,直系親屬里面京官超過四品的禁止參加……有過犯罪記錄的人不允許參加……”
翁左之連忙讓人記錄下來。
其實古代類似科舉一類的選材也是很嚴苛的,但這種嚴苛有時候比較奇葩。
“陛下,考試馬上就要開始了,是否要考生參見陛下。”
“不用了!”
楊顯擺擺手:“考前讓他們知道朕來了,說不定太過緊張。等這次考試結束后,所有錄取的人朕統一接見一次。”
楊顯站起身,隨著翁左之來到了考場。
第一天是筆試,考試內容基本都是北涼的國家律法。一般身為捕快一類的,基本對法律都比較熟悉。
不過讓楊顯覺得有些意外的是,如此之多的捕快等,不識字的竟然占了一大半。即便是識字的,能夠流暢讀書的也只有一小部分。很多只能寫自己的名字。
翁左之嘆了口氣:“陛下都看到了,針對這樣的情況,我們前三年的筆試都采用口答的方式,如果三年之后還不能識字就沒有錄取的必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