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血小說網 > 執掌武唐 > 234.第234章 孝道之論(下)
    畢竟,能夠思考的時間太短了,先出言闡述觀者思考時間更是要少上許多,而且天后之意不明,沉默觀望一番,才是最好的選擇。

    一時之間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久久的沉默在正堂內蔓延。

    “怎么?朕問的問題很難么?這么久也無一個人回答?”武后俏臉上露出了一絲淡淡的笑容,看似和藹可親,宛如一個慈祥的長輩,而不是權勢赫赫的天后。

    上官婉兒坐于武后側面之案提筆記錄,很敏感地察覺到了武后語氣中的那一絲不滿,要知道當初武后考校她的文才之時,她幾乎是想也不想便對答如流,才得到武后青睞,如今,堂內才子們個個緘口不言老城觀望,都不想當第一個發言者,自然讓武后大感不悅。

    上官婉兒暗自一嘆,卻不好開口提點,正在左右為難當兒,突然聽見一個清朗嗓音打破靜謐:“天后,微臣文學館棋博士陸瑾,有一淺薄之見,還請天后傾聽指點。”

    眼見終有人開口,且還是被自己寄予眾望的陸瑾,武后的笑容中多了一絲歡愉的味道:“陸卿何必謙虛,但說無妨便可。”

    “諾。”陸瑾拱手應得一聲,面上換作了一絲肅然之色,侃侃而論道:“從周朝開始,便將孝道作為“三德”之一,古書《爾雅》有言:‘善事父母為孝’。古之圣人更有‘百善孝為先’‘夫孝,德之本也’之說,從古到今,孝道便是貫穿儒家道德教化的核心內容,西漢之時,更確定以孝治天下的基本國策,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更是成為維人倫大道的最基本準則,然從南北朝五胡亂華開始,北方蠻族沖擊中原,華夏文化為之變革,在那高岸為谷,深谷為陵的年代,父弒子,子弒父之事屢見不鮮,儒家孝道為之淪喪,因此朝廷疲軟,士人乏力,面對北方胡騎肆掠,卻絲毫沒有還手之力。”

    聽到這里,武后長長的英眉猛然一挑,出言問道:“聽陸卿口氣,似乎認定儒家制度的崩塌,便是南北朝禍亂的根由?”

    陸瑾頷首言道:“儒家之學,乃盛世之學,治國之學,也是維持天下綱常道德之學,它崇尚真善美,摒棄假惡丑,東漢末年道德綱常敗壞,群雄割據爭亂不休,雖有司馬氏建立晉朝天下歸一,然而卻忽視了儒家綱常對世人的教化,以至于人心紊亂,兵戈不斷,而釀成晉朝衰落的“八王之亂”,正是因為孝道倫理的敗壞,以至于諸王爭奪皇權內斗不休,才被異族馬踏中原。”

    陸瑾頓了頓,繼續說道:“因此,微臣認為孝道在舉國大政中居于重要地位,只有人人識孝、人人敬孝,人人行孝,才能人心安穩社會安定。”

    一席話聽得武后連連點頭,更對陸瑾有此見識而贊嘆不已,此人眼光獨到高屋建瓴,以大政根本為起點,闡述孝道的重要地位,有此見識,修撰那本《孝經》應該不會是什么難事了。

    心念及此,武后微微頷首,言道:“陸卿此言,的確深得朕心,其余諸位,不知可有想好了說辭?”

    看到陸瑾之言得到了天后認定,郭元振心內大是不甘,在他看來,自己乃是新科狀元,任何 元,任何時候都應該是矚目所在,沒想到這陸瑾以區區陸博士之身,不論是在杏林宴還是眼下天后考校學問,都是穩穩力壓自己一頭,所有風采都幾乎被他搶去,如何不令郭元振又氣又惱,心里面更是說不出的妒忌。

    此際見到天后發問,郭元振再也忍不住了,拱手言道:“天后,草民郭元振也有一言,請天后指點。”

    “狀元郎請說。”

    郭元振正容頷首,清了清嗓門侃侃而論,身為狀元的他,自然有著不錯的真才實學,一席話更是說得武后連連點頭不止。

    其后,解琬,陳子昂、陳浩三人也根據孝道,闡述各自觀點,然而都是有些千篇一律,老氣橫秋,再無任何新穎之說。

    及至考校完畢,武后稍事勉勵了一番便起駕而去,也沒有對幾人文采作任何評點,反倒是上官婉兒稍事點評了幾句,然都是淺說即止,不涉重點。

    離開翰林院后,陸瑾也沒有返回文學館,就這么出宮而去,與之同路的還有陳子昂。

    從翰林院出來的那一刻,陳子昂情緒似乎就非常的低落,看似非常的悶悶不樂。

    陸瑾心知他因為考校之事心情不佳,有心安慰他一番,微笑言道:“子昂兄,時至午時,咱們不如找個地方喝酒閑聊,你看如何?”

    陳子昂勉力一笑,頷首言道:“好,七郎之言某自然從命。”

    ※※※

    午后東市,繁華而又熱鬧,坐落在長街交匯處的賓滿樓更是賓客如云,喧囂陣陣。

    自從上次金效白在賓滿樓做東宴請后,陸瑾就喜歡上了這里。

    不僅僅因為賓滿樓菜式獨到,口味美妙,更為重要的是陸瑾喜歡此地鬧市取靜的風雅之氣,能夠在此飲酒閑聊,實乃非常不錯。

    尋得一間幽靜雅間,房內三面皆墻,一面臨窗,角落置放著綠油油的盆栽草木,居中處一張寬大的食案,陸瑾和陳子昂對案而坐,美酒佳肴陣陣飄香。

    默默不語地連飲數杯下肚,陳子昂黧黑的面容上飄出了一絲紅色,沉沉地吐了一口酒氣,言道:“七郎,待過幾日,我便要離開長安,返回蜀中了。”

    陸瑾聞言,心頭不免為之一驚,放下酒杯問道:“子昂兄不是要考取功名么?眼下已是夏天,離朝廷開科已經不久,為何卻要返回蜀地?”

    陳子昂苦澀地笑了笑,望向陸瑾的目光中不免有些復雜之色:“不瞞七郎,這次科舉失敗,其實某一直非常不服氣,總認為是知貢舉裴炎從中搗鬼,然而這段時間細細想來,特別是見過七郎才學之后,才發現自己學問見識當真是非常淺薄,今日武后考校文學,你面不改色的侃侃而論,某卻觀點陳舊,言語飄忽,不得要領,如此才學,何其淺薄也!”說罷,舉起酒杯一飲而盡,又是一聲長長喟嘆。

    陸瑾陪得他飲得一杯,心里面卻不知道如何勸說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