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血小說網 > 重回七零被最猛糙漢寵到腰軟池皎皎顧錚 > 第290章 遇上真記者了

顧錚沒往更殘酷的說,以宋薛兩家在軍區和覃市的經營,稿子投出去就是石沉大海,掀不起一絲浪花。
宋參謀長是老領導了,當年也是頂著槍林彈雨,硝煙和鮮血才走到如今這個位置上的。
可不知從什么時候起,他軍裝之下的土壤不再純粹,黑與白的界限也模糊了。
陳磊現在經歷的,五月戰役中的顧錚也經歷過,付出的代價更重更痛。
可錯綜復雜的關系和被抹除干凈的痕跡,注定只能由他一個人背負。
顧錚心緒起伏,他強迫自己揮散那段血腥昏暗的記憶,凝視著池皎皎,冰寒的眼底慢慢暖起來。
小媳婦真的很像一個小太陽,大膽張揚,明媚熾熱。
如果沒遇見她,他不敢想象自己的生命會多么糟糕。
其實池皎皎打從一開始就沒考慮軍區報和覃市的報社。
不是怕宋薛兩家阻攔,而是擔心鬧出的動靜不夠大,達不到她想要的效果。
“既然這兩家報紙投不了,那就換一家唄,我看首都幾家報社、出版社就很不錯。”
池皎皎投稿的念頭可不是心血來潮,之前去首都,她特意了解過報社、雜志社收稿的標準和流程。
財迷嘛,當時必然是沖著錢去的,后來得知這年頭投稿沒有稿費才偃旗息鼓,不然她能寫到主編桌子上信紙堆成山,寫到報社破產。
見顧錚沉默著沒說話,池皎皎靠近,伸手戳了戳他的胸口,“怎么,不相信你媳婦我的文字功底,不看好我當這個土記者?”
顧錚輕輕捉住她的手,在掌心捏了捏很快放開,“沒有,我只是在想有沒有認識的在報社工作的朋友。”
他迅速把認識的人在腦海里過了遍,并沒有從事相關工作的。
“不用找人,”池皎皎想匿名投稿,沒打算多個中間人來暴露自己,“這次特大臺風舉國關注,報社肯定急缺新聞稿,我這里可是一手消息,他們沒理由拒絕的。”
沒監控沒證人,孫美云一口否定,加上宋參謀長撐腰,陳磊的問題其實并不好解決。
既然解決不了問題,就只有解決制造問題的人了。
宋參謀長以權壓人捂住陳磊的嘴巴,那她就用這個時代最有影響力的喉舌,把真相,以及宋參謀長差點耽誤臺風預警的事講給全國人民聽。
也讓他提前幾十年感受一下輿論的力量。
池皎皎不知道此刻自己輕點下巴,笑瞇瞇盤算的樣子,像極了躡手躡腳繞后準備偷家的小松鼠,毛茸茸尾巴一搖一晃。
很可愛,又有些賤兮兮的囂張。
顧錚垂在身側的手指捻動,忍住捏她臉頰的沖動,想了想,還是沉聲同她商量:
“陳磊的情況我會向上級打報告,如果宋參謀長真的犯錯誤,方師長和其他軍區領導不會包庇,他們會還陳磊一個公道。”
“媳婦兒,我知道你是好心為陳磊打抱不平,方法也沒錯,只是有些……”
“有些什么?劍走偏鋒?”
顧錚覺得這個詞很貼切,劍走偏鋒,是奇招,卻也容易傷到持劍人,他私心并不想小媳婦牽扯進來。
池皎皎目不轉睛地看著顧錚。
老古板接受不了這種法子,沒有耍大男子主義,而是耐心溫和地溝通,這一點她非常滿意。
但她決定要做的事,誰也改變不了。
“顧錚,我們來打個賭吧。”
“看是你層層上報討公道有用,還是我劍走偏鋒一擊即中。”
不等男人開口,池皎皎就霸道地單方面拍板,“就這么說定了,賭注還是答應對方一個要求。”
顧錚眼里閃過無奈,答應了下來。
不要錢的相機就是香。
池皎皎跟在顧錚身后,抓拍了幾張他帶領士兵修繕房屋的照片,又順路去了趟海邊,拍攝漁民船只受損的情況,素材收集的差不多了才往家屬院走。
出乎她意料的是,居然有人跟她想到一塊兒去了!
回去的路上,遠遠就看到三個穿呢料外套、皮夾克的男人帶著攝影設備站在薛家振對面。
雙方你來我往,交談甚歡,穿皮夾克的男人還拿鋼筆在本子上記錄著。
這是遇上真記者了,“土記者”池皎皎腳步一轉,走到一面墻后。
臺風天輪渡停航,后山唯一一條進出海島的軍區專用道路也因山體滑坡被阻斷,戰士們不眠不休地搶修,今早才恢復通行。
這三個記者來得可真及時呢,不知道的,還以為是有人提前聯系好的。
池皎皎站在墻后等了一會,直到有戰士跑過來把薛家振叫走,她才出來,狀似無意路過那三名記者跟前,停下腳步,目光警惕地打量他們。
“你們干什么的?這里是軍事重地,不好隨便拍照的,你們不會是特務吧,我可要喊人啦!”
皮夾克一驚,連忙道:“同志你誤會了,我們不是特務!”
“那你們是誰,有介紹信嗎?拿出來給我看看。”池皎皎說話那叫一個理直氣壯。
皮夾克和兩名同事相視笑笑,從衣服口袋里拿出證明。
“同志,看你穿著應該是隨軍軍嫂吧,警惕性可真高,不過你放心,我們不是特務,我們是報社記者,是特意過來采訪島上部隊和漁民受災情況的。”
池皎皎湊近仔細看了他們的介紹信,果然,是覃市日報的。
她換上笑臉,“原來是記者同志,剛才不好意思啊。”
“沒事兒,我們都理解。”
“你們要搞采訪應該上東邊去啊,那邊受災最嚴重,一營有個姓顧的營長也在那,聽說這次臺風顧營長和他愛人可立大功了!”
皮夾克一聽來了興趣,“怎么立功的,同志你能不能給我們講講?”
話音方落,池皎皎就注意到旁邊個子稍高的男同事用手碰了碰皮夾克的胳膊。
皮夾克轉頭看他,小聲道:“就聽聽,又不寫進稿子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