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血小說網 > 重生北魏末年 > 第八十三章 策略
  高澄的惱怒并非沒有緣由。

  ‘名師大將莫自勞,千軍萬馬避白袍。’

  陳慶之的名號太響亮了,這讓初出茅廬的小高王有種趙括面對白起的既視感。

  為了穩妥起見,才自作主張命人招侯景合兵。

  也罷!羯奴不來就不來,哪怕我高子惠尚且不如趙括,但你陳慶之也不是白起!

  高澄立即招來眾將往帥帳議事,掃過麾下一張張英武的面孔,小高王瞬間有了底氣:

  先鋒大將高敖曹,陷陣殺敵,驍勇遠勝陳慶之。

  更有堯雄智勇不遑多讓。

  慕容紹宗為我主持中軍。

  就連未來的北齊三柱石之一的段韶,都只能甘當陪襯。

  陳慶之、斛斯椿、獨孤信,你們三個一起上吧,我高子惠何懼!

  小高王狗仗人勢,心底自然安穩,暢想麾下大將同心御敵后,高澄輕咳一聲,向眾人問策道:

  “陳慶之由江陵出兵,領一、兩萬人北上,諸將以為我該如何應對?”

  高敖曹輕蔑道:

  “河南無名將,遂使豎子成名,敖曹愿領本部為大都督破之。”

  一番話雖然沒什么營養,但是忠勇可嘉,高澄聞言贊許了一番。

  他能明白這些大將對陳慶之的不服氣。

  趁著北魏大軍前往河北、青州分別平定葛榮、邢杲的時機,一路長驅直入,占據都城洛陽,成就不朽功名。

  這樣的機遇,怎么不讓他們眼紅。

  渡江三千里,一路順通無阻,無遺鏃之費,只在滎陽城下死傷五百余人,氣得梁軍將士三百人向元灝請求誅殺滎陽守將楊昱。

  在元灝的勸說下,梁軍只將楊昱麾下將校三十七人盡數處死,剖心而食,反倒放過了楊昱。

  至于攻破滎陽后,大破元天穆三十萬大軍,這個數字聽聽就好,就像北伐途中丘大千的七萬大軍一樣。

  但肯定是與元天穆戰過一場,并且大勝,否則元子攸、爾朱世隆等人不至于倉惶出逃,投奔爾朱榮。

  高澄認為陳慶之最值得欽佩的是他敢于以七千人渡江北上,孤軍深入的勇氣。

  “陳慶之,當世名將,高將軍莫要輕視。”

  贊許高敖曹的忠勇之余,高澄還是勸說了一句。

  高敖曹冷哼一聲,不再說話。

  慕容紹宗此時站出來道:

  “大都督何不屯師新野城下,待陳慶之勞師北上,士卒疲憊之際,或可半道掩殺,或可以逸待勞,與他正面廝殺,都是上上之選。”

  高澄聞言點頭,果然不是高敖曹這種陷陣沖鋒的大將,這個圍點打援的主意很不錯。

  但高澄并沒有急于做決定,他將目光看向堯雄,希望聽聽這位將來兩次擊退陳慶之的大將意見。

  堯雄注意到了高澄的目光,他沉吟片刻道:

  “末將以為慕容長史所言半道設伏,恐怕難見成效。”

  瞬間將場中眾人的目光都吸引了過去。

  高澄問道:

  “為何?”

  堯雄解釋道:

  “我等南下,身處敵境,荊州多平地,大軍又如何深入荊州設伏,而不被察覺。”

  高澄聞言了然,又問他有何計策。

  堯雄繼續道:

  “末將有兩策,其一正如慕容長史所言,以逸待勞,憑堂堂正正之師,以勇取勝。”

  話未說完,高敖曹就忍不住贊道:

  “正該如此!”

  高澄鼓勵道:

  “堯將軍請繼續。”

  “其二,末將以為大都督可以命侯景繞道南下,進攻梁人北方重鎮白茍堆(今河南正陽),陳慶之必然回援,三荊外無救援,破之易也。”

  堯雄獻策道。

  高澄心中了然,歷史上陳慶之圍攻南荊州,堯雄行圍魏救趙之策,猛攻白茍堆,促使陳慶之回師,但救援不及,白茍堆被堯雄攻陷。

  這條計策具有極高的可行性,高澄當即下令,明日一早,全軍南下圍困新野,以逸待勞。

  再命人往侯景處傳信,命他放棄東荊州,轉道攻往白茍堆。

  若是陳慶之回師,高澄還可掩殺在后,平白得一些糧草輜重。

  眾將散去,只有段韶留在帳中。

  “大都督何故輕視于我?”

  高澄撓著頭,不好意思地笑道:

  “孝先莫怪,是我急于破敵,這才忽略了你。”

  又墊高了腳,摟著段韶肩膀問計道:

  “孝先可有計策教我?”

  段韶卻道:

  “堯將軍所言甚善,我亦深以為然。”

  高澄的笑容僵在臉上:那你究竟在抱怨什么。

  也許猜到了高澄心中所想,段韶解釋道:

  “如今軍中四將領兵,以我最為年幼,無論有無計策,子惠都應該問詢我的看法,否則旁人必然輕視于我。”

  高澄聞言恍然,認真朝段韶一拜,說道:

  “孝先今日又為我上了一課。”

  段韶卻側過身子,不愿受禮:

  “我與子惠本是表親,又情同兄弟,當然要為你拾遺補漏。”

  兩人相視而笑,那份朝夕相伴的情誼,始終銘記于心。

  太昌二年(公元533年),二月十七。

  高澄領軍南下直逼新野城,然而出乎他料想的是,斛斯椿居然果斷棄了新野,渡河南下。

  這讓慕容紹宗與堯雄所說的圍點打援之計,難以見效。

  高澄正在漢水北岸,猶豫是否渡河之際,派往侯景處的信使傳來回報。

  侯景言稱與獨孤如愿交戰甚急,無暇抽身進攻白茍堆。

  這下子可真讓高澄明白什么叫計劃趕不上變化。

  心里又給侯景記上一筆,高澄也不愿再望江興嘆,命令慕容紹宗領部眾四處搜羅船只。

  終于在二月二十一,渡過漢江,進逼斛斯椿所守襄陽城。

  高澄在襄陽城北二十余里安營,廣派哨騎,搜尋陳慶之大軍的下落。

  二月二十三日,陳慶之領一萬五千部眾抵達襄陽城下,依城下寨。

  一場延綿多日的春雨打斷了高澄以逸待勞的計劃,兩方各守營寨,暫時相安無事。

  帳外大雨淅瀝,高澄聚將議事,帳中卻獨獨少了堯雄的身影,渡河的大軍也沒有堯雄三千部眾,以及段韶麾下一千騎卒。

  高澄問向眾人:

  “我意堅守營寨,諸位以為如何?”

  高敖曹神情不悅,撇過頭不愿說話。

  慕容紹宗與段韶卻出言贊同。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