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血小說網 > 重生北魏末年 > 第二百三十五章 哀榮與廩膳
  陳慶之的憂慮并非沒有道理,鎮守魏梁邊境的他,對北方傳來的消息遠比建康敏感。

  過去一年,東西兩魏都有很多動作,彼此模仿抄襲。

  出于連弱抗強的原因,陳慶之對西魏變法圖強樂見其成,但由于兩魏之間的體量差距,注定只會將兩者之間的實力差距越拉越大。

  任何一次由統治階級推動的變法改革,出發點都是穩固自己的統治。

  毫無疑問,因籌備科舉而暫時停下改革腳步的高澄,至少目前來說,做得很出色。

  如果說,過往高氏在關東的統治稍顯粗放,具體表現為高歡在晉陽擁重兵威懾,委派心腹任職州郡長官,但對地方真正能有多少控制力?

  高澄以強國為目的,推行改革,他一系列的政令在不滿一年的時間里,暫時還看不出對國力有多少增幅,但確實實現了高氏對關東統治的精耕細作。

  當高氏徹底整合東魏國力,陳慶之能夠想象據有三河地區2000余萬人口的東魏政權能夠爆發的能量。

  建康權貴安于享樂,坐鎮江陵的陳慶之卻如坐針氈,他數次向蕭衍請命北伐,并非之前的小股部隊摸獎,而是梁魏邊境的全線聯動。

  至于大舉北伐的耗用,這并不是自己應該關注的,自有建康城中滿朝公卿處置。

  然而在西魏被堵死在關西的情況下,蕭衍并不愿意獨自硬撼東魏。

  他要有這份心氣,也不至于連續放過河陰之變、爾朱榮身死、高氏建義,四年內北方權力三次更迭的機會。

  用一個詞來形容蕭衍的心態,得過且過。

  有宇文泰在北方吸引仇恨,實在堅持不住,他再輸些血,補給一波,在梁魏邊境鬧騰出一些動靜,使東魏不敢全力西進。

  打定主意要在江南坐山觀虎斗的蕭衍,怎么可能會答應陳慶之的請求。

  壯志難酬,陳慶之長吁短嘆之余,也終于得到了一個好消息,南荊州刺史源子恭病死于洛陽,行南荊州事張亮被扶正,繼任南荊州刺史一職。

  關于張亮,陳慶之了解不多,通過北方探子傳回的情報,這人之所以受到高歡、高澄父子的信任,最重要的原因是他忠于事主。

  爾朱兆在北方遭人唾棄,但并不妨礙世人推崇張亮的忠誠。

  陳慶之并不清楚張亮的能力,只知道對方受高澄之命,組建了兩萬鹽兵,如今正在冀州受婁昭操訓。

  但在他看來,無論如何,張亮也比不過老將源子恭。

  源子恭一生征戰,無論是平定羌、氐叛亂與各地民變,屢立功勛。

  鎮守梁魏邊境后,先后兩次擊退南梁名將夏侯亶,而胡智達等南梁八將又領命犯境,也是源子恭領軍斬殺胡智達,生擒監軍閻次洪。

  高澄把這樣一位功勛卓著的老將放在南荊州,與侯景共御陳慶之,讓陳慶之只能在豫州尋找突破口,結果沒想到堯雄更是一個硬茬子,東魏西征之際,陳慶之在豫州治所懸瓠(河南汝南)城下損兵折將,撞得頭破血流。

  如今源子恭病死,陳慶之也重新將目光由豫州轉向南荊州。

  全線聯動需要蕭衍批準,但若只是針對南荊州的小打小鬧,陳慶之完全可以自主。

  他并沒有急于進犯南荊州,而是選擇靜待時機,同時廣派密諜,探聽張亮消息,試圖摸清自己的對手。

  源子恭彌留之際的時候,高澄得知消息,親自去往源府見他最后一面。

  哪怕早有心理準備,真到了這一天,送走了源子恭,高澄還是表現得難以釋懷。

  他親自為源子恭主持喪禮,向天子上疏,請求追贈都督三荊二豫諸軍事、驃騎大將軍、尚書左仆射、荊州刺史。

  以源子恭十七歲的嫡長子源彪承襲臨潁縣開國侯,并將源彪招入大將軍府擔任幕僚。

  對于源子恭其余諸子也多有賞賜,如源文瑤,授襄城縣男;源文盛,授新城縣男。

  高澄與源子恭真有這么深的感情嗎?

  說實話,并沒有,洛陽之變后,源子恭歸附高澄,并立即隨他出兵討伐占據三荊的斛斯椿與獨孤信,之后一直鎮守南荊州,在公務之外,除了寄過七雙麻鞋,兩人少有往來。

  高澄的悲傷與賞賜,大部分都是做給自己親信看:

  源子恭都能得到如此哀榮,更何況是他們。

  在置辦了喪禮后,高澄并未急著重新投身公務,而是派人往虎牢關傳信,命段韶安排好北豫州軍政事宜,火速歸洛。

  時間進入四月,中書令段榮的身體狀況越來越差。

  高澄登門探望的時候,曾經記憶里身形雄壯的段榮已經形容枯槁。

  也許,一如歷史,段榮熬不過五月,高澄這才急著將段韶召回。

  讓他陪段榮走過最后一程,是高澄唯一能為姨父與表兄所能做的事情。

  小高王最關注的科舉,第一階段縣試于三月底開展,四月初成績張榜公布,到四月中旬,段韶回洛以后,各地縣學入學情況也全都呈送給了高澄。

  正如他先前預料,同樣是準備九月底的州試,世家大族子弟不屑于進縣學,而入學的,也大多是貧窮學子。

  高澄之所以要統計各地入學名單,正是要為州縣官學的生員們發放廩膳,每人月給廩米六斗,補給生活。

  但他的米糧也不是大風刮來的,朝廷政令明文規定,廩膳只有入學第一年能夠領取。

  高澄無需討好這些讀書人,他發放廩膳的初衷是為了替進入縣學、州學的貧困生員們緩解生計,讓他們專心備考。

  畢竟縣試與州試之間僅有半年,而州試與京試之間,也只相隔半年。

  供養他們一年時間,也足夠這些人支撐到明年三月底的京試。

  若不得中,無論卡在州試還是京試,離下一場都有三年,這些秀才、舉人在舉業上的壓力并沒有科考期間那么重,也應該自食其力,通過謀事來養活自己。

  值得一提的是,高澄放開官吏參與科考的行為,僅只這一屆,往后科舉一律不準官吏棄職再考。

  防的就是舉人在京試落榜后,立即求任吏職,等考前再棄職。

  晚上還有,等下先吃飯。

  感謝書友鄧彬怡的打賞。

  (本章完)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