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血小說網 > 重生北魏末年 > 第三百五十四章 十五年春 (5000)
  作為齊王最忠實的狗腿子,元孝友在高澄停留信都的兩天里,鞍前馬后,可謂是片刻不離身。

  高澄去往滄州的當天,更是哭得不能自已,哀嚎著不知何時才能再見王顏。

  雖然在青年表演藝術家小高王看來,元孝友在表演上用力過勐,可怎么說人家也是一個郡王、一州刺史,能把臉皮全給丟了,只為討自己歡心,心底無疑還是感動的。

  尤其是看到全城百姓唱著歌頌自己的童謠,送出城外十里,高澄對元孝友在冀州的治理更是滿意,若非囊中羞澀,少不得要賞賜一筆金銀。

  不過在元孝友看來,能與高氏結親已然是最好的獎勵,他家世襲王爵,比不得高陽文穆王元雍富可敵國,但也不缺那點賞賜。

  至于曾經豪奢的高陽王一系,如今日子確實比較拮據,沒辦法,誰叫小高王娶了元靜儀、元玉儀兩姐妹,作為高陽王府的女婿,分點家產不過分吧,前任高陽王如今還在孫騰府上當奴仆咧。

  高澄離開冀州前,特意往渤海郡去了一趟,在祠堂拜祭自己祖父高樹、曾祖父高謐、高祖父高湖等人,并在祠堂中為父親高歡立起靈位。

  隨后,他又趕去高翼墓前,親自為其清掃,并由溫子升代為作祭文,這等事跡自然而然會傳到高乾、高慎、高敖曹、高季式四人耳中。

  做完這些,他在渤海郡蓨縣(河北景縣)暫住一宿,期間會見了一眾高氏族老,與他們相談甚歡。

  翌日即啟程,向東去往滄州。

  信都建義,高澄曾與姨父段榮搭檔治理過滄州一段時間,但在此地的民眾基礎可就遠不如冀州,畢竟當初裁撤大量州郡兵遷來滄州煮鹽,為他們分配田畝,也的確損害了當地人的利益。

  隊伍行到滄州治所饒安(河北山縣)城外十里處,高澄指著一片空地炫耀道:

  “此處便是當年高敖曹將軍安營所在,當時高乾刺史迎父王東出,高將軍以婦裙羞辱高刺史,孤那時才滿十歲,便與高季式二人來此,將其勸回信都,助父王成就霸業。”

  一眾恭維聲中,高洋面容苦澀,高澄十歲便能建功,自己年已十六,卻一事無成,注定要空度余生。

  車駕繼續前行,行滄州事張曜在高澄繼任齊王以后,就被扶正為滄州刺史,高澄抵達饒安,卻不入城,而是帶上張曜繼續向東前往海濱鹽場。

  滄、瀛、幽、青四州煮鹽,共設鹽灶2666座,滄州一州之地卻占了半數以上,計有鹽灶1484座,年產鹽余觴,利潤之巨,足以讓高澄馬不停蹄前往巡視。

  他倒不是信不過張曜,當初韓軌在瀛洲爆發貪腐窩桉,一應幕僚府左,僅有張曜一人清白,高澄就是看中了他的廉潔,哪怕張曜當時資歷不夠,依舊以他為行滄州事,代行刺史之權。

  今日匆忙去往鹽場,只不過是急著看一看新法試驗結果。

  ….高澄清楚制鹽有兩法,即煮鹽法與曬鹽法,煮鹽法主要用于井鹽產區,而曬鹽法主要制得海鹽,。

  曬鹽法相較于煮鹽,具有產量高、成本低、鹽結晶大、無需人員時時看管等優勢。

  之所以當初在沿海地區煮鹽,而非曬鹽,主要是身為文科生的高澄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畢竟歷史上的曬鹽法是到了宋金時代才出現,但真正取代煎煮之法,卻是在清朝光緒年間,對于曬鹽法的具體過程,高澄兩眼一抹黑。

  當時整頓鹽政、提升官鹽產量已經迫在眉睫,沒有時間讓高澄命專人反復試驗,便有了四州煮鹽一事。

  此時,距太昌六年(537年)五月高澄下令傍海煮鹽已過四年,這期間高澄從未放棄過對曬鹽法的試驗,其實早在太昌七年(538年)就已經通過曬鹽法獲得海鹽,只是由于技術原因,效果還不如煮鹽。

  又過兩年,在受命試驗曬鹽的鹽匠們群策群力,以及高澄時不時提出指導性意見之下,曬鹽技術逐漸完善,鹽匠們終于試驗出了溝灘之法:

  即‘近海豫掘土溝,以待潮入,溝旁堅筑曬池,九層或七層,自高第下,潮退,兩人繩緊柳斗,戽溝水入第一層池中,注滿曬之,然后放入第二層池,則又灌首池使滿,次第放至末池,投石蓮試之,蓮直立,鹵成矣,于是趁晴曝一日,即成鹽。’(清,王守基,《鹽法議略》)

  高澄收獲此法,當即下令時任行滄州事的張曜以此制鹽,在洛陽時,曾收獲張曜奏疏,大贊制鹽新法,耳聽為虛,眼見為實,高澄迫不及待地要前往海濱鹽場看一看。

  行至興建不久的曬鹽場,入目便是一堆堆白茫茫的鹽山正由人裝運,準備送往洛陽。

  高澄找來鹽場負責人詢問產量,得知若是天氣好,日光足,每日畝產可得200斤。

  饒是高澄知道曬鹽法的高效與便利,也足足吃了一驚,更別提隨行眾人。

  每日畝產200斤,成本相較于煮鹽更是微不足道,大家都明白,一旦曬鹽法鋪開,一場關于食鹽的價格革命,就將打響。

  哪怕是薄利多銷,朝廷的轉項收入也要遠高于從前,畢竟過往二十萬九千余觴的官鹽產量僅僅只能滿足軍國所需,民間的巨大市場因為產能問題,只能讓渡于私鹽。

  此法不僅惠國,更是惠民,畢竟食鹽可是剛需,人不能沒有食鹽,就像大魏不能沒有齊王。

  高澄領著一眾文武官員在鹽場待了一整天,今天日頭正好,他們親眼見證了曬鹽場里,一畝地產出200余斤食鹽。

  眾人再無疑慮,紛紛向高澄稱賀,在接受眾人祝賀之余,高澄當即草擬政令,于沿海各州開設官辦曬鹽廠,命人送回洛陽,交由門下省審核,待審核通過,再由尚書省執行。

  不止如此,高澄甚至當場寫下奏疏,為試驗出溝灘之法的鹽匠們賞賜鄉男爵位,甚至哪怕國庫一窮二白,還要從齊王府庫里拿出賞銀,為他們酬功。

  ….身為現代人的高澄深知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他也希望能以此作為榜樣,號召更多的匠人們開動腦筋。

  回到饒安城里,高澄興致不減,甚至難得荒唐一回,在接風宴上,多飲了幾杯后,就著絲竹管弦,與伎女們共舞。

  歌舞伎們見齊王親自下場,一個個熱情奔放地展現著自己妖嬈的身姿,只不過高澄雖醉,卻還是保持了一份理智,并未做出酒后亂性之事。

  當夜還是依照順序,宿于元明月的房中。

  元明月本就到了虎狼之年,高澄又被歌舞伎們撩撥得火起,自是一夜無眠,第二日啟程時,坐在車駕上的高澄甚至直不起腰來。

  巡視隊伍由滄州北上行至瀛洲,瀛洲刺史張德興是高澄一手從民間提拔上來,能力、品行無從挑剔,高澄與他仔細交代了曬鹽事宜,等朝廷正式發下政令,一定要用心辦理。

  只在州治趙都軍城(河北河間)歇息了一夜,便啟程北上幽州,由于東北方向的遼州并不在高澄的行程之中,遼州刺史張亮便領兩萬鹽兵先行趕往州治薊縣(天津薊州區),迎候高澄。

  太昌十年(541年)五月二十七,高澄在幽州刺史高乾、遼州刺史張亮的陪同下檢閱鹽兵,并正式廢棄鹽兵這一名號,改為遼兵。

  期間,高澄還隨側室盧娘前往范陽,專程拜祭自己岳父,盧氏北祖大房前任主事之人盧道虔。

  而此前齊王為高翼掃墓的消息,也早已被高乾知曉,對此自然是感激涕零。

  畢竟高澄對他們兄弟確實沒得說,高季式甚至因為高慎曾念叨過幾句李昌儀,而對著自己二哥揮拳相向。(225章)

  高澄在范陽與盧氏族老們宴飲時,為元氏之子,五弟長樂郡公高浟與盧氏嫡女訂下婚事。

  這一趟出巡,宣揚威儀、體察民情之余,就是利用諸弟與士族的聯姻,拉近彼此間的關系。

  高澄為弟弟們尋門閥大族聯姻,自然也會防一手,比如等他們稍長大些,便都留在洛陽任閑職,就算真要外放,也得與他們岳家隔個天南地北,免得真的鬧出什么亂子來。

  在幽州短暫逗留以后,高澄并未再北上巡視北疆六州,他倒是有心重回故土,畢竟自從五歲那年隨父母南下河北就食以來,他便再未看過故土風光。

  只是北疆苦寒之地,難以供給出巡大軍,便只好打消這個想法,由幽州向西南方向的定州行去。

  昔日三父鎮河北的盛況,隨著姨父段韶病逝,舅父婁昭調往長安,如今只剩了姑父厙狄干獨鎮定州。

  只是遠遠望見出城相迎的厙狄干,高澄便下了馬車,領上一眾兄弟與兒子,當著定州官民的面恭敬向厙狄干見禮,并嚴肅對諸弟說道:

  “阿爺臨終前曾教導孤:‘厙狄干,鮮卑老公,必不相負。’孤時刻謹記在心,不敢忘懷,你們當以恭順之心侍奉姑父。”

  ….說罷,又對高孝章、高孝瑜道:

  “你二人亦是如此,若敢有一絲不恭,休怪為父不念父子之情。”

  這番話把厙狄干聽得老淚縱橫,高歡之死對于他們這些人老一輩的人來說,傷感不亞于高氏諸子,若沒有真感情,又怎會置生死于不顧,追隨他艱苦創業。

  如果說在其它地方,都是刺史侍奉高澄,到了定州治所中山(河北定縣),則翻轉過來,貴為齊王的高澄在中山的三天時間里,晨昏定省,不問政事,一心侍奉厙狄干與姑母樂陵君。

  消息流傳出來,時人感慨:齊王侍奉姑父母尚且如此,又何論雙慈。

  當然,被扔在洛陽的婁昭君暫時還不知道這件事,否則非得氣炸了不可,至少在洛陽時,自己這兒子別說晨昏定省,能隔個三五天來請一次安,都算得上是稀罕事。

  高澄不問定州政事,完全是對姑父厙狄干的信任,他在定州安插的探子,也只是盯緊了博陵崔氏與清河崔氏。

  入中山的當天夜里,在厙狄干舉辦的宴會上,高澄為六弟常山郡公高演、七弟平原郡公高渙分別與赴宴的清河崔氏、博陵崔氏兩家嫡女訂下婚事。

  雖說原本是沖著高孝章、高孝瑜來的,但得了高演、高渙的親事對于兩家人來說,也勉強能夠接受。

  為高演安排清河崔氏這門婚事,高澄也曾有過疑慮,可轉念一想,自己與高洋不死,高演便只能安心當個弟弟。

  提防高演,是自己意外身死,高洋該操心的事情,自己又擔心個什么勁,難道清河崔氏還會跟著沒有兵權的高演搞事情,真要這般智短,早就消亡在歷史的長河中。

  至于博陵崔氏,高澄是真不敢給自己兒子安排親事,畢竟崔暹、崔昂、崔季舒,三人都是他在政務上的好幫手。

  因此才有了嫡弟高演配清河崔,倒把庶弟高渙配了更受重用的博陵崔。

  他這人就這樣,沒兒子前,一心想要一個兒子安穩人心,等真有了三個兒子,又開始防起了他們,也就現在年紀小,等再過些年,處境估摸著也就比高洋要好一點。

  也不知道高孝章、高孝瑜以及剛出生的高孝琬,甚至還未出生的子嗣,誰會是未來熬老頭大賽的最終優勝者。

  由定州南下便是河北最后一站,相州。

  相州刺史杜弼為官清廉,又是個工作狂,眼里揉不得沙子,北魏年間,在洛陽做御史時,曾有過‘臺中彈奏,皆弼所為’的事跡,有這樣的刺史,高澄也不曾過問相州政事。

  不過在鄴城時,他聽聞鄴縣此次縣試,有一名十一歲的少年中了秀才,不禁大感好奇。

  其余地方不是沒有比這更年幼的秀才,畢竟縣試題目不算太難,但這可是在鄴縣,河北最精華之地,就競爭激烈程度來說,在北方各縣之中都算是數一數二的存在。

  ….但他終究沒有召見那位少年,畢竟府試將近,據說此人也只是將將過線,位列榜單尾部,還是莫要打擾了他復習的心境。

  由于殷州被相州與定州拆分,趙郡李氏也被劃入了相州行列,高澄去往鄴城途中,還特意在李魚川住了兩日,只不過沒再為諸弟與李氏安排姻親,光高澄自己就娶了李昌儀、李祖猗、李祖娥三女,哪還需要用再作聯姻。

  故而,哪怕趙郡李氏在宴席上帶了許多適齡女孩出席,高澄卻絕口不提婚事。

  畢竟高歡一共也才生了十一子,如今只剩了第八子高淯、第九子高湛、第十子高湜、第十一子高濟四人還未婚配,用一個少一個,可得省惜些。

  高澄離開河北走的是太行八陘中的滏口陘,這是當年他與段韶、斛律光往河北聯絡士族走的道路,也是八陘中地勢起伏最小,最好走的一條道路。

  沿途高澄沒少與兩兒子提起段韶、斛律光年少時意氣相爭的趣事,這般父子其樂融融的景象,估計也就這幾年時光了。

  大軍走出滏口陘,行至漳水河畔,高澄來到昔日高歡與爾朱兆殺白馬再立盟約的地方,為了取信爾朱兆,高歡將他給拉了出來,那是自己第一次演戲,演技略顯浮夸,但當時才十歲的自己涕淚橫流,居然也騙過了爾朱兆那個憨憨。

  高澄逆走高歡東出路,與高孝章、高孝瑜提起高氏建義的種種,各類陰謀詭計毫無避諱,他防備兒子是真,培育兒子也是真,總要有個保險,畢竟人有旦夕禍福。

  這世上哪會有人為了防備兒子,便把他們培育成不知人心險惡的傻子。

  真要有兒子在高澄重重防備下,憑借自身才智還能翻盤,高澄也認了,大不了爽快下詔遜位,學李淵做個太上皇,一個勁地在后宮里面造人。

  能有這本事的人,估摸著也干不出弒父的事來,畢竟這種人都愛名聲,你說是吧,李二鳳。

  高澄渡過漳水時,還在與兩個兒子感嘆高氏建義是有天助,當初他們剛剛過河,漳水便暴漲,沖斷了河橋,以致隨后領輕騎追逐而來的爾朱兆只能隔河喊話,又只身乘扁舟渡河,希望把高歡勸回。

  最終卻只能眼睜睜看著高歡領二十萬六鎮百姓與晉州舊部東去,留下爾朱兆在河對岸罵罵咧咧地回了晉陽。

  高澄渡河北上,抵達晉陽后,照例在并州刺史潘樂的陪同下檢閱晉陽兩萬胡兵,期間自然少不了各類愛兵如子的表演。

  當然,小高王還是有底線,如吳起那種為士卒吸膿瘡的事情他可干不出來。

  從軍營中離開,高澄問起了他最關心的田畝狀況,短期內遷走這么多并州胡,他最擔心的就是田地荒蕪。

  好在并州人煙本就密集,遷走并州胡后,不僅沒有造成田地荒蕪,反而是空出了大量田地,讓原本不能按照均田制規定數額實授的漢人們,獲得了他們應有的土地。

  三河地區,尤其是河北,承平多年,人口大幅度增長,高澄在巡視期間也確實發現很多地區無法按照均田制所規定的數額為民眾分配田地。

   .

  我怎么可能是曹賊提醒您:看完記得收藏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