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血小說網 > 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經沒了 > 第43章 鳴甲東征
  長沙城外,瀏陽河南岸,再往南十幾里是昭山,相傳東周時期,周昭王姬瑕親率六師南征荊楚,結果出師未捷,死于山下深潭。

  而今,大明第十八帝,光烈皇帝朱由榔手擎天子劍,站立在六匹白馬拉拽的戰車上校閱三軍。

  光復中軍八師和光復前軍三師一同匯集,密密麻麻十余萬人,旌旗招展、衣甲鮮明。

  就在剛剛,朱由榔的東征詔書正式下達

  以中軍八師加前軍三師為北路軍,光復中軍都督李過為北路招討使,劍指江西。左軍四個師和海軍為南路軍,光復左軍都督李定國為南路招討使,北逼閩浙。

  朱由榔隨北路軍一同行動,這個人事安排還是經歷過不少深思熟慮的。

  經過一年多的磨合,朱由榔對于自己麾下將帥的性格和能力都算有了初步認識。

  李定國是那種“孫吳衛霍、韓白李岳”般的名將,用兵最為天馬行空、無拘無束,對于戰事主見極強,故而比較合適讓他獨領一軍在外,如果自己跑到李定國那邊,反而會讓他有所顧忌,無法發揮。

  李過則不同,他原本是李自成的侄子,不過兩人年齡差不多,故而感情要好,甚至還救過李自成的命,起事后,李過也一直是李自成團隊中的核心人物,外號“一只虎“。

  這位年過四旬的老成統帥,性格沉穩、剛毅,是那種敦厚、正直,善于團結部屬并且忠心耿耿的統帥,在作戰方面四平八穩,謹慎小心,非常適合作為主力部隊的統帥,將十余萬堂堂正正之師交給這樣一個將領,朱由榔十分放心。

  光復軍將士們以營為單位列成一個個三千人大方陣,每個大方陣又以哨為單位列為小方陣。

  陣列前兩排士卒,全部頂盔摜甲,手持刀矛,在陽光反射下寒光凜凜。

  武備局除了武器和火器生產外,同樣也制造了大批甲胄,再加上之前桂北一戰繳獲的大量滿清精良鎧甲,經過改裝修復后便可以使用,眼下明軍的披甲率已經達到四分之一,在這個年代,已經不是小數字了。

  對于甲胄的使用,隨著軍制改革進一步完善,也不像以前那般亂糟糟的。

  占人數三分之一的火銃手不用著甲,甲胄基本上主要由站在最前排的長矛手、刀牌手配備。

  按照光復軍《陸軍操典》規定,作戰時以哨為單位列成百人小陣,無數小陣可以拼成大陣,而陣列最前方的刀盾、長矛手直面敵軍沖擊,是最危險也是最精銳的近戰士卒,幾乎全部披甲,將士們私下喜歡叫他們“排頭兵”,軍中正式稱呼是“陣鋒”。

  朱由榔站立在馬車上,睥睨瀟湘大地江河交錯的平闊原野以及軍容整肅的光復軍將士,每經過一個方陣,就會舉起天子劍示意。

  無數心潮澎湃的士卒隱隱約約看到高聳龍纛從自己陣列前經過,單膝跪地,高呼萬歲。

  將士們以右拳錘擊左胸,兩三萬副鎧甲的甲片碰撞在一起,聲如悶雷。

  “愿得燕弓射大將,恥令越甲鳴吾君!”

  “出征!”

  北路軍分為兩個部分,前軍劉體純、馬進忠、劉芳亮三個師由前軍都督同知趙印選統領,直接扭頭向東進攻袁州府,首當其沖的便是門戶萍鄉。

  其余大部跟隨朱由榔、李過北上岳州、武昌,在那里和督造了一年戰船的蔣挺匯合,沿長江東進,圖謀沿江重鎮九江。

  “陛下,自光烈元年八月以來,岳州共計造內河樓船一百七十,小船四百二十艘,可載軍士四萬五千人。”

  蔣挺仔細稟報道

  新造的船只里,主要是平底福船、鳥船、沙船等內河排水量不大的船只。

  內河船只不同于海船,一方面排水量較少,而且多為平底,由于不會遇到大風暴和海水長期腐蝕,制造起來也沒有海船那么麻煩。

  朱由榔點頭

  “夠了,可以架炮嗎?”

  “可以,大船均可架炮!”

  隨后,大軍將輜重、大炮裝到船上,部分士卒上船,部分士卒沿岸行進。

  朱由榔所在坐船是全軍最大的一艘,這些船只的設計制造都是專門請了鄭氏的老船工參與,海船和內河船只的制造并不是完全不相同的兩條技術路線,準確來說,是初級與高級的關系,能夠造出優良海船的工匠,制造內河大船也不過是小菜一碟。

  明黃色龍纛飄揚在船帆中間,浩浩蕩蕩往九江方向而去。

  清軍方面早就知道了明軍即將來攻的消息,故而早在朱由榔剛到湖廣、江西邊界的興國州時,戰斗就已經爆發。

  首戰是一個叫做武家穴的江邊集鎮,此時原本繁榮的市集早已逃亡一空,清軍第一支阻擊部隊與明軍前鋒碰撞在一起。

  先鋒是中軍第六師總兵焦璉,此人在兩廣素以勇悍聞名,親自帶著十余艘小船,搶灘登岸,三百精銳裹甲銜刀,向清軍營地殺去!

  李過中軍見戰事已起,親自指揮二十艘載炮大船,沿江排列,放炮猛轟!

  一百多門火炮一齊輸出炮火,這支不過四千人的清軍綠營成為了明軍新式火炮的第一個試驗品。

  “砰!砰!……”

  硝煙翻騰,火光吐射

  新式火炮的射程遠遠超過了對面清軍手里,用來岸防的弗朗機。

  并且和火銃一樣,野戰炮也采用了定裝彈藥的方法,根據試驗結果,不同射程裝配不同量的藥包,大大加快了火炮裝填速度和射擊準確度。

  雖說這些野戰炮本是為了陸地野戰設計的,并非船炮,但依舊展現出不俗威力,朱由榔至少敢肯定,這些火炮的性能不會比當初桂林城頭的葡萄牙火炮差。

  半個時辰的輪番轟擊,將對面的岸頭營地全部犁了一遍,雖然沒有造成太大殺傷,但卻對士氣造成沉重打擊。

  隨后焦璉一聲疾呼

  “突!”

  三百多甲士下船,用鋒利的刀刃把涌過來的清軍殺出一個口子,而后岸邊更多船只先后登陸,從這口子里突進去。

  五百多火銃手開始列陣,通條、藥包、射擊,上千次訓練之后已經形成了肌肉記憶,不斷重復同一動作。

  炒豆般的槍聲回蕩在岸頭,清軍一開始還寄期望于盡快摸上去,與對方近戰搏殺,沒想到明軍的火銃射速實在嚇人,經過長期訓練再配合定裝彈藥,至少比傳統火銃的射擊速度快了三分之一。

  “不要怕!沖過去!只要沖到跟前他們的火銃就成燒火棍了!”

  短短百余步距離,清軍至少留下了兩百具尸體,等他們終于頂著彈雨沖到對方前面不遠,等待他們的,卻是一片雪亮刺刀……

  戰事膠著在一起,越來越多的明軍下船登岸,一個時辰后,最后一千多清軍選擇繳械投降……

  東征第一戰,殲滅清兵四千人,大軍繼續沿潯陽江東進,船帆、旌旗遮天蔽日,岸上的部隊也不含糊,數日間拔除了清軍數個沿江據點,占領了瑞昌縣城,城中士紳百姓夾道相迎王師。

  與此同時,袁州府方面,湘贛門戶之間的萍鄉西部,稱為插嶺關,明清雙方的血腥爭奪也拉開帷幕……

  譚泰面色陰沉,對著手下諸將道

  “豫親王的意思是,明軍來勢洶洶,必須將敵阻在九江和袁州境內,不出一月,江北的鄭親王和四川的肅親王便能全面進取湖廣,切了朱由榔的后路!讓他進退不得!”

  “傳令給王得仁!和穆圖布前往贛州增強防守,切不可讓李定國趁機鉆了空子,袁州方面,何洛會將軍親自領兵出鎮。”

  “其余人等,與我共同守備九江、南昌,豫親王的援軍不日便能抵達!”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