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血小說網 > 朱厚照:朕的廟號最次也得是圣宗 > 第711章 地方上的財務問題(中)
  官員越多,利益沖突和胃口也就越大。

  各級截留的理由也是千奇百怪。

  省這一級,必須要有相應的督察下放才行。

  但如果下放了督察,那省級分權單位,就等于擁有了相應監察擴張,和元代的中書省又有什么區別?

  而且,省里頭疼的是戶廳,其他的衙門不見得會怨聲哀哉,相反他們還是利益分配者呢!

  “來人。傳旨,著令各級巡撫,兼領戶廳布政使職位,標兵人數縮減至一千人。

  加左布政使,督掌刑廳,準許緝拿犯罪的巡撫標兵。

  加右布政使,督掌商廳,負責省內個體公司營業注冊情況。”

  朱厚照還是決定,放權一點給各級巡撫。

  戶廳布政使的位置給了,相當于財權給了,相應的原本給的兩千五百人的標兵人數,縮編至一千。

  然后左布政使管刑廳,鉗制巡撫標兵肆意妄為。

  右布政司督掌商廳,主要負責民營企業,官營、皇室企業什么的,會有鎮守太監委員會進行協調,商廳只能負責督察,以及打小報告。

  至于剩下的衙門,大多都是邊緣或者直轄衙門,尤其是農部、工部這些,現在還在全國一盤棋的建設之中,朱厚照不可能放權。

  所以這批布政使,都是直接從中央各部下派外放的。

  不過給了這些權力,巡撫要是還跟自己哭窮,那就是無能了。

  畢竟州府的戶局,縣的戶房、鄉鎮戶署,就不信沒有小金庫可以調查。

  除此之外,朱厚照想了一陣后決定,進一步降低農業稅征收比。

  “全國范圍內,粗糧種植三十稅一、精糧種植五十稅一。商稅種類細化,部分初級原料、初級加工業增加百分之一到十征收。

  比如桑蠶養殖、苧麻等經濟作物種植加征在百分之五以內,繅絲、紡織等初級布匹工業稅種加征在百分之五以上,百分之十以內。

  有經過二級加工的產業,比如成衣、印花布、罐頭制作、鋼鐵加工等等行業,減征百分之五至百分之十。”

  朱厚照又一次對初級加工品加稅,要逼迫地方鄉鎮,開始卷深度加工業了。

  不過這么一降一提,其實成本根本沒降多少,反而是讓地方勞力更加勞累了。

  但這就是對于勞動剩余的壓榨。

  畢竟鄉鎮老百姓既然都喊出了為自己干活比為國家干活要好,那就別怪朱厚照讓他們知道,國家必須一體,否則人人自掃門前雪,到底是交通便利地區賺得多,還是崎嶇難行的山區賺得多。

  路不修、橋不建,還想賺錢?

  要是有人說,路不通,外邊的東西進不來,我壟斷了不是更好?

  呵呵!

  真的不進行毒打,怕不是不知道道路交通也是成本優勢的一部分?

  等到外邊卷得差不多了,帶著高運輸費用都無法阻擋的便宜物品來傾銷了,到時候看你在山里還能笑到什么時候。

  壟斷和傾銷是雙刃劍,但對于大明朝廷而言,都一樣,無所謂的。

  朱厚照很清楚,想要國家一直保持穩定發展,產業升級是必須的。

  既然東南又開始卷起來了,那就對東南的輕工業開始扶持。

  東南的地理環境和格局,注定了他們適合輕工業發展,而重工業留在北方也是必須的。

  一來戰略縱深寬闊,二來資源分配上也是北方更多,三來朱厚照要準備進行嶺北長城計劃。

  北方必須有基地支撐擴張。

  至于北方輕工業,做好差異化競爭和先期技術積累就行。

  比如羊毛紡織、冬衣、皮衣、畜牧業、這些品類的深度耕耘。

  至于后續,還需要調整鐵路建設和港口建設,畢竟有一帶一路的作業在前,不抄白不抄。

  海運對于接下來的大明運轉,還是很重要的。

  東南注定會崛起,自己也只能一下子逆著天時地利而來,拿著東南作為奶牛,補充一下北地開發的需求。

  不能一直阻攔的,否則東南一旦逆反,絕對會給大明造成不可逆的傷害。

  總之,堅持一帶一路的基本方針,大明以神洲之地,重新塑造世界格局,打造一個大的共同市場,自己比后世的新中國有更多的騰挪空間。

  政治上,大明可以利用藩王,打造新的“周朝”。

  經濟上,朱厚照不打算采取阿美的貨幣政策,也不打算采取蘇聯的經互會固化各地的生產,而是打算采用市場+計劃的策略。

  走到地圖前,朱厚照看著“供銷社全國分布圖”,上邊每一個大大小小的點,都代表了一座座供銷社。

  他打造的供銷社,全都是皇室財團的背景,很多都跟著驛館一起建設。

  主要負責協調道路交通不變的地區物資交易問題。

  這些地方,會對應發放一些票據,需要拿著票據和金券來購買商品。

  基本上能保證基本的生活需求。

  至于對方的金券怎么來?

  這個很簡單,趕集的時候將山貨帶來驛館,然后驛館這邊會搭建集市平臺。

  會有行腳商帶來緊俏商品,也可以賣給供銷社。

  供銷社這邊有皇室財團在支撐,擁有天下來源最廣泛的消息。

  朱厚照也培養了一批太監,專門負責對各地的物產進行分析,相當于是“大數據分析”,只不過是人力的。

  大概算完各地的需求,掛出需求給山里的供銷社。

  山里人將供銷社需要的東西拿來,換取金券,或者賣給行腳商。

  然后供銷社統一轉運,或者賣給行腳商去轉運。

  說白了,供銷社的職能,是商業信息平臺、物流中轉節點。

  弱化了很多非必要風險,將更多風險轉移給行腳商去承擔。

  順道兼顧山區物價的平抑,讓更多人沐浴于皇恩之下。

  至于供銷社每年要虧多少?

  朱厚照能笑著告訴你,那是前幾年運營的時候不怎么熟悉,現在調整運營方式之后,供銷社每年能給他帶來超過兩億元的流水。

  兩億!沒錯,就是兩億!

  不是兩百萬,也不是兩千萬!而是兩個億!

  信息的交易,是很恐怖的生意!

  山區附近的供銷社,會專門拍賣“官府信息”、也會“協理信息交易”,不保真,分檔次收費。

  什么獨家資訊、大眾資訊、小報資訊。

  所以拍賣的起拍價不會太高,但幫助行腳商進行信息交易的手續費,卻是一個細水長流的生意。

  但對于行腳商來說,信息的交互很重要的。

  他們到處跑,接觸的底層是很多,不管是官府的需求,一些外地的公司緊急來料需求,還是地方志怪,甚至一些細節,只要有心人分辨得清楚,那都是一樁樁好買賣。

  而行腳商們缺的就是消息來源,供銷社和驛館,可以聯手提供這些消息來源。

  驛館背后有廠衛主要負責軍事、貪腐這類的調查。

  而供銷社主攻商業信息,行腳商們沒有信息來源,可以來供銷社買小報、可以一厘一個問題咨詢本地情況、五厘一本本地的風土人情、一毫一本本地物產志異。

  朱厚照親自鋪開信息交流平臺,目的根本不是為了壟斷,而是彌合地方差距,打造統一大市場。

  至于商品賺錢的地方,一般是在城市平民區內,供銷社能提供低于市場價,高于成本價的商品,雖然限購,但能打擊劣紳豪商囤積居奇,順道減輕平民生活成本。

  這一切,都是賺錢的生意,流水多,也意味著配合銀行,供銷社背后還能放貸。

  未來供銷社可以鋪設到藩屬國去,然后拉攏各地底層百姓,讓他們對大明心生神往,恨不得以大明為家。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