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血小說網 > 霸王! > 第六十四章治理江東的政治、經濟、貨幣制度
  拿下了吳縣之后,孫策沒有任何耽誤,立即開始推行治理。

  孫策先任命顧雍擔任吳縣縣令,隨后又親自請張昭坐鎮在吳縣,總攬政務。

  可以說孫策麾下最才干斐然的三位賢臣中,有兩位投入了這方面的事宜,只有張纮留在營中,幫孫策治理軍務。

  不過任何時候要治理、開發一片疆域,都少不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入。

  正好孫策剛擊敗了揚州牧劉繇,所以張昭在總攬政務之后,率先就進行了一番府庫清點。

  在清點完成之后,他親自帶著大量的府庫名冊來到孫策府上,準備進行詳細的匯稟。

  孫策的府邸并不在吳縣城邑之中,而在城邑西南的苑囿當中。

  吳縣可不是石城縣那種小土城,雙方的差距幾乎堪比長安跟新野的差距。一個恢宏浩蕩、繁華整潔,一個逼仄簡陋、土里土氣。

  吳縣從春秋之時,就開始興起,吳王興建了大量宮苑在太湖之中。包括長洲苑、梧桐園、吳宮后園、姑蘇臺、虎丘、鹿苑等等一系列苑囿。

  到了大漢,私人莊園興起,吳縣的地方官吏就開始在府署之中修建園林。吳郡郡府不僅威嚴壯闊,內部也是園林別致,山水秀麗。

  而豪強則更一直是這方面的忠實愛好者,他們在太湖旁興建的苑囿沒有面積約束,簡直是這個時代莊園之極致。不僅有充滿秦漢壯麗風格的殿堂閣廊,還有面積廣闊的附屬園林,甚至因為地廣人稀,還有大片像鹿苑這種規模的獵場。

  孫策現在住的這片苑囿就叫梧桐苑,頗有種梧高鳳必至,花香蝶自來的韻味。此前是劉繇部下一名大族的家產,但劉繇潰敗,許貢奔逃,這戶大族畏懼孫策清算,所以便捐棄城郭,率部南投了。也不知道是跟許貢一樣投奔嚴白虎了,還是像其他豪族逃竄到會稽郡去了。

  戰亂導致的田宅荒廢絕不是少數,這種被遺棄的田宅,孫策最近清點出許多。與之對應的田籍也非常多。

  孫策見到張昭,主動笑著開口:“我見子布面容,便知有喜事要告我。”

  張昭驚訝了一瞬間,問道:“我有面容何不同于往日嗎?”

  孫策眉毛一揚:“當然有,子布向來面容嚴正。今日卻腳步輕快,面容春風得意。若不是喜事,那難道是放蕩無涯?”

  “哈哈哈!”張昭忍不住撫頷大笑。他是由衷的喜歡跟孫策相處,跟孫策的關系不僅僅是君臣,還有著仿佛親密摯友般的輕松。

  當然,江東很多人才都這樣,非常親近孫策,跟孫策關系很好,但跟孫權關系就比較疏遠。除了張昭,最典型的就是虞翻。

  因為孫策性情闊達,又喜歡笑著講話,談吐幽默,所以虞翻跟孫策關系莫逆。

  孫策要派他去許都進貢,他死皮賴臉的也要留下,將自己自比為孫策府中寶貝,如若拿出去給別人看,被別人留了下來,豈不是讓明府少了自己這個賢良的輔佐,無論如何都要留在孫策身邊。

  孫策聽完都被逗笑了,笑著說:“行吧。你不去就不去吧。”

  當然還有張纮,他出使許都,曹操欲加以厚恩,補侍御史,遷九江太守。但張纮一直思念孫策舊恩,以疾固辭,無論如何都要返回江東。

  大笑過后,張昭坦率承認:“倒不僅僅是喜事,亦的確堪稱昔日落魄已去,今朝得意思無涯啊。將軍可知如今府庫已經清點出多少物資?”

  “愿聞其詳。”

  張昭立即打開冊文:“將軍敗劉牧于曲阿,朱府君敗許貢于郵拳。州治、郡治皆納入將軍麾下。在曲阿得糧四萬余石,在吳郡得糧兩萬余石。合計共谷糧七萬兩千石。”

  孫策微微側目,沉思著緩緩開口:“才七萬石糧食,看來劉正禮此前在揚州亦統治未深。”

  要知道歷史上袁術僅是給沛相提供軍糧就給了十萬石。從劉繇這七萬石糧食來看,他的統治穩固程度也沒有超過袁術太多。

  張昭認可的點頭:“江東地廣人稀,多豪強、宗帥,劉使君占據江東只有兩年,既要守御長江,又要安穩郡縣,必然無法深耕地方。”

  “故我以為將軍若欲定江東,首要之務在于得人。能威服地方,使豪杰心安,疆域晏然。則吳郡將旬日之內,百業俱興。”

  孫策眼光一亮,驚喜的看向張昭。

  張昭的這個建言,可以說是一改孫策對封建士大夫只會德化教民、農業墾殖的印象。

  他對孫策安穩吳郡的第一個建議居然不是什么興德化而服遠,復墾殖而除饑饉之類的傳統思維。

  而是建議孫策興軍事,而威豪杰,恢復吳郡治安,使疆域之內晏然平寧,從而實現得人之助。

  所謂的得人,自然是得豪強之助。

  等疆域平寧之后,豪強們自然不會再聚集大量部曲,武裝死守在塢堡之內。

  只要他們走出來,參與貿易,那吳郡不用開始生產,僅憑他們儲存的財富,就將迅速從戰亂凋敝的風貌恢復成生機勃勃的模樣,甚至連郡縣饑饉的困窘都能得以解決。

  這就涉及到財富的分配和貿易了。

  就看這梧桐苑的壯麗和廣袤,孫策就一直相信,當今天下不是沒有財富,只是財富大部分都在豪強手里。

  要知道魯肅輕財好施,一個只有部曲數百人的小豪強,家中都能有八千石糧食。

  吳縣境內的豪強,甚至整個吳郡境內的豪強,塢堡之中必然有大量的糧食囤積。劉繇統治不深,根本無法從他們身上榨出大量的財富。

  只要商業復興,必然會有大量財富從豪強塢堡中流出,實現江南經濟的繁華。

  孫策鄭重的對張昭斷言:“子布所言,我深以為然。其他各縣先暫且不提,吳縣這可是江東繁華之地,參差上萬戶人家,縣內豪強十余家。哪怕這一個縣穩固下來,豪強走出塢堡,部曲來城邑貿易。亦能成就一片繁華盛景。收購幾萬石糧草易如反掌。”

  孫策是絕對相信吳縣的經濟潛力的。這可是后世歷朝歷代最繁華的地區,是整個中原的經濟中心。

  吳縣境內這些豪強,如果能將部曲組建成商隊,每天貿易往來,數十支商隊每天出入往來,吳縣經濟就有了繁華的雛形了。

  張昭認真的說道:“此即我欲對將軍所言的第二件事。朱府君慷慨非常,將吳郡府庫盡獻,財政度支,完全交由將軍支配。目前合計曲阿、吳郡以及牛渚營地各處府庫,共有黃金兩千余斤,白銀四千余斤,錢約九千萬,布帛七千余匹。”

  “我聞管仲言,國多財則遠者來,地辟舉則民留處。這些金錢布帛,府庫堆積只是守財而。若將軍欲繁盛吳郡,當先將這些金錢散出,買進賣出,才能引得吳縣各豪強前來貿易。”

  孫策鄭重起身,站在張昭面前,贊道:“子布,實乃我之仲父啊!管仲輔齊桓公,興齊霸業。子布治江東,能興江東財貨,必將使其成為王霸之基業!”

  諸葛亮常自比管仲、樂毅。其才干如何,孫策還沒見過。但孫策常將張昭比為管仲,今日是真見其才了!

  “國多財則遠者來,地辟舉則民留處,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這是《管子》中最重要的理論。

  這一理論和張昭所言,都符合孫策的價值觀,要想發展商業,首先得往市場里投入一筆龐大資金。

  但是張昭有一點,孫策并不認同。

  孫策開口,跟張昭探討道:“國多財則遠者來,這倒是不假。可子布以為這區區兩千余斤黃金、四千余斤白銀和七千多匹布帛才能算作多大一筆財富?足矣招徠多少豪強?若金銀布帛,全部耗盡,又當如何?”

  張昭有經世濟民之才,聞言立即猜到孫策言下之意:“將軍是說錢貨不通之事?”

  孫策非常鄭重的點頭:“我雖然對經濟了解不多,但亦知道,若是沒有貨幣,商品經濟必然規模有限。全靠以物易物的商業往來,不僅水平低下,亦限制了繁華發展。”

  張昭手捋須髯,微微頷首:“將軍所言,乃國之常情。自董卓霍亂朝政,錢貨不通久矣。如今亂象之下,想要復通錢幣,恐怕不易。”

  孫策陽光爽朗,笑著說道:“這無妨,我從未想過一夕之間,便改易此困境。我們可以錢貨并行,先在小范圍施行。”

  “錢貨并行?”

  孫策解釋道:“如今通行的貨物無非兩種,其一是布帛,其二是谷糧。”

  張昭點頭:“洪范八政,食為政首。一曰食,二曰貨。這衣食住行四項,前兩者乃是民生要務,關乎百姓生死,州郡平寧。”

  孫策笑著說道:“那我們就鑄造新幣,持幣便可到官府兌換布帛或者谷糧,子布以為此項錢貨是否可通?”

  張昭認真思考了一下,鄭重頷首:“民生饑饉,若持幣到官府便能兌換谷糧,不論如何民間都會一試。”

  孫策反倒擺了擺手,說道:“民間如何且先不管,新幣我還未打算直接在州郡發行。”

  “那將軍是打算?”

  孫策沒有直說,而是問了一個其他問題:“我營中將士及工匠安置情況如何了?”

  張昭也沒有著急,從容回道:“將軍只率將士及工匠萬余人從歷陽開赴至吳郡,這些青壯行進開拔皆十分順利。如今程校尉及凌司馬正在以水路從歷陽及牛渚營將百姓男女萬余人遷往吳郡。”

  魏蜀吳三國都干過遷百姓數萬口到自己麾下的事情。

  這個組織能力,當下還是能完成的,孫策并不擔憂。

  他倒是對另一件事比較感興趣:“如今水軍共有多少艦船?”

  張昭翻了幾頁,找到剛統計好的數據:“將軍東據長江,收流合散,營中所有船只大小共四百余艘。每次往返可運輸三千余人。”

  每次運輸三千余人,不用一個月,就能將孫策部下男女萬人從歷陽、牛渚營一帶轉運到吳縣。

  尤其這里面的歷陽難民,呂范在歷陽開倉放糧,有壯男、壯女各數以千計,在歷陽已然安置不下,正適合運送到吳縣與將士一同安置。

  所以孫策笑著對張昭問道:“將士、工匠、難民皆欲安家立業,子布以為其安家之本是什么?”

  張昭若有所思,他才可經邦,很快就將這一切的脈絡聯系起來:“將軍是打算給將士和工匠分發新幣,讓其持幣自行到官府兌換所需糧食、布帛?”

  沒錯!

  這就是孫策一直醞釀的改革貨幣之法。

  如今大漢積重難返,天下貨幣亂成一團,如果在原有體制內修修改改,孫策這點實力投入進去,完全是杯水車薪。

  所以他干脆不破不立,另行一種新的貨幣。

  孫策自信的說道:“我們不再推行五銖錢,半兩錢之類按稱重計量的銅錢。而是推行新幣,統一為江東通寶,貨幣等值通行,不再計重稱量,改按數字計算。”

  “我打算給士兵、工匠皆發放薪俸,一名士兵月俸150錢。然后錢價以糧為錨定,一石谷糧30錢。”

  孫策確定這項貨幣制度可以推行下去的,因為這幾乎就是簡化版的糧票、布票制度。

  但他又對增強孫策實力有其他幾項非常重要的意義。

  首先就是這成倍數的放大了孫策的后勤實力。如果按大漢通行的俸祿制度,給一名縣令發糧一個月一百石,一名士兵發糧一個月五石。

  孫策目前的后勤儲備,只發兩個月的俸祿就被清空了。

  但事實上,無論縣令還是士兵根本都用不了這么多的糧食,他們取回家中也是儲存起來。

  只要讓他們相信,拿著新幣到官府曹司就必定能兌換到相應的谷糧布帛,他們就能夠逐漸認可新幣的價值。

  在這種情況下,更多的錢糧布帛都還保留在了官府手中。在實際上,等同于孫策手中掌握了更多的財富。

  而另一方面,這亂世當中,谷糧和布帛也是堪比金銀的硬通貨。以這兩樣作為江東通寶的錨定物,可以產生跟金本位一樣的效果,膨脹官府手中的財富總值。

  只要新幣能夠在吳縣境內流通,就一定會豪強、商隊逐漸認可其價值。

  孫策的目的很簡單,只要新幣暫時可以通行,哪怕在吳縣境內小范圍的通行就足夠了。

  一個穩定且運行良好的貨幣體系,必然會逐漸淘汰江東其他貨幣。

  孫策對此有絕對信心,因為其他郡縣境內,貨幣體系都已經崩潰,處于錢貨不通的狀態,他們拿頭跟吳縣的經濟體系對抗?

  而如孫策和張昭所言,構建江東政治、經濟甚至貨幣體系的關鍵,目前都在于軍中,在于軍中上萬名將士。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