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血小說網 > 大明:皇兄你就安心的去吧 > 第25章 四川秦良玉
  四川夔州府,石柱宣慰司。

  已是深夜,這座近些年才剛剛修筑的小城漆黑一片,唯有位于城中的宣慰司衙署燈火通明。

  天啟元年,為了表彰石柱宣撫司秦良玉忠心為國,經由皇帝朱由校親自下令,將宣撫司擢升為宣慰司。

  行至宣慰司正廳,四周的陳設雖然簡單,但卻與中原大相徑庭,反倒是一副傳統夷族裝扮,就連角落懸掛的刀兵也是造型獨特,并非傳統意義上的刀劍,而是上首帶刃的長桿。

  正廳上首做著一名身著傳統夷族服飾的婦人,瞧上去約莫五十余歲,常年的領兵作戰令其皮膚黝黑,身上有一股不怒自威的氣勢,令人噤若寒蟬。

  此時官廳中氣氛頗為冷凝,除卻的上首婦人之外,還有幾名漢子并肩而坐,驚疑的目光中帶著一抹憂色。

  興許是受不了官廳中愈發壓抑的氣氛,一名面容與上首婦人有幾分相似的青年終是忍不住拱手說道:"母親,我石柱土司忠心耿耿,天子有詔自是當應詔進京,只是水西尚有強敵窺伺,不可掉以輕心。"

  "若是沒有母親于四川坐鎮,只怕老賊安邦彥聞訊之后便會卷土重來,我等數年的努力一朝便會浪費一空。"

  "不若由母親坐鎮石柱,兒子奉旨進京,向天子當面闡明我等難處,相信天子也不會過于苛責。"

  興許是心中著急,青年說話的聲音竟是比往常時候大上不少,四川當地官兵及貴州官兵也沒有被其放在心中,話里話外頗有些不屑一顧之意。

  聽得此話,其余幾名漢子也是下意識的頷首,紛紛出聲附和:"姑母,兄長言之有理,眼下貴州局勢未定,姑母不可輕舉妄動啊。"

  瞧了瞧官廳中的幾名子侄,坐在上首的婦人滿臉欣慰之色,只不過仍是在眾人失望的眼神中,擺了擺手:"我秦家世受皇恩,天子有詔,豈可坐視不理。"

  "遑論先帝猝然長逝,新帝正是左右無助之時,我秦家更不能置身事外。"

  一語作罷,才剛剛有些熱切的官廳再度安靜了下來,剛剛出聲附和的幾名漢子臉上涌現著毫不掩飾的憂色,唯有坐于上首的婦人臉上露出了一抹若有所思的神色。

  她接到的詔書可不是僅代表著皇帝一人意愿的中旨,而是經由內閣"披紅"的圣旨。

  天子在圣旨中清清楚楚的寫明,令四川宣慰司秦良玉領麾下白桿軍進京面圣。

  眼下西南戰事已然告一段落,遼鎮又剛剛取得了"寧錦大捷",看似風雨飄搖的大明似乎呈現了"中興"之像,京師之中的天子是如何說服那些文官,令自己率兵進京呢?

  想到這里,年逾五旬的秦良玉便自嘴角涌現了一抹若隱若現的笑容,眼神也是變得深邃許多,這位幼齡即位的天子手段當真不凡。

  如此看來,皇位更迭對于風雨飄搖的大明來說非但不是一樁禍事,反而有可能是"中興"的苗頭。

  "既如此,兒子這就下去安排,順便派人與四川巡撫知會一聲。"

  眼見得自己的母親主意已決,最先出聲的青年便是微微一嘆,作勢便準備離去。

  只不過當提及到四川巡撫的時候,其眼眸深處卻是閃過了一抹微不可查的厭惡之色。

  因為前任巡撫朱燮元要回鄉給父親服喪的緣故,朝廷自中樞派遣兵部尚書張鶴鳴為新任四川巡撫,總督四省軍務,負責招撫水西安氏。

  也不知是不是覺得大勢已定,這位張大人剛一到任,便是推翻了前任巡撫朱燮元定下的諸多計策,對于水西土司的招撫也由招撫賊酋安邦彥父子變成了招撫水西宣慰使安位,對于幕后主使安邦彥只字不提。

  基于此等原因,本是準備向朝廷投誠的"水西安氏"再度蠢蠢欲動起來,偏偏這個當口天子征召他們秦家入京面圣,而且點名要白桿軍隨行。

  "吾兒稍安勿躁。"

  不過是一個愣神的功夫,自己的長子便是走出好遠,秦良玉不由得喚住了自己的長子,臉上滿是無奈之色。

  自己的這個兒子,忠武皆是不亞于自己,唯獨這性格太過于急促,還需要打磨。

  "母親?"

  聽得身后傳來的聲音,馬祥麟便是不由自主的停住了腳步,有些不解的看向坐在上首的母親。

  難道母親不打算向那位自視甚高的巡撫大人知會?這是否值得商榷,畢竟沒有了他們白桿軍從旁坐鎮,那些衛所官兵如何能穩住局面。

  "天子雖然遠在京師,但卻運籌帷幄,沒有半點紕漏,已然傳令傳令浙江紹興府,起復朱燮元大人,再任四川巡撫,不日便到。"

  輕輕的舉起了被小心放置在一旁的圣旨,秦良玉的臉上涌現了一抹敬色,不由自主的看向京師。

  早在淺邸時期,天子便以"聰敏"聞名,如今看來,果然名副其實。

  聽得上首傳來的聲音,一臉不解之色的馬祥麟先是一愣,隨后便是下意識的與官廳中幾位堂兄弟交換了一個眼神,皆是瞧出了對方臉上的愕然。

  那名遠在三千里之外的天子,思維竟然如此縝密,安排的如此滴水不漏,居然奪情起復朱燮元?

  如若朱燮元重回四川,接管四省軍務,恐怕蠢蠢欲動的水西土司便會瞬間"安靜"。

  "算算時間,至多兩天的功夫,朱大人便回重回四川,屆時我等去拜見一番,在進京不遲。"

  沖著官廳中一臉驚愕之色的子侄點了點頭,秦良玉不容拒絕的聲音自官廳中悠悠響起。

  她多少猜到了天子繼位不足月余,便是命她秦良玉領兵入京的原因所在,十有八九是因為天子"根基薄弱",急需一支效忠于他的軍隊穩住局面。

  雖然清楚進京之后,等候自己的便是來自百官的壓力以及各方的掣肘,但秦良玉的目光依舊堅定。

  食君祿,當為君分憂,她們秦家滿門忠烈,豈可坐視大明天子被心懷不軌的朝臣"玩弄于鼓掌之間"。

  大明,還有忠臣尚在。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