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血小說網 > 大明:皇兄你就安心的去吧 > 第50章 謎團
  "老國公與恭順侯私下可有交情?"

  正當張維賢長吁短嘆的時候,突然聽到天子聽不出喜樂的聲音在其耳畔旁響起,令其不由得再度將心提了起來,有些錯愕的看向案牘之后的天子。

  莫不是恭順侯在獄中胡亂攀咬,牽扯到了自己?

  "回陛下,近些年老臣身體抱恙,常是在家中養病,與恭順侯私下并沒有太多往來。"

  迎著天子有些戲謔的眼神,面色大變的張維賢忙是躬身說道,為自己辯解了一句。

  瞧得張維賢如此緊張,上首的朱由檢不由得擺了擺手:"老國公不必多心,朕沒有別的意思。"

  依著"后世"的經驗來看,崇禎十七年,闖王李自成進京之后,世受皇恩的大明勛貴們皆是望風而降,唯有英國公,惠安伯等少許勛貴以身殉國,算是真正詮釋了"與國同休"。

  正是基于此等原因,朱由檢才沒有過于"苛責"面前的英國公張維賢。

  "朕只是有些納悶,恭順侯在京營中的占役最少,遠不如其余勛貴,但為何還要與撫寧侯行如此不軌之事呢?"

  半晌過后,朱由檢的聲音再度于南書房中響起,眼神也是變得有些深邃,臉上更是涌現了一抹耐人尋味的笑容。

  聽得此話,張維賢也是一愣,這兩日他一心忙著與其余勛貴"斡旋",倒是沒有思考這二人的動機。

  正如天子所說,那撫寧侯在京營中"占役"最重,起碼也有萬余人,鋌而走險行此不軌之事還情有可原。

  可恭順侯吳汝胤因為出身蒙古的緣故,在京營中的"影響"遠不如其余勛貴,為何也要上了撫寧侯的賊船呢?

  想到這里,張維賢的老臉上便是涌現了一抹愕然,額頭上也有點點冷汗滲出,難道這背后還有隱情?

  咕嚕。

  有些艱難的咽下一口唾沫,張維賢顫顫巍巍的看向案牘之后的天子:"老臣愚鈍.."

  "朕說了,老國公不必緊張,朕只是有感而發。"

  見得下首的張維賢如此驚顫,朱由檢不由得苦笑一聲,忙是又安撫了一句,示意司禮監秉筆將其攙起,并且送上一盞熱茶,穩定心神。

  待到張維賢的狀態稍有好轉的時候,朱由檢方才不緊不慢的問道:"聽說這次嘩變的士卒中,有不少都是蒙古人?"

  雖然距離那場"兵變"已是過去了三天,但朱由檢仍是心有余悸,依著錦衣衛傳來的消息,北鎮撫司的撫寧侯朱國弼一口咬死,從來沒想過"刺王殺駕",只是想借著軍中嘩變,給自己施加壓力,繼而停止整飭京營。

  除了朱國弼之外,其余幾個被錦衣衛查到的"刺頭"也是言辭灼灼,聲稱撫寧侯從未下達過"刺王殺駕"的命令,只是讓他們蠱惑士卒討餉。

  既然朱國弼沒有下達"刺王殺駕"的命令,那恭順侯吳汝胤的嫌疑便是大了起來,畢竟那一夜如若不是曹化淳眼疾手快,自承天門外而來的箭矢便是要扎到自己身上了。

  只是朱由檢有些想不通,就連滿腔怨氣的撫寧侯朱國弼都不曾想著"刺王殺駕",在京營中"占役"最少的恭順侯吳汝胤又為何想要致自己于死地,他在怕什么?

  "回皇爺,據老臣所知,因為撫寧侯出身蒙古的緣故,京營中不少蒙古士卒都是主動拜倒在他門下,就連各地經商的蒙古商人也是主動尋求他的庇護。"

  此時的張維賢也意識到恭順侯涉事其中怕是另有原因,不由得皺著眉頭,回憶著與吳汝胤為數不多的交集。

  "蒙古商人?"

  本是低頭沉思的朱由檢聽得此話,猛地抬起了頭,嘴中念念有詞,只覺腦海中一抹靈光閃過。

  自太祖朱元璋北伐成功,于南京建國稱帝之后,草原上的蒙古人便無時無刻不想著"反攻中原",為此雙方刀兵相向兩百余年。

  一直到隆慶年間,大明朝廷冊封蒙古土默特部俺答汗為順義王,開放了十一處邊境貿易口岸,使得明蒙雙方緊張的關系得到了極大的緩解。

  基于此等誘因,天性逐利的"旅蒙商人"便是應運而生,他們在律法允許的范圍內,將大明的物資販賣到草原上,賺取差價。

  此后朝廷對蒙古的"互市"政策雖然常有改變,但諸如"兵刃","鐵器"等物始終是朝廷的禁忌。

  眼下經由張維賢提醒,朱由檢腦海中便是靈光一現,莫不是恭順侯私底下販賣朝廷三令五申的"禁忌",故而做賊心虛,生怕朝廷趁著整飭京營的當口,順藤摸瓜,發現他私底下的勾當,這才反應如此激烈?

  朱由檢越想越覺得有理,忙是扭頭朝著一旁同樣是面色大變的司禮監秉筆吩咐道:"告訴駱思恭,讓他給朕徹查吳汝胤。"

  "是,陛下。"

  知曉事關重大,司禮監秉筆不敢有半點猶豫,忙是躬身應是,便是急匆匆的朝著外間而去。

  望著逐漸消失在眼簾之中的王承恩,朱由檢的臉上也是涌現了一抹若有所思的神情,如此便能說得通這恭順侯吳汝胤為何反應如此強烈了。

  但成國公呢?

  許是刻板偏見,朱由檢總覺得成國公朱純臣并沒有想象中那般簡單,尤其是此前錦衣衛曾向他匯報,撫寧侯朱國弼最先找上的就是成國公朱純臣。

  只是不知道后來因為何故,朱純臣并未涉事其中,倒是讓朱由檢頗為失望。

  "國公放心,此事便到此為止了。"

  望著一臉驚容的英國公張維賢,朱由檢忙是出聲安撫了一句,經過這場變故,京中勛貴只怕已是驚弓之鳥,稍有些風吹草動,便會令他們人人自危。

  "吾皇圣明。"

  終究是襲爵多年的四朝老臣,少許的功夫,英國公張維賢便是面色如常,躬身應是。

  雖然與天子接觸不多,但他卻是看的清楚,案牘之后的天子手腕強硬,此時騰驤四衛,京營盡入其手,更有四川白桿軍在京中聽令,若是京中的勛貴仍有不服者,怕是立刻就會"涉及謀逆",身死族滅。

  又寒暄了片刻,英國公張維賢起身行禮,在幾名小太監的護送下,告退而去。

  此時他貼身的衣衫,已然盡數被冷汗浸透。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