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血小說網 > 大明:皇兄你就安心的去吧 > 第267章 布局陜西(中)
  "京營士卒?"

  問題兵部尚書王在晉如此言說,案牘后的朱由檢不由得微微瞇起了眼睛,臉上露出了些許深邃之色。

  自繼位以來,他之所以迫切的想要掌握"軍權",便是知曉"天子,兵強馬壯者當為之"的道理,故而對彼時權傾朝野的"閹黨"成員做了些許妥協,使得"忠貞侯"秦良玉進京勤王。

  在一系列改革之下,原本名存實亡的京營早已煥發新的生機,并且得益于英國公張維賢等一眾勛貴的大力支持,困擾歷代大明天子的"吃空餉"問題也被得到了妥善的解決。

  現如今駐扎在北京西山的京師大營之中,足足有十萬甲胄齊整的將士在厲兵秣馬,隨時等候著朱由檢的調遣。

  雖然有秦良玉為京營的改革嘔心瀝血,自己又從內帑中撥出了不少銀兩,將麾下將士的待遇提高了不少,但終究"成軍"尚不足年余,戰斗力還要打個問號。

  若是從中選取數千精銳沿著漕河趕赴陜西,縱然錢糧準備充足,沿途府縣也是安排妥當,但以大軍開拔的速度,只怕最快也要八月中旬才能抵達陜西。

  如若陜西"農民起義"真的如歷史上那般星星燎原,這幾千京營遠道而來的將士并不能起到太多的作用。

  更何況,在朱由檢的心中,對于駐扎在北京城外的十萬京營將士另有他用。

  依著原本的歷史走向來看,再過一年左右的時間,將國內局勢徹底奠定的女真大汗皇太極便會出其不意的領著麾下的女真八旗繞道蒙古部落,翻越燕山山脈,如同神兵天降一般,出現在薊鎮之外,發動對大明國祚產生重要影響的己巳之變"。

  京營的十萬大軍不可輕動,當繼續厲兵秣馬,以護衛京師的安全。

  "不妥.."

  在兵部尚書王在晉失望的眼神中,案牘后的天子緩緩搖了搖頭,其沉重的聲音也是于乾清宮暖閣中悠悠回蕩。

  "如若京營士卒無法出京,臣自請坐鎮陜西,以防不靖。"

  稍作沉默過后,兵部尚書迅速的掩去了眼眸深處的失望之色,重新恢復了斗志,朝著案牘后的天子躬身說道,臉上寫滿了凝重。

  呼!

  宛若狂風掠過一般,乾清宮暖閣中包括朱由檢在內的眾人均是露出了一抹意外之色,其中尤以司禮監秉筆王承恩反應最為劇烈。

  雖然以王在晉的身份,若是出京坐鎮陜西,定然是取代垂垂老矣的武之望,成為新任的"三邊總督"。

  只不過代天巡狩的封疆大吏雖說位高權重,但終究無法與六部堂官相提并論。

  更別提王在晉乃是崇禎朝炙手可熱的人物,以天子對他的信任程度來看,待到閣臣李國普,劉鴻訓等人"乞骸骨"之后,必將入閣輔政。

  孰輕孰重,縱然是牙牙學語的孩童也能判斷的清清楚楚。

  案牘后的朱由檢顯然也沒有料到王在晉竟是會自請出京,滿臉欣慰的同時也不由得有些惆悵。

  自成祖朱棣靖難成功之后,大明朝便逐漸出現了一道潛規則:最是喜歡論資排輩。

  在這等潛規則的影響下,歷代大明天子均是"倚重"老臣,似朱由檢這等大肆提拔王在晉,畢自嚴,徐光啟這等"壯年"臣子的行為,已然算是異類。

  因為大明朝講究"論資排輩",一些真正胸懷大志,具備真才實干的能臣干吏便被淹沒。

  若是運氣好,可能會在十數年之后大放異彩;若是運氣不好的,便就此蹉跎一生,"三邊總督"武之望便是其中的代表人物。

  依著朱由檢這段時間的了解,這位提督陜西三省軍務的封疆大吏履歷并不"豐富",甚至可以說"單一"。

  在武之望"單一"的仕途中,他絕大部分時間都用來鉆研醫書,造福鄉里,贏得一片稱贊之色。

  似這等人物,可以作為"醫者"名垂青史,卻是不適合做官。

  促成武之望出任"三邊總督"的契機出現在天啟四年,彼時登萊巡撫袁可立受到閹黨彈劾去職,由資歷深厚的武之望接任。

  起初的時候,武之望倒也與東江主帥毛文龍配合默契,但隨著時間的流逝,二人便是逐漸爆發了矛盾。

  為了穩住籠絡毛文龍及其背后的東江軍,朝廷于天啟四年東將武之望調離登萊,改任南京兵部侍郎,而后賦閑在家。

  天啟七年,因其"諳練邊事,猷略過人",朝廷重新將其起復,并以督查院右都御史的身份,總督陜西三邊軍務。

  本指望老成持重的武之望能夠令陜西岌岌可危的局勢有所緩解,卻不曾想起到任之后便是病倒,以至于在將近一年多的時間里,陜西各地官府欺上瞞下,朝廷始終被蒙在鼓里。

  "愛卿當坐鎮京師,陜西那邊自有洪承疇處置..."

  微微搖了搖頭,隱去了心中的萬千思緒,案牘后的天子一臉真摯的沖著兵部尚書說道,并在其受寵若驚的眼神中補充了一句:"朕還離不開愛卿.."

  俗話說士為知己者死,遑論是富有四海的大明天子。

  一時間,饒是一向沉穩有度的王在晉,也不由得心神激蕩,只覺得身上的血液仿佛都在燃燒一般。

  身旁的戶部尚書畢自嚴及禮部侍郎徐光啟的臉上也是露出了一抹羨慕之色。

  作為人臣,能夠得到天子如此推心置腹的言語,一切都值了。

  "臣為陛下效死!"

  深吸了一口氣,強壓住心中的激動,兵部尚書王在晉面色潮紅的沖著朱由檢躬身行禮。

  "不至于此.."

  微微擺了擺手,朱由檢又是轉而將目光投向戶部尚書畢自嚴,朗聲問道:"成都蜀王府那邊的進項,到哪了?"

  依著魏忠賢此前傳來的消息來看,成都那位據說府中藏有"黃白之術"的蜀王已是"認罪伏法",除卻降為郡王之外,還將蜀王府名下諸多土地納入"皇莊",并被罰沒白銀一百萬兩。

  本想著憑借這突如其來的一筆橫財緩解大明眼下近乎于枯竭的財政,但隨著陜西局勢進一步惡化,只怕這錢是進不了大明的太倉庫了。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