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血小說網 > 大唐:穿越之后,我直接開擺 > 第555章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在對付世家的同時,李世民還在行政上,對西域和突厥進行了整合。

  成立了安西、安北、大宛、月氏等都護府,從行政方面將突厥草原和西域,徹底納入了大唐的版圖。

  從此以后,這兩個地方就是大唐名正言順的領土了。

  當然,整合的過程并非一帆風順。

  大的國家雖然都投降了,但依舊有小部落負隅頑抗,時不時騷擾一下城市。

  對此,李世民加大了對西域和突厥的駐軍,甚至在北方的草原上,筑起了一座新的城市。

  取名為歸化城。

  安北都護府的駐地,就在歸化城中。

  除了軍事和政治,李世民在民生方面也做了不少事情。

  在清掃了世家大族之后,朝廷開始大力發展河北、山東一帶的民生經濟,首先就是鋪路架橋,加強交通。

  后世有句話說得好:要想富,先修路。

  只有把路修好了,才能帶動其他行業的興盛。

  其次,則是興修水利。

  山東一帶自古就是農業重地,水網密布,水利設施發達。

  但由于隋末天下大亂,這里正是主戰場之一。

  戰亂對民生的破壞,讓這里的水利設施,幾乎被毀壞殆盡。

  貞觀初年的多次天災,朝廷雖然都派人前來救災,也曾多次對水利設施進行修繕,但都不夠徹底。

  最多只能算是修修補補。

  這一次,由李世民親自下令,對河北、山東一帶的水利設施,進行大規模的興建和修繕。

  不僅恢復了當初發達的水利設施,甚至還更勝一籌。

  從此,山東再無水旱之患。

  除了農業,李世民對于工業也十分重視。

  山東自古就有魚鹽之利,因此曬鹽技術傳過去之后,很快就在長蘆和萊州,建成了兩大鹽場。

  兩大鹽場的出現,立刻為河北、山東的百姓,解決了吃鹽的問題。

  同時,也帶動了山東的另一大產業——漁業。

  是的,這一刻李世民跟韋安平想到了一塊去。

  兩人都看中了近海的漁業,同時在一南一北將其發展起來。

  有了大量的海鹽,大多數魚都可以制成咸魚,可以長期保存,更加利于長途販賣。

  山東發展魚鹽的輕工業,而河北則是發展重工業,也就是鋼鐵。

  自古以來,河北的鐵礦就十分出名,同時也是大唐最重要的鐵器產地。

  在后世,這一帶的鐵礦產量,更是占到了全國的一半。

  李世民并不知道后世鐵礦的產量,但他卻很清楚鐵器的重要性,因此不僅大力發展,而且還配套了相關產業。

  這一套組合拳下來,短短半年,河北山東的經濟就得到了極大發展。

  但這還不夠……

  用韋安平的話來說,就是文化發展要跟上經濟發展。

  因此,在發展民生經濟的時候,各種文化節目,也在山東一帶大力發展了起來。

  其中,最受歡迎的當然是戲劇,尤其是《重八傳奇》那幾部,更是火爆異常。

  每一次演出,都能引得萬人空巷。

  韋安平雖然給重八設定了出生背景,但并沒有寫明籍貫,因此《重八傳奇》在各地演繹的時候,總會不小心變成了“本地人”。

  《重八傳奇》在山東一帶上演的時候,也是如此。

  再加上現實中的山東一帶,確實也出現過水災、旱災、蝗災,甚至還有小型的瘟疫。

  可以說故事里的劇情,一樣不少。

  如此高度相似的情節,自然會引來百姓們的聯想,于是想著想著,重八就成了山東的英雄。

  重八的事跡,也成了百姓口中爭相傳唱的傳奇。

  沒過多久,甚至還有人為其立了碑文,建了一座雕像。

  待遇堪比孔圣人!

  對于這個結果,李世民和韋安平都有些始料未及。

  李世民不知道該如何處理,只好寫信求助,最后還是韋安平給出了意見。

  用他的話來說,反正重八是一塊磚,哪里需要就往哪里搬。

  如今山東一帶需要他,就讓重八去做一回山東的神吧。

  隨著經濟和文化的發展,在山東一帶還衍生出了另一種文化——游學文化。

  山東自古就是儒學興盛之地,這里有著大量的儒學泰斗、經史大家,以及濃厚的文化氛圍。

  再加上那些被打壓的世家大族,在朝堂上失意之后,紛紛轉入了民間,著書立說,教授弟子,過起了隱士的生活。

  于是,便有想要考科舉的學子,打著游學的名義,拜訪這些儒學泰斗和隱士大家。

  一開始,這種行為還只是在山東一帶流行,但沒過多久,就帶起了一陣風潮,甚至傳到了關中長安。

  畢竟,隨著科舉的興盛,沒有哪個不想高中進士。

  趁著年輕去拜訪大儒,游學天下,已經成了一種新的流行文化。

  許多游學的士子,走遍了山東一帶之后,猶不滿足,于是繼續朝著四方游學。

  有人去了幽州,也有人去了西域,還有人去了嶺南。

  過年之前,韋安平就恰好遇見了這樣一批人,只不過他并沒有過多理會。

  但李恪聽說他們是從長安來的之后,立刻熱情地接待了他們。

  接待的過程,具體發生了什么,韋安平不得而知。

  但事后他聽說,這群游學的學子,似乎打算去南洋看一看……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嗯……

  這句話是韋安平用來教育李恪的,沒想到被他用來教育那些學子了。

  不過,看那些學子的樣子,似乎完全接受了這句話,并且要親身實踐。

  對此,韋安平只能祝他們好運。

  花了半天的時間,韋安平看完了李世民送來的年終總結,對朝廷這一年的所作所為,進行了簡單的點評。

  緊接著,他也開始寫自己這一年以來所做的事情,也算是這一年的年終總結。

  “說起來,這一年有小半的時間都在路上呢。”

  他是正月從長安出發,一直到五月中旬才到達廣州。

  因為帶了大量的物資和家眷,這一路走得很慢,中間還發生了不少事情,也在沿途的城市停留了不少時間。

  “這么算的話,我這里應該是半年總結吧?”

  “算了,反正都一樣!”

  不管是一年,還是半年,這個貞觀六年終將過去了。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