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血小說網 > 武朝風云志 > 一七四 呂肅
  ……

  宣武五年,四月十六,江南景州縣……

  “大家快去街市看看啊,從青州來了一批能吃苦耐勞的工人,男人女人都有,價格實惠啦~”

  酒肆茶坊外,不斷有人大聲吆喝。

  他所說內容立馬引起眾人矚目,不由齊齊順著吆喝聲所指,決定去街市看看。

  茶樓內有個四十出頭的商人,名叫吳有志,在聽到這個消息后,把玩著手中兩顆紅木核桃,也起身閑庭信步打算去街市看看。

  吳有志家中世代經營的是紡紗生意,可由于倭寇和前朝官員盤剝無度,最終生意越做越差,到了他這一代,也只能靠一些店鋪租金勉強糊口。

  但隨著改朝換代,劉策又在江南對那些說人話不干人事的蟲豸們重拳出擊,又將盤踞江南沿海的倭寇來了個毀滅性打擊后,吳有志的生活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由于倭寇和蟲豸們的覆滅,江南各地治安秩序得到了肉眼可見的改善,大家出行都不用擔心被倭寇綁票,也不用擔心那些蟲豸們耀武揚威找麻煩了。

  原本已經頹廢的商市再次蓬勃發展起來,也讓吳有志的紡紗作坊得以起死回生。

  一次偶然機會,他在大漢時報上發現了一則招商新聞,原來工部研發出一款全新的紡紗機,言效率是傳統紡紗機的十倍。

  對與這樣的新聞,很多守舊商人以及士卒覺得純粹就是唬人手段,紛紛嗤之以鼻。

  但吳有志敏銳的察覺到商機,毅然帶上全部家當二千銀元,踏上北上的路程。

  等到了長安會所,由工部和漢陵商會聯合舉辦的招商現場,親自觀看到那新款紡紗機運作效率后,立馬二話不說,甚至向安戶銀行借貸了三千銀元,采購了二十臺回到了景州縣。

  這哪是十倍效率?二十倍都有了好么!一臺機器一個時辰能頂二十個紡紗工徒手一天工作量。

  經過這幾年的發展,江南吃到第一批工業紅利的商人們,幾乎各個都已經成為一方不可小覷的人物。

  吳有志現在經營著擁有一百臺新式紡紗機的大號工廠,并與北地姜寧夫婦的“聯合布行”簽訂了長期供應合同,他家紡織的紗布如今都已賣到了塞外。

  想著自己從一座小作坊,做到擁有三百工人的大廠,吳有志感覺人生到達了巔峰。

  最近他又打算擴大工廠,準備再去一趟長安,購置兩百臺新氏紡紗機,擴大自己的產能。

  只是,讓吳有志有些不爽的是,自己的工廠是要繳納工商稅的。

  這倒算了,商稅也不重,一年也就繳納一成,相比前朝明文規定三成至四成,加上私下里的“孝敬”,已經算是無足輕重。

  但讓他不理解的是,還要繳納什么衛生稅、環保稅等,又是合計為百分之五。

  當然最無法接受的還有一成半的個人所得稅,這實在有些意外了。

  不過那個人所得稅是以你個人每年純利中抽取,倒也不是不能接受。

  可是,漢律出臺的《商法》規定,持漢籍百姓在工廠上班,每日時間不得超過四個時辰,超過二刻則按半個時辰算,支付這半個時辰雙倍薪水,且工人每月至少休息三天,最低薪水不得低于七十銅元。

  這就讓吳有志難以接受了,他怎么也沒想到那些工人為何身價如此值錢?以前作坊工人每月管飯就行,哪還要支付工錢的?

  但沒辦法,地方刑部的辦事效率高的很,一旦你敢違法漢律,這要賠償的數額能讓你幾個月白干。

  那些官吏說的好聽,叫什么“保障工人權益”,實際上巴不得你趕緊觸犯漢律,好罰錢罰的你手軟。

  這罰錢可是真的重,某個廠的掌柜因為拖欠工人三月薪水不發,工商署司幾次派人來警告不聽,結果最后工錢照給不說,還罰了這家廠足足五千銀元,外加封廠十五日整改。

  自此,那些辦廠的掌柜東家立馬老實了許多。

  為此,為了能多獲取利益,江南各地的商人們是使出了渾身解數來找漢律漏洞。

  雖然他們中大部分人在工業紅利中已經發了家,有的一年甚至有幾萬十幾萬的銀元進賬,卻依然不曾滿足。

  這真的適應一句話:資本,是把兩面刃,帶來文明進步同時,也伴隨著腥風血雨。

  作為景州縣第一個實業家,又是本地紡紗業龍頭老大,吳有志可以說是風光無限。

  但商人逐利自古以來便是天性,畢竟能少付出一點就代表多一些收益。

  何況吳有志自認為給那些紡紗女工待遇不低了,一天管一頓午飯,每月給她們每人至少一塊銀元酬勞,技術工種還翻倍,放眼景州縣怕是找不出第二人。

  現在,想鉆點漏洞少點“損失”也不過分吧?

  一路邊走邊想,眨眼就來到了街市賣人的地方。

  自劉策登基后,漢律明文規定禁止人口買賣。

  但這政策又是只針對擁有漢籍的百姓,加上江南這片還未完全被中央徹底掌控,因此對從倭奴和安南、緬寮甚至塞外抓來的人丁販賣并未被徹底阻止。

  一入街市,吳有什么頓時“開了眼界”。

  只見成片成片乞丐一樣的女人,穿著破爛,被囚在一輛又一輛的車牢內,如同牲口一樣賤賣。

  這些女人自然是法鞅想方設法賣到江南來的,人數多達數十萬。

  當然這不算是販賣人口,因為法鞅以朝廷名義則是對外宣布是將這些“外出務工”,近而防止民心四散。

  “老爺,你行行好,收下我吧,我什么活都能干。”

  “那位老爺,你先別走,你看看我,府上缺下人么,我有力氣。”

  “求求你了大爺,買下我吧,不貴的,買我回去做飯洗衣,什么都能干的,只要大爺給口飯吃便行。”

  沿途所見,到處都是“毛遂自薦”的聲音,那些囚車里的女人不用人販推薦,迫不及待會對每一個路過的行人賣力推銷自己。

  而吳有志發現,這些女人臉上絲毫見不到被賤賣為奴的麻木跟傷心欲絕,反而多了一絲欣喜之色,好像現在能成為奴隸反而是一種解脫。

  其實這些女人多是法鞅北伐時,陣亡民夫家眷的遺孀。。

  雖然黃覆和羅松等一干文武拿出了不少家私安撫百姓,但面對上百萬需要資助的人,他們的安撫實在太過杯水車薪,只能優先供給陣亡士卒的家眷。

  至于剩下的,法鞅認為,留著這么多等著救濟的人終究會徒耗國力,便命陳盛和午廣將其中十萬孤苦無依的女人分批賣給江南的商人。

  畢竟軍中將士的遺孀他是不敢冒險去動,怕引起兵變不好收場,但這些無根無萍的民夫家眷,又都是女人孩童,這動起手來就沒有任何心理負擔。

  何況,他早就對外宣稱這是外出務工,此舉非但沒有引起什么民變,反而有不少人羨慕她們能逃離這片地獄,甚至被選上的女子一家都感覺很慶幸。

  一名女子多少錢?

  成年女人一石米,未成年的米三斗。

  這樣的價格,等同是賤賣了。

  但就靠這些賣人的錢,硬是幫楚國湊足了二十多萬石糧食,算是可以熬到秋糧播收。

  可憐這些失去頂梁柱的女人,家中田產全被沒收充公,沒了生計,也只能奢望能被人買走才有活路。

  早就聽聞江南富庶,若是能在這里給人干活,至少不會餓死了。

  事實也的確如此。

  江南的大戶對待奴仆再如何窮兇極惡,跟楚地那塊一比,都是得自認是弟弟。

  甚至有幾個一毛不拔的吝嗇鬼聽到這些楚地女人的遭遇,都忍不住大罵楚國毫無人性。

  不管怎么說,飯還是要給人吃的?沒事也不會把人往死里整。

  而這些女人的到來,也確實受到了江南各地廠家和大戶的歡迎。

  尤其是吳有志這樣開紡紗廠的,就是需要這樣的女人,只需要給她們吃飽飯,就一定會賣力干活,還省下了一大筆工錢。

  于是,他開始仔細挑選起需要的女工。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