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血小說網 > 武朝風云志 > 二百零五 士紳聯合
  ……

  “你說什么?法鞅被漢軍抓了?可看仔細了?”

  “回稟秦將軍,小的親眼所見,漢軍已經進入湖州地界,各路城鎮得知先皇已歿,紛紛開城投降,眼下湖州各郡十之八九已盡入漢軍之手。”

  “羅松人呢?他不是挺會用兵的么?怎么就擋不住這些漢兵?”

  “回秦將軍的話,大將軍的營地已空無一人,大將軍怕是……怕是也早就逃命去了……”

  秦宗權聞言,頓時急的在帳內不停來回踱步。

  他真的很不甘心,自己好不容易可以挾天子以令諸侯,結果這“諸侯”在關鍵時刻居然都被人給滅了……

  感覺好不容易能裝一波大幣,結果還未開始就已經結束了?

  這讓秦宗權感覺心里被什么東西堵住了一樣,憋的萬般難受。

  他把目光瞄向嚴寬,而嚴寬此刻也是坐立難安。

  這位狗頭軍師怎么也沒料到,漢軍的反擊居然如此迅猛。

  此時他也有些后悔,慫恿秦宗權放任陳盛、午廣的起義在湖州肆虐,要不然鎮壓這些起義后,便可以無后顧之憂的跟漢軍周旋一波,無論勝負,至少自保不是問題。

  不過事已至此,自己必須要做出一個決斷。

  他說道:“秦將軍,為今之計,當……”

  “報~~將軍不好了~~”

  結果,還未等嚴寬說完,一名小校滿臉驚恐地跑入營中:“將軍,十里外發現漢軍騎兵,正向主營奔襲而來!”

  “什么!?”秦宗權聞言大驚,“漢軍這么快就殺來了?”

  小校:“將軍,是戰是退您趕緊決斷吧!”

  秦宗權一聽,頓時神色肅穆,眼冒精光,沉聲說道:“楚國對秦某而言如再造父母,

  如今社稷有難,先帝又將如此重擔交托秦某手中,秦某定不能辜負其所托,因此本將軍決定,

  與漢軍不死不休!”

  這話頗有風蕭蕭兮易水寒的訣別氣概,不單小校震驚,就連嚴寬都對他刮目相看。

  但下一句:“不過眼下當避其鋒芒為上,所以全軍聽令,立馬向易州撤退!”

  說完撇下眾人,第一個沖出帳外,嚴寬反應過來也迅速跟上……

  秦宗權再一次發揮了他被動天賦:逃跑。

  只是這一次,他跑的更加狼狽。

  因為那支所謂漢軍騎兵,只不過是一支二三十騎的斥候隊而已。

  ……

  宣武五年,七月下旬,漢軍完全控制住青州局勢后,兵分三路,同時向湖州腹地進軍。

  漢軍猶如入無人之境一般,兵鋒所過,各處守軍根本不曾抵抗便望風而降。

  八月初七,漢軍與義軍匯合,同日義軍歸漢軍調遣。

  八月初九,王宗嗣收復平州,同日郭侃、秦漢二者合兵攻克睢縣,湖州徹底平定。

  八月十二,剛在易州登基的黃昭,得知漢軍孟珙親率大軍向易州殺來,立馬在秦宗權護送下,潛入交州境內。

  八月十五日,易州克服,漢軍根本沒遭遇像樣的抵抗。

  自此,中原南北統一,殘存的楚國余孽已經不足為懼。

  ……

  這場自宣武四年十一月初開始,至宣武五年八月中旬結束的戰爭,給整個南方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動蕩。

  尤其損失最大的楚地,原本一千萬人口的青州,在經歷這場戰亂波及,直接、間接導致人口損失近四百萬,湖州八百萬人口也為此損失超過一百萬,唯有易州只是被秦宗權搜刮一番根基倒也尚在。

  戰爭的可怕,再一次展現在世人面前。

  數百萬人口的損失(隱匿、失蹤、死亡),讓楚地此時嚴重缺乏勞動力來復蘇經濟,也讓朝廷戰后重建增加了巨大負擔。

  先不說戰后重建問題,如今剩余的楚地百姓口糧必須先解決,青、湖二州在戰時七成以上土地處于荒廢狀態。

  現在播種秋糧顯然是來不及了,這只能依靠朝廷和當地官府來解決,至少要撐到來年開春吧?

  對于糧食問題,余階倒是主動拿出六萬石官糧交給孟珙支配支援楚地。

  這是余階能拿出的最大誠意了,蜀道難行天下周知。

  而孟珙、呂肅商議過后,也跟麾下將士做通工作,所有將士每日省下二兩主糧,幫助楚地百姓撐過這個冬天。

  但這樣終究還不是辦法,可上報中央撥糧至少需要三個月才能把糧食運到,在此之間楚地上千萬張嘴必須要靠南地官員來解決。

  按照孟珙估算,一戶五口之家,一月所需消耗糧食為一石米,按照楚地目前缺糧人丁狀態,入冬前楚地必須保證至少五百萬石糧食儲備,否則又會餓死大批人的,對來年楚地治理極為不利。

  但孟珙也好,呂肅也罷,即便他們明白糧食對民生的重要性,卻沒有太多的方案去解決這個難題。

  即便有,那也是越權了,軍政分離,這是漢王朝鐵律。

  最終,這些問題還是得由許云清這類劉策指定的文官集團來解決。

  ……

  八月二十七日,金陵城中的布告上,正張貼著一張招商榜文。

  “我大漢天威,一舉收復青、湖、易三州之地,賊首黃覆已誅,逆臣法鞅亦逮捕問罪,

  現今大戰歇止,楚地百廢待興,急招商賈、工匠、教師等各行各業去往楚地重建家園,

  如有志向者,可往商務司領取資格認證。”

  同時,新創辦的《商務時報》報紙上也大規模提到關于楚地目前的境況。

  這讓無數嗅到商機以及懷才不遇的無業者為之動容,紛紛前往商務司咨詢相關信息。

  金陵商務司大門前,擠滿了前來尋求商機的商人,以及為謀生的工匠和農戶。

  里三層外三層,把整個商務司給圍了個水泄不通。

  “趙誠凌,符合資格!可帶耕田隊入青州。”

  “賈大元,符合資格,可入青州辦養雞場。”

  “吳有志,符合資格,可收購青、湖二州棉花,并允許辦廠。”

  “孫幼威,符合資格,可入湖州開采煤礦,由朝廷統一采購。”

  一個接著一個符合資格的商人,拿到商務司親自頒發的憑證,各個歡心雀躍,讓不少還在排隊等待的大戶地主豪紳好不羨慕。

  其中一個精瘦的中年男子,手捧紫砂壺,望著那些昔日“破落戶”個個拿到行商憑證,不由冷哼道:“這些個玩意兒居然也有資格拿到憑證,那我家趙家豈不是更有資格?”

  這個中年男子叫趙鳴鳳,金陵大族趙家的主事人之一,干的也是紡織業買賣。

  只不過,現在的趙家在那些新的商人起來后,族內生意,尤其是紡織這塊可謂一落千丈。

  畢竟,他們傳統的紡織手段,根本無法跟擁有珍妮機的紡紗廠相提并論,一臺紡紗機的效率是他們足足二十倍,這樣的不對等競爭,可是把趙家做紡紗買賣的族人擠兌的快要破產。

  趙鳴鳳此回前來,目的便是要掌控整個青州的棉田,壟斷供貨渠道。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