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血小說網 > 揚明 > 第840章 帝王心術
  七月初四,晨。

  雖然清晨的薄霧尚未完全散去,但空中的烈陽已然有些灼人,紫禁城中早起的宮人們都是手腳麻利的操持著手中的活計,希翼能夠在晌午之前完成一天的勞動。

  許是覺得掌印太監不在,一些消息靈通的小太監皆是輕聲的和周邊相識的宮人談論起昨日太陽落山之際,發生在宣武門內的那場變故。

  那可是東林大佬高攀龍所創,往來的朝臣們都是清流中的清流,居然就這么不聲不響的被天子查封了?

  "噓,噤聲。"

  正當眾人議論紛紛的時候,有眼尖的小太監發現掌印太監已然背負著雙手,打著哈欠從遠處而來,不由得連忙悻悻的縮了縮脖子,各自散去。

  似這等"國家大事",他們私底下談論還好,若是被掌印太監聽了去,一頓呵斥是少不了的,甚至還有可能會"庭杖"。

  畢竟,他們可不是外朝的那些朝臣們,可以"妄議國政",肆無忌憚。

  ...

  ...

  "陛下,果然不出您所料,有人坐不住了。"

  乾清宮暖閣內,司禮監秉筆太監王安一邊示意身后的小太監為暖閣更換新的冰盆,一邊將手中的奏本小心翼翼的遞給了案牘之后的朱由校。

  聽得此話,正在低頭翻閱奏本的朱由校身形一頓,緩緩的抬起了頭,愈發嚴肅的臉上涌現了一抹意外。

  這就有人坐不住了?

  "是誰家?"

  沒有著急拆手中明顯異于尋常的奏本,朱由校微微一笑,臉色平靜的問道,聲音中好似有了一些期待。

  "南陽。"

  或許是涉及到了某種禁忌,司禮監的聲音比之剛才更加謹慎,臉上的表情說不清是恐懼還是激動。

  "南陽?"

  聞聽此話,一直波瀾不驚的天子臉上終于露出了一抹驚訝之色,像是有些出乎意料,怎么會是南陽?

  深吸了一口氣,帶著心中的好奇,朱由校緩緩拆開了手中的奏本,隨后不過幾個呼吸間的功夫,臉上便是露出了一抹果然如此的神色。

  "大伴,給趙吏知會一聲,派人去南陽一趟給朕好好查查。"

  輕輕的將手中的奏本擱置在一旁,沉思了一會,朱由校緩緩的朝著身旁的心腹大伴吩咐了一聲。

  他此前曾有過諸多設想,懷疑過武昌府的楚王,山西的晉王,甚至陜西的秦王,但卻沒有料到第一個跳出來的,居然是南陽府的唐王。

  這南陽府的唐王在大明諸多宗室中聲名不顯,與蘭州府的肅王一樣,算是存在感最低的藩王,歲祿也在諸王中最低。

  一時之間,朱由校還真想不通唐王為何上書請求自己"善待宗室",暫緩宗室限祿法的執行。

  畢竟,這宗室限祿法動搖的是那些低階宗室的利益,對于唐王本人可是沒有半點影響。

  "奴婢這就去安排。"

  聽到朱由校如此言語,一旁的司禮監秉筆連忙躬身應是,這宗室藩王乃是國家屏障,重中之重,除卻作為天子親軍的錦衣衛之外,任何部門都無權調查。

  當然,他們也不敢調查。

  望著司禮監秉筆逐漸遠去的背影,案牘之后的天子也露出了一抹深思之色,沒想到這"宗室限祿法"還真釣出了一條大魚。

  原來實行此法的初衷不過是為了節省財政,也給那些連生存都變得有些困難的低階宗室們一條活路,卻沒想到成為了那些窮途末路的東林黨人最后的"稻草",為此大加攻訐。

  但是那些鋌而走險的東林黨人卻是從未想過一個問題,僅憑那些六道言官以及風聞奏事的御史們若無朱由校的默許,如何能夠鬧得"滿城風雨"?

  別的不說,自"滿城風雨"產生的第一天起,督察院左都御史左光斗便是抱病在家,對于督察院中的差事也是不聞不問。

  一開始的時候,朱由校是打算將這些漏網之魚的東林黨人一網打盡,但隨著時間的流逝,朱由校突然覺得事情好像沒有那么簡單,這些東林黨人的背后可能還有"大魚"。

  正好最近國庫空虛,按照戶部尚書畢自嚴的話來說,幾乎已經能夠可以跑耗子了,雖然此話有些夸張的成分,但朱由校卻是知曉畢自嚴的膽子確實有些重。

  自他上位以來,幾乎連年戰事,從未停息過,一直是靠著畢自嚴以及李應元等人兢兢業業,方才勉強維系,讓幾乎已經枯竭的大明財政逐漸煥發了一絲生機。

  但縱然畢自嚴等人使盡渾身解數,也無法短時間內"變現",一切都需要從長計議,更別提朱由校早就向畢自嚴和孫承宗等心腹闡明心事,來年定要平定遼東。

  這一連串的重擔壓在畢自嚴的身上,使這位兢兢業業的老臣幾乎是肉眼可見的蒼老起來。

  正當朱由校打算撥發內帑,從而為畢自嚴緩解壓力的時候,卻意外得知了"東林黨"背后還有大魚的消息。

  這些宗室藩王們總是能夠恰到好處的出現,為朱由校緩解燃眉之急,倒也是頗為喜劇。

  昔年奢崇明擁兵造反,成都的蜀王府便是"首當其沖",成為了第一個倒在朱由校手中的王府,而后便是陜西固原州地龍翻身,平涼府的韓王府又是替補接上。

  萬萬沒想到,現在朱由校正愁來年平定遼東的軍餉尚且無法落實,以及未來數年賑災所用,這些宗室藩王們又再度跳了出來。

  只不過雖然唐王已然"浮出水面",但朱由校仍舊不打算就此收網,僅憑一個唐王可還遠遠無法讓他滿足。

  一個歲祿不過一千七百石的王府,縱然傳承兩百余年,所積累的財富也極為有限。

  朱由校可是十分清楚,與昔日的蜀王一般,武昌府的楚王也是以富庶而聞名天下,這才是真正的"大魚"。

  作為一名成熟的海王,唯有收獲讓他滿意的時候,才會收網。

  現如今,他所需要做的,便是繼續撒網,靜等其余大魚上鉤,而后方才一舉收網。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